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craylin.blog.163.c......111932649115/ |
||
背景介绍 北京12.18号--第一届产品经理峰会 (以下内容以手机笔记和回忆编写,并加上自己的理解,不完全代表演讲人观点)
王坚,前QQ邮箱产品经理,Q吧产品总监 相对容易成功的产品,依托大平台,解决大平台自身问题,与大平台形成共生 王坚举了两个例子,360解决Windows平台安全性问题,QQ解决各平台的即时通讯问题。除此之外不胜枚举,创新工场全面傍Android平台大腿形成产品线,还可能形成平台让下游公司和团队来傍大腿。而形成共生,就例如在iOs上的经典游戏,能反成为iOs产品的广告形象推动设备普及,能推动apple提供更多硬件支持。点心OS通过助力国内厂商,也在推动Android平台的普及,为自己带来更广阔空间。 要接受并运用政治机制 有些问题在小团队中,是可以由沟通解决的。但在上百人甚至更大的结构中,沟通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提升到更高层面进行决策。也就进入了政治范畴。政治范畴不是坏事而是特定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产品经理要理解并迎合政治决策,不要反感,也不必觉得事不关己。不能把该做的策划完成然后交给上层去决策,要试着去影响有投票权的人。其实在政治流程下让自己的提案得到通过,方法很多,宣讲和单独拉票,进行针对性的说服,让高层觉得这个事情有必要,有意义。这是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 进化效率取决于沟通效率 团队中需要尖刀,也需要鲶鱼
谢宏中,深圳万兴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 产品经理的由来 小公司时代,顶层老板就是产品经理,管理美术、技术、运营。产品多了产品线也拉长了,就需要产品经理来组建虚拟团队。产品经理在矩阵式管理的时代诞生,还包括事业部制度。 其实当今经济环境下,已经有多个行业实行了产品经理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电影导演,就是一个产品经理。如今的导演不只是拍摄、分镜和剪辑,而要参与到投资、选拔演员、控制预算、后期推广、植入式广告等事务中,贯穿产品周期的始终。事实上我们的导演也经受了转型的阵痛,我们在早年的电影商业化过程中因为脱离观众口味脱离商业化运作也遭到了众多谩骂。还有其它一些行业因为实行了产品经理制而取得成功,谢宏中先生列举了一些不过我没记下。 产品经理的地位窘迫 产品经理不在管理学体制中有正当地位,也没在近年来的商业理论中存在。所以在当前的主要公司矩阵式管理结构中,产品经理是因为虚拟团队而存在,而矩阵管理导致了责大于权。产品经理要对产品负责,却没有对等的对相关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产品经理没有人事权是业内定式,当然也还没到该有人事权的成熟度。除此之外很多连使用权和考核权都没有,导致了控制力和执行力不足。因为相关的考核评定还是由各部门主管给出,部门主管的意志和方向会影响相关产品的工作。 产品成就事业,产品创新才能带来企业进步 很多公司很多人关注生产关系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公司结构创新,这些都是空谈。某公司的核心文化叫“管理有能力的人”,管理好有能力的人要干嘛呢?生产关系没有创新,只有适应不适应。只有生产力的创新和解放,从而带动生产关系的改变。架构、部门、文化和使命这都不是主导,只是生产关系。关注产品才是关注本质。关注解决用户问题,产品就应运而生,产品关系也就应运而生。 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创新为主导 这里遇到一个问题,技术创新基因影响了产品创新基因。在固有观念下,高层更倾向于谈技术创新,称自己是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公司之间的交流,习惯性说我有技术含量,而不是说有产品含量,产品是个什么东西。 谢宏中先生提到了在当今互联网市场上,技术创新的速度已赶不上产品创新,例如博客、SNS、微博的技术,其实各家都能实现,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在此我有不同见解。就拿当前的微博产品来说,公司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生产关系,也都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貌似高度类似的产品,几家门户的实现机理可能有较大区别,而在显示性能上却还和墙外访问Twitter或墙内访问Fanfou有一定差距,性能不足,底层结构混乱,预留时间不足,均影响了后期的扩展性和自由度。几家微博在技术上的差异已经很明显。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两块都要捏住。当务之急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创新的地位。
马占凯,搜狗输入法之父 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实会有许多极度隐密的不强烈需求,需要引导,但也不影响需求的客观存在。 强调基础性能优先于核心需求 产品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能否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然后再谈你的易用性。但在核心需求之间,要先强调产品的基础性能,也就是可用性。这一点在占凯先生的猴子理论中反复强调。其实可以理解为,可用性如果不存在,自然就无法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这是核心需求中的一个起码的层次。 相对独立的需求盒子 结合王坚先生前面演讲时的一个用户时间占用比例图,图上显示Google在多年来对用户时间的占用率上一直保持很小的份额,因为他是致力于用户尽快离开的产品,而Facebook近年来对用户时间的占用比例不断增大,已经是Google的数倍。占凯先生表示,有人提出Facebook将后生可畏,取代Google的霸主地位,而此观点非常荒谬。Google的存在是因为用户海量信息的检索需求,Facebook的存在是用户社会关系需求,两者完全不冲突。Google在SNS领域的尝试屡遭失败是公司基因决定的,但产品的失败不代表公司的失败,两家公司分别解决用户不同的需求。 有些需求用的人不多,但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可能意谓着全部 在这点上充分认同,有些用户总要用读屏软件,总要用手写输入法,有些用户只能用家庭影像设备看大片,有些用户只能用特殊设计院来造核电站。也许实现这些特殊需求,不能带来极高的用户量和份额,但可能门槛极低,转化率95%,可能其中的商业价值巨大。
前联想365创始人之一 给自己一个方向,好的方向本身意谓着先进生产力 确保三项素质:沟通、风险控制、资源控制 相信剩者为王 要相信坚持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坚持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坚持调整和修正,坚持勇于求变。
产品经理负责制很可能是大势所趋。这里指的产品经理,类似白鸦先生的解释:PM,P是Product,M是Market。无论公司是否具备产品基因,现状就已经是这样,具备产品基因的大公司如日中天,具备产品基因的小公司雨后春笋。小公司并没有像人们说的那样被某些大公司排挤打压,失败者总是居多的,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固有行业领袖总是要不择手段防止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现状就是如此。 大多数产品经理仍处于窘迫的状态下,责大于权,甚至根本不在产品基因的组织结构下。或者说由于产品生产力暂未显示出巨大优势,抑或生产关系还没有调整到合适产品生产力发展的状态。在这窘迫状态下,需要广大产品经理人修身齐家,积极挣脱旧生产关系的束缚。我们仍在长风破浪中。 P.s 对于马占凯先生的需求模型、道德解读、易用性等观点仍存疑,日后撰文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