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
Allen Copper 大人在他的经典作品“about face”中专门写一章节:“Implementation Models and Mental Models”。Mental 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称为概念模型,说的通俗一点,其实就是人是如何认识,定义一个事物的。最近,越发觉得,在用户研究中,很核心的一个环 节就是要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因为,只有理解了用户是怎么样定义,表征一个(类)产品的,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预测用户的态度,期望,行为。
但是,应当如何理解用户的的心智模型呢?
上面一段话的意思是说,要理解一个人,最深入的方式是“移情”,不仅要细致地观察,还要将自己代入其中,感受和体会。同时,其作者还强调了,这种“移情” 并非简单地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产品的。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人们要使用产品完成什么,也就是理解人的目标,动机,情感以及其所遵从的哲学和程序。
上面的这段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可操作性并不强。抛开这些不谈,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心智模型看作一种“关系图表”。这种图表表现了一 些互相联系的事物。要理解这一点,可以想象在我们的大脑中,知识就好像一个个小点,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巨大的网络,而在这一网络中,那些彼此联系紧密 的,就聚合成一个概念,只要有一个点被激活,其他的也迅速被激活。这样,人就可以理解一个事物。简单的例子,比如对于我来说,“豆浆”和“包子”就是两个 联系紧密的点,它们共同连接一个中心的概念——“早饭”。 而以Gmail为例,有用户将Gmail 看作神经中枢,其中涉及到多个相互关联的产品。而用户的目的,是使用Gmail来方便有效地来管理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多种事物。
看到上图,可以理解为什么用户喜欢使用Gmail,因为Gmail一直在朝着用户的心智模型努力,变成越来越强大的管理工具,而非一个简单的邮件收发工具。 在最近的项目中,我尝试使用卡片分类法来获得用户脑中的“关系图表”,效果不错。通过让用户将各种不同的功能以及产品进行归类,发现用户对于某一类产品的 心智模型,结论对于指导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不仅如此,卡片分类法也是最常见,最好操作的一种方法。只是,在设计卡片之前,还需要通过其他方 法,如实地观察,访谈法等,来获得假设,这样可以减少卡片数目,从而使得分类法获得更好的结果。 下面,再分享另一个使用多维尺度分析法获得用户心智模型的研究。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Game Usability and Design: Metal Model Development in Novice Real-Time Stratergy Games 研究假设: 方法: 多维度尺度分析介绍 本期采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