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用户才知道产品可用性的真正答案
中国有句老话: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对于产品的可用性问题我想也是如此..
人越来越有钱,车越来越多,交通流量大幅度增长,同时各种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
前一段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找不到原文了,根据印象写一下)某城市交通部门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频率,经过研究决定改进其交通道路的部分指示牌。方法基本为:在事故多发段将部分指示牌的文字复杂化,使司机减速阅读。。。
基本方法如图:(自己做的图)
改进之后的——
如上文所说,该交通部门的改进原因是:增加文字及其阅读的复杂程度,使司机减速阅读,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看到新闻后,和几个同行朋友对于该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争执,每个人都说得很有道理,甚至都上升到了“根据人体工程学… ” “人的神经组织..”云云..
基本有如下几个不同的观点:
1、这个方法没什么用,一般司机不会去看这个
2、这个方法不错,司机要是减速去看 确实会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3、这个方法太糟糕!根据***原理和***结论 司机去看的时候根本不会减速,这样事故反而会增加!
4、根据***设计原理,这个方法太不可用,读起来太麻烦了..
这次回家坐了很多车,接触了很多样的司机,就这个问题借机会简单的做了调查访谈:
被调查人数: 7人
身份:司机 其中出租车司机3人、长途客运大巴司机2人、大货车司机1人、已退休司机一人
调查方式:冒充公路部门工作人员,在作成过程中找司机搭闲
得到的答案如下:
其中1人(大巴司机)说这个方法没什么用,因为基本上没有人去看这个。
6人说这个方法很好!因为: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看其他东西的时候会很习惯性的松油门,降低车速!
其中3位出租车司机同时提出这样的建议:文字不要太多,太多了耽误时间容易造成后慢的车追尾!可以加上图案警示,但不要大。
此篇BLOG到此结束。
请多多尊重用户意见,不要只靠专家观点决定设计好坏!
[15]可以理解为使用目的与使用过程决定使用方式。
呵呵, 你的这个解释应该是最基础的理解, 我想当我把这个事情一说出来的时候 稍微一点的UCD人士都能明白这是“可以理解为使用目的与使用过程决定使用方式。 ”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是我和一些朋友的争执过程, 从中理解到“司机才真的知道这个方法是否有效,而非“可用性专家可以评估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司机也不知道,只有最后统计数据才知道:)
呵呵, 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观点。
关于数据的可靠性..
好像有统计说在某个路旁放上林志玲的大幅照片,司机一般都会减速行驶~ [8]
关于白鸦的这个调查,虽然比自己猜要好多了,但是毕竟还不是实际的结果。你怎么保证那些司机的回答不是在自己猜自己的行为。
如果换个角度,抛开这个提示牌不说,我们为什么要把路修成这个样子呢?挖好了陷阱,然后立个牌子说小心陷阱~
有些车祸的根源其实跟司机关系不大,而在于道路和设计和施工。
设计得不合理,施工上偷工减料,司机再注意也只是亡羊补牢
呵呵,提个有趣的说法,如果可用性专家也是司机呢?
应该说对于某些猜测,只有具备原始心理模型才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