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打印 | 字体大小: « »

简化朋友关系,是豆瓣媒体化的进步

(update)看到不少误读,我简明一下观点:豆瓣这种生人社区需要充分媒体化,双向关系会阻碍这个发展,这次改变的方向好;展现上建议改进,加好友的时候表现出“朋友”只是一个分组而已(要不要让用户自定义分组,后面可以再说),好友展示的时候更要彻底的表达出“朋友”只是一个分组而已。

1、双向的朋友关系,意味着最关注的是那个人;单向的朋友关系,意味着最关注的是那个人背后的信息。

2、也许你会说社区本就是媒体,媒体本就是社区。但我只是想强调:双向的朋友关系更偏重社区,单向的朋友关系更偏向媒体。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都选,就会别别扭扭,到头来发展受限。豆瓣从最早的双向关系,过度出了一个单双向并存的阶段,中间过程很是尴尬,尴尬的表面是用户体验,实质是产品方向的犹豫。

4、豆瓣终于选择了只有的单向关系,这个选择“对于不对”,只有未来的数据才知道。部分用户的那些反馈,一时浮云,而已。
(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时候,过于听信客服电话、用户反馈,其实是一个杯具。)

5、豆瓣这次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很小(不知道哪些人怎么反应如此激烈~)。但对于豆瓣来说,挺大。

6、在这次变化的体验处理上,动作太小。
我建议豆瓣干脆做的彻底点:把“关注的人”从信息结构上去掉仅作为“友邻”的一个说明;在UI上把“好友”属于“所有友邻”的一部分,只是众多友邻一个特殊的标签而已,表现的更清楚。

7、Keso说“好友”这个特殊标签压根就应该彻底去掉,我不赞同。原因有二:

1》已有用户的数据很重要。特别是那些把照片、日志设置了只有好友可见的用户的隐私,需要被充分尊重。充分的引导之下,他们未来也会成为豆瓣媒体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网站的运营路线无须矫枉过正,开放性的信息分享未必要做到极致的开放。“好友”这个特殊标签,可以让豆瓣在开放性关系的媒体路线上,保留一些“私密”的余香,未必是坏事。

分类:互联网 ,10/04/30 6:59 下午 | 115,772 次浏览 |

网友评论(55)

  1. 豆瓣上今天自杀的用户不少啊,群情激奋

  2. 好友对我的作用就是,邀请别人来关注我~

  3. 可否这样理解,豆瓣这样调整之后有点像媒体化了的微薄
    我觉得这样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就会减弱,不过有豆瓣小组在,如果很好的转移,也是能够弥补这个缺陷的

  4. 不太认同第1点。在决定是否关注一个人推荐的信息之前,要先认可这个人。豆瓣的特别之处在于,收藏的书影音、写的日记和评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是否要关注一个人(之前还可以选择加为朋友)。

    好像白鸦说过在豆瓣还有个马甲,不知是否豆瓣重度用户。如我一般的很多用户,即使友邻多达数百,仍然能够记得每一个友邻是怎么认识的。我们审慎地决定是否通过每一个友邻申请,是否添加某一个人为友邻。经年累月,积累到四五百甚至上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注销或退出的用户,多是此用户,他们在豆瓣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感情。

    当然,简化友邻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豆瓣行事过于粗暴,其实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

    夸张点说,这跟暴力拆迁差不多。

  5. 我觉得豆瓣这种简化应该也适合于围脖……既然围脖有了分组功能 相互关注和单向关注有啥区别 我相互关注了700人 但我每天只看40个人(必看小组)

  6. 支持豆瓣的这次改动,我觉得这样的改动使信息变成了第一位,而不是交友。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7. 豆瓣从最早的双向关系?豆瓣最早不就是只有“关注”的嘛?

  8. 尽是废话而已。

  9. idongno – 10/04/30 9:38 PM
    支持豆瓣的这次改动,我觉得这样的改动使信息变成了第一位,而不是交友。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你好幽默。个人觉得阿北的意思是给你个社区你去交友去吧,要看书去看书,要电影去电影。管你觉得好不好,我觉得很好就行~
    这不是友邻的问题,友邻只是最后一根稻草+1

  10. 同时标注为【朋友】,的确没有多大意义,你关注的人未必关注你,就算你标注他为朋友,他的部分内容依然不可见。

    另外相互关注和朋友关系是否有必要还同时存在?
    加为朋友不关注有意义?

    相互关注是否就可以默认为拥有朋友权限,豆瓣依然没有明确,如此简化,难以服众。

  11. 变化小?LZ是否有数据看豆瓣有多少人用好友关系?有多少交友关系?
    就我和周遭的好友圈来说,好友是比关注更可控更可靠的来价值链,豆瓣这次绝对是撑饱了;信息?豆瓣上值得关注的个人信息真TM少得可怜,太多的服务是基于个人性质的
    lz不是深度用户少些乱发言好,用户的声音是正常的,强如FACEBOOK也知道什么是根本什么是可变,可变的都是收益明显有趋势的地方,而不是想当然,豆瓣这次很大几率会被证明出了昏招

  12. 关注路过吧。
    朋友的关系一直是很复杂的。

  13. 说实话,我只在意豆瓣提供哪些服务,不太关注用户之间的互动。

  14. 路过~~关注一下

  15. 5、豆瓣这次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很小(不知道哪些人怎么反应如此激烈~)。但对于豆瓣来说,挺大。

    顶。我就是愣了一下,然后立马适应了。

  16. 5、豆瓣这次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很小(不知道哪些人怎么反应如此激烈~)

    —————–

    豆瓣上好多用户对关系是特别敏感的,这是豆瓣网友区别于人人、开心等其他网友的一个特点。

    “那么多小心思啊,那么多承认与被承认,吸引与被吸引之间的有趣而微妙的变化,那么多因为忽略别人邀请而被别人愤而取消关注的无奈或者轻蔑,全都随风消散了,只是可怜了我那些日日夜夜的认真抉择。

    可以参考豆瓣用户的这篇日记《友邻对于认真加友邻的人的意义,豆瓣你真的不懂》http://www.douban.com/note/69469539/

    豆瓣这次的改动的确是一个进步,但是豆瓣这几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一种友邻关系的概念,用户已经习惯这一概念,这么突然一改,用户反应肯定激烈,就像是自己的通讯录被别人硬生生搞乱了,对于不怎么玩豆瓣的人,这种感觉是体会不到的。

  17. 51劳动节快乐 祝福

  18. 为什么感觉豆瓣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19. 豆瓣 呵呵

  20. 我只是觉得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那些人”反应确实很激烈,但是:
    1.豆瓣的同学是不是真的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应如此激烈
    2.不管所谓的对与错是如何判定的,哪怕是在未来判定的,现在的调整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最适时的
    3.在未来,即便数据证明豆瓣的选择是对的,但同时也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用户推向对立面——即便这一部分很小,很不重要

  21. 说实话,我不太关注用户之间的互动。

  22. 博客很好啊 http://www.fengxiong39.com

  23. 豆瓣上今天自杀的用户不少啊,群情激奋

  24. 现在比较关注微博,呵呵。很好的博客,以后经常来逛逛!

  25. 双向的朋友关系更偏重社区,单向的朋友关系更偏向媒体。

    这句说的很经典。

    个人认为,豆瓣中的友邻和被关注者 似乎不应该混淆成一个群体,致使友邻广播与微博内容混到一起,也许友邻是个话痨,所以他发布的微博你并不想关注,而你想关注的人又未必一定是友邻。现在广播和微博混到一块了,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两个都没扮演好。

  26. 我只使用豆瓣的读书和电影服务,其它的不关注

  27. 我觉着购书单不错!

  28. 咩,这个我发现是和flickr一样一样的说。。。。

  29. KESO U 双剑合璧.

  30. :)
    秩序问题
    有秩序有爱 无秩序不变的只有伤害

  31. 看了前辈的文章,对社区网又多了一层理解,有收获,谢谢。

  32. 豆瓣的每次动作 大家反应都比较激烈 不过每次都没人理睬就是了
    没发觉豆瓣越改越好

    “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时候,过于听信客服电话、用户反馈,其实是一个杯具。”

    哪里有“过于”,没觉得豆瓣听过客户反馈….

  33. 豆瓣的活动我们当然要支持.

  34. 虽然豆瓣不想做成sns,但是这些年来已经成为了sns,通过共同兴趣结成各种圈子,不能否认有人就是喜欢加很多好友然后不断地发广播获得友邻关注。我觉得这是符合人的基本心理的,取得关注和认同。所以豆瓣简化朋友关系会让很多人不爽

  35. 看来豆瓣用户还真不少。

  36. 小欧不太关注 关注了自己的好友

    只关注那些自己关注了的好友

    所以,有没有好友,没有关系。

    到了社区,大家都可以说是一好友。

  37. 好久没上豆瓣了。

    祝白鸦前辈五一快乐。

  38. 感觉说到底还是没讲出你认为怎么做才可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只说不好。而不提供解决方案。。等于废话

  39. 豆瓣很好,很强大

  40. 这里是帮助大家找方法的,很好

  41. 不赞成楼主的观点,原因下面的评论说得很清楚了。

    ————————
    个人认为,豆瓣中的友邻和被关注者 似乎不应该混淆成一个群体,致使友邻广播与微博内容混到一起,也许友邻是个话痨,所以他发布的微博你并不想关注,而你想关注的人又未必一定是友邻。现在广播和微博混到一块了,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两个都没扮演好。
    ————————

    说得很在理。

  42. VPN的小选择,这里有一篇blog提到,http://www.thinknext.net/archives/2439

  43. 我关心一个问题:豆瓣一定要改吗?不改会死人吗?
    一般来说,如果不改不会死人,那就不改!

    但阿北显然坚持要改,这个坚持意味着“不改不行、必须改”——那“不改不行、必须改”的理由是什么?

  44. 这俨然是一场内部斗争

  45. 最近老看到豆瓣,为什么这么多人用?有空我也试一下。

  46. 但对于豆瓣来说,挺大。—用户有“被重视”的需要。就如同小孩饿了要喝奶就会哭。有些是真的有意见,有些是浮云。

  47. 越简单越耐看,越简单越耐用!~

  48. 国外网站更注重用户体验!

  49. 把用户当作傻瓜来设计产品!~

  50. 为啥看lz的博客,每次都带着拜读的心情,看后却觉得那么操蛋~~唉~~~
    第一条同意。

  51. 豆瓣的问题不在于好友,而在于其所坚持的理念。理念的不确定,直接导致了好友的多变性……

  52. […] 7 白鸦 《简化朋友关系……》 http://uicom.net/blog/?p=867 […]

  53. […]   自豆瓣回归以”单向好友关系“以来,很多豆友不习惯这个改变并声讨阿北等豆瓣管理层。在这之前个人使用关注多一些,如果是朋友邀请对方则有一定的压力,因为你的广播对方并不一定有兴趣。关于这次改变,我认同白鸦的观点。回归单向关注后不久,用户便可以对关注的人进行分组,广播按分组输出。窃以为这应该是SNS社区必备功能之一,有助于减少信息压力。由于并非真人社区,豆瓣应该增加关注者备注功能,有些豆瓣用户名号经常改变造成的困扰(虽然现在只可一月一换)。对于工具型豆瓣用户来说,读书记录是非常看重的。豆瓣也因此独立推出阅读人关注功能,给不想承担其他广播压力的用户多一个选择。 […]

  54. Excellent post. I want to thank you for this informative read. Keep up your great work.
    vrnjacka banja smestaj
    vrnjacka banja privatni smestaj

  55. Very well written. You got every point explained. Loved the whole article! Many thanks!
    Banje u Srbiji
    Banje Srbije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