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带来的难题..
昨天有位朋友要和我交换对于“用户越来越多、产品功能需求越来越复杂 导致产品易用性降低,用户体验不好..”的看法,今天就写写这个。。
Norman说过:新产品的发展通常遵循"U"字形曲线,开始很复杂后来逐渐变的简单接着又复杂起来。
产品刚刚问世复杂难用,随着开发人员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成熟产品会变的简单可靠,功能也会进一步改善。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加入产品功能又会增加,会变得复杂甚至不是那么可靠。
Goolge TALK和Gmail的发展也似乎证实了这么一点。虽然GOOGLE的产品人员并没有像Norman说的一开始让产品的功能很复杂,算是跳过了第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一样逃脱不了随着产品的成熟和技术的提高把产品功能增加,是产品变得复杂甚至不好用的发展规律。。
包括GOOGLE的搜索引擎也是如此,如图:
学术搜索真的就那么重要? 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还是为了和某些对手拼比这个功能 才故意加上去的? 照顾用户感受了么?
这似乎应该是一种必然,如下因素导致了这种必然的产生:
复杂的用户带来了复杂的需求,而在技术上真的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这样的投入往往还真的可以带来商业收益。
1、不同用户群体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不同,这样的需求要求产品需要不断的增加新功能
2、科技发展、技术进步,一个产品能够包含的功能可以越来越多。
3、优秀而合理的多功能产品给厂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以上三点可大致总结为 —— 有人要 + 能作到 + 能赚钱 = 功能复杂 + 产品难用。
猛一看来这个好像是个十分通顺的逻辑,但仔细想想这应该是一个十分混乱的逻辑!包括Norman所说的那个逻辑如果不去结合实际的话其实也是混乱的…
为什么功能多就会变得复杂呢?为什么功能增加就非得造成产品不再好用呢?
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了很多人默认这种逻辑的正确性:
1、很多人 很大一部分产品是因为“为了市场暂时就不去顾及过多细节的东西了,,”结果导致连基本的用户感受都未能好好的处理。
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我不想再去举例说明!
2、产品新加的功能影响了用户对基本功能的使用!
拿设计一款手机来说,如果这款手机现在要加上“摄像头”(可以把手机当作视频摄像头接在PC上)的功能。我见过有人这样安排该功能在MMI上位置的:
a、娱乐 > 摄像头 ; b、娱乐 > 多媒体 > 摄像头。
其实以上两中MMI的设计方式还算不错。
但前几天见了一个国产手机直接把“摄像头”这个功能放在了MMI的一级分类而且放在了第三个的位置(这款手机是个触屏机,这个功能并非该机型的主推功能,只是在以前的版本上升级了这个功能而已)! 这种做法确实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个功能的添加耽误了大部分不使用该功能的用户在操作时要做多操作或者停顿…
这个例子并不恶劣,事实上当手机刚刚开始有“拍照”功能的那段时间。我为这样的事情郁闷了很久! 那个时候市场上80%的主流机型竟然不约而同地都是把“拍照”放在了九宫个最中间的位置,而且还是默认的备选项! 郁闷直至!那个时候我就在说“不知道这帮爷们是卖手机的还是卖照相机的!为了赚钱连自己干什么的都不知道了!幸亏他们不是艺妓,不然就该去奥斯卡卖身了!”
当然,手机结合照相的功能其本身是一个极好的创意!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佩服这个创意想法的来源,因为它创造了很多的财富!
3、研发公司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在产品上实现很多功能。于是他们迫不及待的把所有功能都一股脑的在第一时间搬给了用户,根本不考虑用户时候真的需要这些功能!导致用户眼花缭乱、无从选择!
比如:
a、还是上边说过的“摄像头”、“拍照”、“辞典”、“画笔”、“电话录音”、“收音机”等等越来越多的手机功能,我见过不止N款低端手机(面向中小城市的,低收入消费者)把这些功能和“拨号”“通话记录”“短信”放在了一起!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行为。
曾经观察过这类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习惯,曾经和一些做手机的同行也作过这样的了解:民工朋友使用手机的时候,他们可能基本不用“词典”“电话录音”“资源管理器”之类的功能,甚至连“电话薄”和“短信”都很少有人用,他们不会也懒得去输入。如果他们要记“二大爷”的电话 更多时候是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有事找“二大爷”的时候会拿出来小本子直接拨打号码,再小的事情都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发短信。(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输入和发短信的方式实在太难用了,他们也想省钱 可是他们就是不容易去学会..)
我们说这类设计是“臭显摆 费力 费时 费成本 还不着用户喜欢”。(当然,也不排除有低端用户为了给朋友们显摆自己的手机功能多而去买这样的手机,但单纯就UCD的设计来说这样的设计是失败的!)
b、某些BLOG网站为了让用户觉得他们网站功能强大可以提供的服务多,把“音乐”“日历”“相册”“统计”“收藏”“复制”等等N多不常用功能都默认在用户的首页上。真不知道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功能多”“服务多”还是要干什么?! 或者他们认为用户就是那样的愚蠢只要把东西都摆出来他们才能找到么?
不知道这些设计者会不会在家里根本不用衣柜,而是把衣服都挂凉在屋子里,让自己穿的时候方便找!
c、某些网站看别人有“你最近浏览的”“你可能关注的”“和你一样的”,他们也放这些内容,熟不知他们的网站和别人的网站根本不是一个类别。(别人是卖书看书的,他是做心理咨询的)。更不能理解的是:他们把这些功能放在了“最新信息”“最热信息”的前面!
d、不甚枚举..
4、有些功能可能真的是用户所需要的,但设计者在添加这些功能的时候没有能够很好的去处理, 导致用户使用起来的麻烦。
其实这还是用户行为“流”的问题,记得前几天和阿北聊到豆瓣的设计时,他说“感觉豆瓣在国内和同类网站相比 用户体验还是比较好的,但豆瓣的英文版和国外的同类网站相比并没有看到什么优势”,于是我们总结了这样两个原因:
a、国内目前在用户体验这个领域普遍确实不是很好,豆瓣在国内比较起来确实是很不错的。但国外普遍在用户体验上还是很不错的..
b、豆瓣在交互设计上基本是“互通互联”的,就是说如果你在看一个页面的时候,所以页面内容可能牵扯到的功能在该页面上就有操作的连接入口。
这样的设计和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看到一个东西触发了我想要去做什么,就立即去做,如果能马上找到链接那就——很爽!”。
但这样的设计似乎并不合乎西方人的使用习惯,他们大都的习惯是“看到一个东西触发了我想要去做什么,就会先去弄明白该怎么样怎么样去操作 才能完成他要做的事情,然后再去找操作的入口。这样操作很逻辑很流畅”。哪怕你让他们从新回到一级页面再去点一步,他们也不会过于埋怨这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你在一个页面上方了N多连接让他们需要思考或者费劲的寻找自己应该点那一个的话,他们就会说“这样很不好”!当然这里也有用户的识别能力问题
然后我们就说:是国内某些门户网站留下来的坏坯子,慢慢中国用户也应该有所改变的..
之前我们在做一款汽车导航仪的设计时也下过类似的结论: 用户操作流程无需那么复杂,越简单越好。哪怕用户使用的时候多操作一下也要比他思考半天不知道如何去操作更好!
我的记事本里有曾经看到的这样一段话:
1、更多的功能并不好;
2、增加功能不会让事情更容易;
3、让用户迷惑是毁掉业务的终级手段;
4、风格很关键;
5、只有在一项功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时才加上它;
6、任何需要学习的功能都只会吸引一小部分用户;
7、无用的功能不止是无用,它会破坏易用性;
8、用户不会关心技术,他们只想知道产品能做什么;
9、忘掉关键功能,关注最重要的用户体验;
0、简洁很难,因此少就是多。
朋友要和我交换对于“用户越来越多、产品功能需求越来越复杂导致产品易用性降低,用户体验不好..”的看法,我是这样总结的:
1、有这样的问题是认为的,是操作设计的问题!绝非必然。
2、“用户越来越多 > 产品需求越来越多”这个逻辑是合理的 但并没有那么严重!,没有一个产品是可以8到80岁都合适的,如果你有准确的用户群体定位,这个问题就不会那么麻烦,因为真正要增加的功能可能应该并不会很复杂。如果你的用户群体定位是80岁,就不要听信8岁的人的话给他们奶嘴用。
3、“产品功能需求越来越复杂导致产品易用性降低,用户体验不好”这个逻辑是事实造成的,但在理论上并不成立!如果你真的是根据绝大部分用户需求添加的,且也是很合理添加的方法,那么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4、不要过分的为了金钱而不顾及用户感受。
5、不要为了新加功能而新加功能。
6、新加的功能不要影响用户对基本功能的使用。
7、尽量让用户流程更加简明易懂,不要过于复杂化。
8、注意取舍:重点满足用户基本需求,重点让大部分用户好用。
9、每个设计都必须作的:走到真正的典型用户中间去。
0、找我们去给他做顾问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改善一点。(应该没有人敢保证可以解决!)
这篇文章太好了,让我深思!
经典呀 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