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technode.com/archives/1992/ |
||
不管认为Instagram是lomo-twitter还是poladroid+iphoneography。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已经不陌生。 照片分享服务Instagram于 6个月之前上线,上个月24日公开发布了支持实时功能的API,第三方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标签、地点和地区抓取照片。数据显示,Instagram目前每周新增13万用户。每周220万用户上传360万张照片,或每秒6张照片。(数据来自分析服务RJMetrics) Instagram上个月从Benchmark资本、Twitter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Quora联合创始人Adam D’Angelo等VC手里拿到了7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via VentureBeat) ,Benchmark合伙人、前Facebook产品管理副总裁Matt Cohler将进入董事会。目前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有Picplz、Snapr、Path等。 照片服务并不是一个新点子,Web上的Flickr、Picasa、Live相册等就已经非常强大,为什么他们没有率先赢得移动互联网的份额,反而是Instagram走红呢?
这一点可以说是所有创业公司的优势:利用大平台、做出战略调整、版本更新的成本比大公司要低得多。Instagram它把握住了机会,整合Twitter与Facebook,并且小步快跑,迅速迭代。 有人在Quora上问:为何Flickr没有类似Instagram的产品?前 Flickr 架构师 Kellan Elliott-McCrea 说: 1. Twitter 登录系统向来不是很安全,如果Flickr为了利用Twitter的社交网络优势发布基于它登录的产品,雅虎肯定会立即下架。 2. Flickr 团队花了6个月时间和Twitter商量如何把Flickr 作为 Twitter 照片分享的优先选项,结果没谈成,也失去了率先发布整合Twitter 产品的良机。。 3. Flickr从06 年就开始多次试图开发原生 Flickr 移动软件,但都被雅虎高管 Marco Boerries无情的打压下去。 Google也有类似的问题,评论家 Robert Scoble 就对此发表了一篇博客: 1. Google 没有办法把团队保持到一定的小规模,无谓的众说纷纭的会议让效率低下。 2. Google 不可能像 Instagram 那样大刀阔斧的削减需求。Instagram 只需要和它自己竞争,而Google 要和 Facebook 正面竞争。 3. 在 Google,如果一个产品成功了,团队要面对潮涌的 email 和一大批等候在他们办公室外面迫切想加入的同事(20%时间)。 4. Google 要求他们的员工用自己的基础设施,比如你只能用Big Table来存储数据,你不能用 MySQL。问题是这些基础设施并不适合小型的社交模式的项目,使用不是很容易,而且也比外部开发者缺乏效率。 5. Google 的服务需要支持所有的平台,大量测试会拖慢速度。而Instagram仅支持iPhone,最初也只有英文版。 6. Google 不能使用 Facebook 来整合产品,这也意味着获得新用户会有点困难。 7. Google 没办法半公开测试产品,它的做法是“we eat our own dogfood”。问题是Google的工程师与Geek们不一定熟知摄影爱好者。Instagram则毫无顾忌地让外部的几十个人测试。 8. Google 没法用 Eric Ries 的“瘦形创业公司”方法。Eric的方法是先搞清楚客户需要什么,然后再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未来的可扩张性。Google 则相反,他们需要确认这服务几亿个人使用没问题,然后再开始做产品。 这一点在互联网产品中就是“产品气质”的问题,Twitter、新浪微博都支持分享图片,但“也支持分享相片”与“专门分享相片”之间有非常大的产品气质差异,不同的气味吸引了不同的用户群,诱导出不同的用户行为。这种“简单/垂直/风格化”的竞争力,恰是小产品对抗大公司的利器。(via 纯银) 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说他们起初的设想是开发一款名为“Burbn”的地理位置服务软件,但在原生应用程序开发完成后,他们觉得功能太多反而失去重点,最终只保留了现在的特质:照片是唯一通行语言。你只需要注册用户ID,就不再需要为它添加任何用户详细资料、标签和介绍说明(关联Facebook、Twitter这些社交网络会给你带来好友)。在界面上你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被称作“链接”的东西——它拒绝与任何外部的“网页”发生任何互动,有的只是通向彼此各种充斥着特效与多元风格的照片的按钮。 Kevin表示:“我不认为人们需要在Instagram上阅读和解释太多的东西,我需要简化它。我们必须要让产品的功能聚焦,保留那个最有吸引力的那个”(via《环球企业家》) iPhone也让它有了差异化竞争力,iPhone的摄像头能拍下不逊色于专业相机的照片,还有高速的Wifi、3G网络,这些都让它有了最初的热情用户与优雅的气质。(不推出Android版是明智之选还是软肋?他们早就有进军安卓手机的打算,但没有透露时间。Android手机的千差万别实在是个得好好考虑的大问题) 砍掉枝桠之外,Instagram还在努力将照片分享功能做到极致。 照片处理上,它是提供了LOMO、泛黄旧照片、Lily、Poprocket、Inkwell和Aplool等12种特效滤镜,只要懂一点基本的构图知识,就可以“烂片变大片”,能够无视手机拍照最弱的光线处理环节。盈利模式上他们倾向于通过销售滤镜获得收入,让那些爱自己也爱自己摄影作品的曝光狂们心甘情愿地买单。 简易的分享评论功能,一键分享至Instagram、Facebook、Twitter 或者 Flickr 平台上。 打造生态链的好处有目共睹:壮大自己阵营建立壁垒、分割部分功能交给更专业的团队去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专注于核心功能建设、增强用户黏性。 Instagram上个月底发布API,第三方开发人员现在可以通过4种方式抓取照片:用户更新提示、标签、地点和地理(demo体验站点)。根据Instagram的描述:用户更新提示指用户往Instagram上传新照片时,关联的应用会收到提示信息;标签是应用可以根据用户给照片添加的标签来追踪更新;地点Locations指应用按照具体位置信息追踪用户更新;地理Geographies指应用开发人员可以选择经度纬度或地理半径来确定追踪位置区域(比locations更大的维度)。(via TechCrunch ) 比如你是一个Foodspotting用户,并且已经将Instagram帐户链接到Foodspotting,那么在你把有“#food”标签的 照片贴到Instagram的时候,Foodspotting就会通过Instagram实时API自动抓取这些照片。 Instagram开放API之后,合作伙伴们比如美食共享服务Foodspotting、文件存储服务Dropbox、个人日记应用程序Momento、社交新闻应用Flipboard、网络名片About.me和对象标记应用程序The Fancy也都推出或将发布集成Instagram的新版本。(via TechCrunch ) 这个很有意思,比如筛选美女照片的宅男大爱应用Bijostagram,它宣称还使用了一种算法判断照片中人物是否为MM。(via Asiajin) 还有很多细分的: 萌猫Nekostagram(neko是日语的“猫”) 啤酒Beergram 兔子Usastagram(usagi是日语的“兔”) 足球jLeaguram (J League是日本足球职业联赛Japan pro soccer league) 狗Inustagram(inu是日语的“犬”) 色彩Irostagram(一些风格浓郁色彩绚丽的照片) (上面这些衍生应用都是日本人开发的。有意思的是Instagram发现在那些Twitter使用频率极高的国家,它的用户数量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较高的峰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人喜欢iPhone,喜欢用手机拍照,移动社区发达,Twitter用户远比Facebook活跃。一种观点是Instagram与Twitter提供的功能并无本质不同。拍摄照片的过程就像是在撰写一条字斟句酌的微博,它还需要被加上滤镜,从而变成带有个人鲜明烙印的创作,再通过分享发送给其它用户。而用户也可以follow、评论、投票和转发,从而自然生成最热门的用户与照片。via《环球企业家》) 除了滤镜,Instagram还在寻求其他简单而且不破坏用户体验的盈利模式。标签功能就可以让品牌展开宣传活动。为了展示品牌如何利用这个新功能,Instagram已经与红牛、星巴克、 Kate Spade、Charity: Water、里维斯、百事可乐旗下Brisk Iced Tea以及NPR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它们推出#标签宣传活动。比如Brisk Iced Tea让用户上传带有#briskpic标签的照片,中选的将被印刷在限量版产品外包装上。(via Mash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