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uxat.me/2011/05/pr......cool-working/ |
||
最早知道这本书, 是在 reader 的推荐里看到的. 买回来后再次延续了我的一贯特色: 扔在书架上不看. 后来被Eric借去, 没想到这娃一看就入了迷, 花了两天就翻完了, 并且极力推荐给周围的人(Eric 的 Gtalk 签名也换成了 “rework 重来”). 怎么说呢, 读 rework, 会感觉自己在和一个相识数年的老朋友聊天. 他用近乎白开水的语言, 一个个生动的实例, 把我这几年的想法和思考都完整的表述出来, 并且一点也不罗嗦~ 这是 rework 给我的启示. 接下来, 我想聊聊一直以来环绕在我脑里的几个关于产品的想法. 一. 做你爱做的事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 DIY 潜质. 无论是什么. 运动, 阅读, 养花, 甚至十字绣. 人们总会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然后付出耐心与时间, 收获快乐. 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我们会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如同匠人一般, 对自己的兴趣精雕细琢, 只要你真正喜欢这个东西. 在以前, 一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你得面对”不务正业”的质疑. 其次, 如果你的兴趣和工作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回事, 这意味着你不能够靠兴趣来养活自己. 说实话, 这是件挺杯具的事儿, 你不得不在兴趣爱好和枯燥的工作之间做个决择. 但是现在, 这一切正在悄然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 “兴趣”本身也是一个长尾. 长尾上分布着的, 是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点. 在满足自己的同时, 我们也会很容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就是说, 如果你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还会惠及他人. 二. 满足你自己.不要试图满足你的”用户”. 事实上, 天知道你的用户群是谁. 就在昨天, 我拿着给妹妹的礼物, 一个 ipod touch 给奶奶看. 她立马爱上了这上面的<愤怒的小鸟>, 虽然试了好多次才掌握好弹弓的力度, 但小鸟们好玩的声音让奶奶比妹妹更爱这款游戏. 举这个例子, 我是想说传统的商业模式太重了. 实际点吧, 抛弃那些高不可攀的商业文化, 理想亦或使命愿景.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自己过得更好, 让自己对自己的兴趣更加了解. 至于其它用户? 嗯, 刚好我喜欢的东西也是他们喜欢的, 所以他们会来用我的产品. 至于改变世界? 嗯, 刚好我做的东西可以真正帮助到全世界人民, 于是我就改变全世界了. 不存在目标用户, 甚至不存在用户. 和写 blog 一样, 千万别以为全世界人民都在等着读你的文章, 只有你自己才是读者而已. 所以, 别想着讨好用户们, 先讨好你自己吧. 三. 用户在以前的文章中, 我提到过对用户的看法. 我支持”用户即朋友”的说法. 或者, 用户起码也是因为产品本身或产品提供的附加价值被吸引过来, 而非被忽悠. 所以我很反感用夸张的标题和不切实际的承诺将用户骗过来的做法. 在这些人眼里, 用户只是流量, 是一串没有感情的数字而已. 即然从心里就没有想过尊重用户, 又怎么能苛求用户留下来? 像 rework 中说的, 老实坐下来, 真心的和用户谈一谈, 了解他的想法, 同时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要急着推翻自己, 也不要立马表决心, 下承诺. 总之, 把用户当成朋友, 他没做对的地方, 一定要指出, 不要纵容用户犯错. 我们没有想清楚, 没做对的地方, 也一定要立即承认, 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我相信这样积累下来的用户群, 一定是产品的优质用户和最铁杆的粉丝. 用一个产品, 实际上是认同产品背后表达的理念和价值观. 做产品的人如我们, 要去苛求每一个细节. 用产品的人如用户, 也要学会欣赏和享受. 任何一家公司都渴望拥有 apple 或 google 般的狂热粉丝吧. 那么, 不要问他们是如何被洗脑的, 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信仰, 自己的产品有没有灵魂? 四. 小团队作战小团队, 是 rework 推崇的工作方式. 好处在 rework 中已经提及很多次了. 它灵活, 便捷, 能快速作战, 富有人情味, 实现自身价值, 等等. 除此之外, 小团队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较好保证团队成员的 level, 让整个团队保持战斗力和嗅觉. 小团队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只有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理解力一致, 才有可能做到快速开发, 当断则断, 迅速反应. 最后, 小团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这可以避免战线越来越长, 想做的事越来越多, 最后就成了微软. 小团队是与”做自己爱做的事”一脉相承的, 不要太贪心, 能够一次把一件事做好, 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五. 站着把钱挣了rework 给我带来了很多新观点. 但更多却是对我这几年下来积累的各种观点的认可. 他让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光, 互联网市场必将更加细分, 以小团队为代表的手工作坊式工作必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Facebook, app store… 未来, 有太多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