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的页面逻辑越清晰,产品就越易用?
1、我问: 什么样的页面逻辑设计是合理的?
有人回答我说:导航合理、结构完整、逻辑简单、扩展性强。2、那么是不是只有合理的页面逻辑才是易用性好的设计呢? 是不是页面逻辑理论上越合理易用性就越好呢?
NO! 并非理论上的页面逻辑越清晰,产品就越易用。
3、案例一:Google的非英文界面语言选择的设计。
前不久刚刚说过他们这个蹩脚的设计逻辑问题,今天在这里我可以再次给他一个总结:
(在必须保持界面元素不减的前提下),Google不得不把”搜索结果的语言选择”放到”搜索”按钮下面。虽然从IA逻辑上来说这显而易见是一个错误的设计,但从用户的真正使用上这是一个(大多数时候)比较起来相对易用的设计。(它起码减少了每次用户搜索都要经历’语言选择’的过程,使更多时候用户操作变的更加流畅高效了)
4、案例二:VISTA的”上一步”和”下一步”的设计(截图)。
(VISTA的一些安装和设置等界面的设计和原XP的设计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MS大概是为了统一IE7、资源管理器窗口等设计习惯,把”上一步”按钮放到了界面的左上角,同时”下一步”依然保留在了页面的右下方位置)
有很多人批判过这种设计的不合理,主要原因是”无法很好的延续用户习惯”。
5、但我想除了使用习惯无法延用之外,一定还有设计本身不合理的地方!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变化你会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单从页面逻辑上来说理论上这个改动比原来的导航更加清晰了,结构也更加合理了。
以前XP的界面大概可以这么解释:顶部窗口标题、中间界面内容、下面界面操作。虽然结构简单,但逻辑上并不是那么清晰。如,当用户需要返回上一步的时候得到达页面的下面去操作。
现在VISTA的界面大概可以这么解释:顶部是返回到上一步的操作按钮和该任务标题,中间是这一步的内容、下面是下一步的操作。
纯理论来说,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浏览习惯:当用户需要上一步的时候自然就要去左上面找操作,当用户把页面内容看完需要下一步的时候自然就要去右下操作…
听起来理论上逻辑非常的清晰。可,实际上我们在使用中它却变得非常难用了。
为什么?我认识可以这样解释:更多时候用户只有看完界面内容才会确定要返回”上一步”,那个时候最好需要的操作项能够在内容的的下面出现才更方便点击。
6、看来,要做好产品的UE设计并非是不停的在理论上推断就可以行了。
不站在用户真实使用(可以是模拟但不可以是理论上的推理)的角度去设计,再合理的理论最后带来的也是失败的设计!
无论什么样的推理也就只是为了现实使用而服务的.
7、当然,有了上面的解释,这样白痴的本地化错误也不用大惊小怪了。(而且英文其实也没有说清楚)
(不过那些中文字体行距和间距的问题似乎能感觉: MS在对待这个产品的中文版本时很潦草,很不上心….)
这个MS的设计实在有问题。。。至少也把“上一步”和“下一步”两个按钮样式保持一致嘛~~~
我一直还是很欣赏微软人性化的设计。我相信习惯是被培养的,不带表返回键的设计就一定是蹩脚的,有很多需要在细致入微的使用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我开始也会觉得不习惯,但是我现在还是觉得这个设计是很巧妙的。
VISTA的”上一步”和”下一步”的设计合不合理还得到事实去验证.理论一直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切不可死板的套理论.
提点意见,文章中的图片给出链接---(截图)、(原XP的)等。打断了我阅读,不直观,思维也打断了.图文并貌的好.
google的对语言过滤得做法我一直很欣赏。
这个MS的设计实在有问题。。。至少也把“上一步”和“下一步”两个按钮样式保持一致嘛~~~
一切无需遵循规则和惯例,也许这就是创新的起源,保持一致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尝试另外的解决方法,看用户如何反应,我想MS的人员肯定是经过仔细考虑过,毕竟变动很明显,自然有它们的理由。
页面逻辑清晰=?=产品易用
中间缺少两个条件:
1. 这个逻辑必须是用户易于理解的;
2. 这个逻辑必须是用户习惯的;
通常我们讲设计师的设计模型要和用户的心理模型尽量保持一致,再看:
页面逻辑清晰,谁在评论页面逻辑清晰? 设计师?用户?
产品易用,谁最有发言权? 用户? 设计师?
只有当页面逻辑清晰和产品易用针对的对象都是用户时,我们才可以下这个结论,任何时候,忘记用户的设计,都是值得商榷的!
關於第七點,並不完全贊同。
这個界面偏向針對于成熟型的用戶,而不是新手用戶,因此不需要那麽世無巨細。
所以,還是不能說它很白癡的。
某些狀況下,太仔細了用戶會認爲開發人員把用戶儅白癡的^ ^
一流公司做标准,也许很多东西只是一咱新的尝试,就因为他尝试了,后来人家接受后也就成了标准.
如果只是一成不变的方式去设计开发,那么那里会有新的东西呢?
功能栏的上一步和下一步和内容栏里的是不同的,概念上,ms有点混淆。打印和那个上一步是不是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