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关于“符合用户心智模型”与“隐喻”的一些思考

作者:包掌柜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09-10-13 12:16:43 文字大小:- +

上周在和同事讨论“设计应该符合用户心智模型”原则时,大家对“心智模型”、“隐喻”这两个概念纠结了很久,我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进行分析前,先讲一个故事吧:)

有段时间,我爸爸老是问我一个问题:“你们网站什么时候做完啊?做完了你是不是就得下岗啊?”这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着实把我难倒了,一开始,我试图向他解释我的工作内容以及网站的发展,没一会老爸就开始打瞌睡,随即不了了之。但过不了多久,他不甘心地又向我追问:“我真的还是想不明白。”看看,有一个勤于思考的父亲,也是件苦恼的事情。

我最后放弃对他进行互联网知识普及这个浩大的工程,说了以下这段话:“北京城修了多久您该知道吧。之前的咱就不说,就说这建国后,修了人民大会堂又修歌剧院,修了国家博物馆修北京博物馆,这鸟巢水立方,也才刚竣工,中央电视台那还修着呢,您说这北京城啥时候修完啊?”这回老爸连连点头,总算是明白了。

很显然,在我老爸的理解中,建设网站就好比在修一栋房子,不管多大的房子,也都有修完的一天。这个判断是他根据自己在传统行业中积累的知识和他的主观想象得来的,这就是他在这件事情上形成的“心智模型”,或者说是“概念模型”。而我一开始,想通过向他讲述互联网的方方面面,来使他明白。这是典型的以“实现模型”为中心的做法,虽然这样做并没有错,可惜老爸在这个问题上,只想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而不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所以,虽然我最后打的比方,也就是我的“表现模型”,与他的“心智模型”并非完全匹配,但因为与他的认知和判断比较相近,他很容易就明白了这个概念。

这里衍伸出一个问题:我通过一个比喻,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喻”是交换设计里常说的“隐喻”吗?那我究竟是用了一个“隐喻”还是“符合了他的心智模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弄清楚“隐喻”是什么:

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做信息的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往简单了说:你日常的工作,是不是都在将各种概念和信息,用视觉的方式最后呈现出来?

在视觉化的进程中,“隐喻”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你设计了一款写日记的产品,为了让用户更容易理解,你画了一个日记本样子的IOCN来表示它。这就是一个隐喻,用户看到这个图标,就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产品。

弄清楚这一点,前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隐喻”是做设计的方法和手段,而“符合心智模型”是做设计的原则。方法有好有坏,但原则必须遵守。很多时候,我们通过“隐喻”使产品更靠近用户的“心智模型”。

将信息可视化,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实现为中心、隐喻、习惯用法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几个概念其实也是容易混淆的,忍不住又罗嗦了一段话。

————————————–华丽的分割线————————————

 

 

 

 

各位同学还记得DOS时代,我们是怎么与计算机交互的吗?。。。好吧。。。没有用过DOS的不要嘲笑我。。。我知道我老了。。。。

那个时代,你只能在学习了一大堆计算机原理和语言后,才能对着黑乎乎的屏幕,做一些枯燥的操作。。。那是一个全面以“实现为中心”的时代,虽然我们都明白这很糟糕,但那时候的交互就是这样的。

后来,激动人心的WINDOWS来了,可视化的界面让我们很快就能上手操作电脑。通过各种各样的图标,我们知道了,原来“桌面”“硬盘”“内存”就是这个样子的啊!(实际上真是这样吗?)隐喻的时代全面来临了。

“隐喻”既然这么好,很多人都会产生“隐喻是用户界面设计基础”这一错误概念。实际上,“隐喻”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我负责的“淘江湖”这个产品的时候,需求方曾经提出,希望能把界面直接设计成充满隐喻的“江湖”模样,古香古色,有山有水,有浓厚氛围。相信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是很危险的。首先,“江湖”是什么样?如果设计师理解的江湖与客户有很大出入,怎么办?再有,这样的界面扩展性一般都很差。而且,当用户做为新手时,他们也许会容易接受,但这毕竟是一款希望用户天天使用的产品,在用户成为资深用户时,冗余的界面将成为一种负担。

那“习惯用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再回忆一下,你是怎样学会用鼠标的,怎样学会使用关闭按钮、滚动条、最大化按钮。。。。在现实世界中,这些东西都没有实际的对照物,我们必须经过第一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所幸学习他们并不难,当我们学会并反复使用后,他们就成为“习惯用法”。在用户经过长期教育后,我们的交互设计,很多解决方案,都是建立在习惯用法之上。

你会发现,“隐喻”与“习惯用法”很多时候容易混淆,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区分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的东西,才叫“隐喻”。而所有的习惯用法都必须学习,好的习惯用法只需要学一次。

那如何让用户进行第一次的学习呢?在这里又要引出一个概念–“手动启示”。

人们有一种天性,看见合乎手指大小的东西,总要试着去按一按,点一点。比如你看见大门上有个按钮,你伸手一按,发现原来是门铃;当然也可能伸手一按,地板裂开一条缝,原来是陷阱。

不用担心人们不会去尝试用鼠标点击一些看上去可点的东西,虽然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点击之后会怎样。而用户的第一次教育就是这样完成的。

本期采茶人:淡月

d628995bae66a2d1584a5aab71f3148f

如您有英文阅读习惯,不妨来做采茶人。

采茶请联系 jizhen.bao囧gmail.com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心智模型和用户习惯   |  类别:设计思想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