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
周五要写周报。周报要写“问题及建议”。有时没有问题和建议的时候,会写一些心得总结。 所以,往往写了周报后,就会激发我写blog的想法,因为有些“心得体会”不能开个头,开个头就想扯完。 本周的心得体会是——做交互设计师,要做变色龙。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形象”。 玄妙了些? 我基本上比较讨论概念化的文章。但是没办法, 记得以前有人说过说交互设计师要“多语言”,和产品经理能够以商业的语言对话,一转身和前端就能谈上java script,然后还能和开发对上几句“技术实现性”,总之,要知道他们说什么,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做不到…… 其实我很认同,但是我只能努力,因为今天我去找前端让他解决一个问题时,他改了个词就好了我懵懵懂懂听他讲解给我听还是似懂非懂。 那,同样的,做变色龙,也是这个道理。 我之前是做产品策划的。让互联网的产品从无到有,老板大脑里一个很随机的想法,口头传达给你,经过探询、讨论、需求整理,与技术部讨论解决方案后形成一份规划方案,基本上就是一些“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东东”,“谁已经做了这个东东”,我们相比他们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弱势,如何规避,我们需要哪些功能点,分别是什么……需要多少的开发人日之类的——和现在的PRD类似了。 所以,当时的想法,基本上还是宏观的。然后我做了交互设计师后,发现我宏观不起来了。因为有产品经理去做宏观的事情,他们做规划,做协调做沟通,甚至做基本的概念设计。 有个别的项目到轮到交互设计师出场的时候,大局已定,交互设计师需要去执行——一开始就是细节。 所以,交互设计师容易一开始就陷入到细节里,跳都跳不出来。 经过一些争取,有些项目开始改进了协作流程,交互设计师能够从一些开始就参与了,产品经理开始写FBRD的时候,交互设计师也开始做线框图了。这样,大局里还或多或少有一些交互参与的影响,交互设计师不但能够更好理解需求的来源,以及问题和限制,还能够从设计师的角度给予一些建议。 但是,可惜的是,有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细节的设计中,纠结到细节里的影响有了后遗症,即使前期参与,也发现在听着需求分析时,大脑里都是各种弹出面板和浮出层……已经开始在做“交互”了。 去年的时候,我刚从产品策划过渡到交互的时候,我有点迷茫,觉得我考虑不到太细的交互层。 而经过几个项目的历练,我又发现我不由自主“细节”起来了,忽视了宏观。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