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tdwill.com/W12......udeapp-1.html |
||
这个季度公司主要的项目是和百度合作的APP。每个APP都是一个小的产品,他有自己的产品目标、策略、结构框架、交互方 式、设计风格、内容方向。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理提出需求、编辑整合内容、技术负责开发。我在其中负责产品的框架、交互、视觉这三个方面的设计 (小公司你们懂的)。我下面要分为几块来讲一下什么是我的设计,这是我的做事习惯与方法,肯定有些比较浅显,但我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画一条红线,这样以 后的思考和方式才能在这条线以上。 设计的方法、态度: 总结一下,从产品个性、用户体验、使用习惯、个性化定制、关系链、渠道资源、开放与拓展、第三方合作、平台价值等各方面考虑,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优势和定位的特色,找准最佳发力点。 设计的理念: 1.目前我的设计要从”渐变”和”空”两个词出发。“渐变”不是PS里面的渐变。而是一种观察方法,思维方式。 科普西耶建筑,处处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考虑与人们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现在世界上都以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包围,再加上敷衍的材质表皮,使得每个部分互相没有 任何关系,人们走到哪里也没有印象。目前的互联网上的设计就像是这样,没有任何的情感,没有营造任何的氛围只是一些材质和颜色堆在一起,让人们无论在哪里 都面对的是哪几种样式的按钮。和人们的生活毫无关系。无论人们用过多少互联网的产品总是处于一种信息扫面的状态,走马观花没有进入产品中,更谈不上有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属于自己的浏览和使用的方式。如果说目前互联网的设计是对比,那我这个“渐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把人们生活中被切割的东西在重新用感情融合 起来,逐渐的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融合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细节自然的让用户使用产品。 我做设计有一个习惯常常因为某个感触,某幅画,某个场景,或者随进触动我的东西(比如地铁上的一个着装很和谐并 不简单的女孩)而忽然想出的整个设计的思路和做法。我会一开始考虑创造一个什么氛围,用哪些颜色,哪些质感,哪些色调,哪些强度,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界面 上的元素需要什么自然的显现出来,这就像是隈研吾做的水上建筑一样,他为了营造一种和海平面融为一体的豁达氛围,所有的建筑本身以水平线为基准进行营造与 构建,从而极大限度的削弱垂直面上的建筑体系,自然的材料也就明确了,必然是玻璃。所以整个建筑看起来会给人以惊喜不可思议。 及格的设计就是要与人们和产品产生一种“关联性”就像是日本的桂离宫,和人们产生一种邂逅,设计承担起这个媒介作用。这样人们会对你的界面有感触,有话想对你们说,因为界面是真实的有生命的,是和人们沟通介绍自己的。 “空”在我的设计当中会一直伴随,这种空被我理解为生命,呼吸之感。就像是人们的鼻孔、耳洞一样,这是透气的部分给人以生命力。界面上也是一样,通过空来表现信息的层级关系,功能方位,交互的形式,使用的流程。
2.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信息的力量,是要让对方的大脑转动起来,引起他
们更大的兴趣,而不是只要被人接受或在脑中被消化就行了。要让人们一直对未知的、新鲜的东西保持兴趣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这才是信息的传达。语言可以使头
脑和感觉变得活跃起来。设计的创造性是和
“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好的问题对应好的答案,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绞尽脑汁寻找的,是能够用设计解决的独特的“问题”。总之,重要的是如何提出好的
问题,并以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不平凡的设计。我每次都会做一些改进,在这种避免陈旧,不断出新的变化中,包含着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以及用这些想法来改造事物的意识。 5.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的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设 计的责任:对于细节的态度。 在对细节的处理中,我们慢慢积累一些经验,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最终达到了一个更好的境界。关于和前端开发的合作,我会经常 去关心一下前端的进展,因为有些时候他们偶尔会自作主张,或者理解错误。他们对细节、对齐、色彩是没有概念的,对于整个设计的思路也不会想太多,可能会把 文字都同意输入进去,这样你的信息层级就不存在了。如果在他做的期间及时提出并各个细节每个效果,甚至为了不让他们烦自己去改他们切好的图片,那么开发后 期也会尽量和你的设计取齐。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完善我的设计,这同时也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因为他可以使我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