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Social Network的内在冲突

作者:猪头简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09-11-24 22:21:53 文字大小:- +

Online Community,最早的形式是BBS、Mail Group和留言板。这类形式都是以“话题”或者“信息”为核心,一群人,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者说文字形式的互动)。但话题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或者说,一个社区,对话题的容纳能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挑起话题的能力,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BBS的形式有一个天花板,容 量到达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像天涯或者猫扑那样,把UGC内容甄选组织起来,做一个二次发布,本质上并没有形成有效互动,流量是上去了,但是用户参与度并 没有真正提高。最后形成少数参与者和一大群看客的局面。

于是Social Network和“去中心化”的概念出现了。在这种概念里面,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人和人之间,又依据网络关系形成不规则的“圈子”,“圈子”这个概念或 许并不确切,因为并没有确定的边界。比方说我的开心好友里面,有同学的圈子、同事的圈子、TMT的圈子、纯网友的圈子还有投资行业的圈子。但这些所谓的 “圈子”,在“圈子”的具体人之间,又不见得都互相认识,或者说,同属一个概念“圈子”里的好友之间,并不一定会有联系或者互动。这种关系与现实生活中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近似性。Social Network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中心”,自然也就没有极限,用户数量没有“天花板”,理论上可以无限制发展下去,一直发展到把所有目标受众完全 cover。在Social Network里面,可以某种程度上淡化掉人群定位和话题引导,不同的人群在SNS内部自然隔离,虽然按照六度理论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链接起来,但是这种链 接其实没有实际意义,人群聚集还是按照“合则聚不合则散”的规律进行。

对于任何网站来说,用户的活跃程度与网站的潜在价值直接正相关,任 何网站都希望提升自己用户的活跃度和浏览时间。在SNS内部,最开始是以“互动”的形式来提高用户活跃度,这些互动包括礼物、投票、小游戏等等形式。 Facebook为了提升用户互动程度,开放了应用开发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第三方可以利用Open API自行编写互动工具,进一步促进了互动的创新。但是随之而来的质疑从来没有简短,难道SNS的意义就是给人玩小游戏么?

实际上,我更 愿意把SNS平台看作一个现实社会的模拟,正如现实社会一样,人际互动并不是现实社会的全部,那么在线互动也不是SNS的全部。在以前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 从,从来没有一个能像SNS把现实人群模拟得这么好。就像现实世界中,人不能总Play Game,SNS里面也一样,过多的人际互动实际上会导致疲劳,人们对于互动工具的追逐热情会逐渐消减。那么,下一步应该是什么?

转帖组 件实际上把媒体的概念引入到SNS中来,虽然这只是一个P2P的传播工具,但它的意义在于引入了外部信息的传播方式,于是迅速爆炸,我至今都非常非常佩服 这个创意,太牛了。Facebook里面有没有这个玩意我不知道,即便有,起码不明显。Twitter的retwitte功能与之类似,但是 Twitter的信息容量实在太有限,达不到这种效果。开心网意图做成媒体,起码提供媒体功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显。从名人到机构,实际上都是达成人际之外 的信息传播目标。

但是随着信息互动工具增多,现实在首页上的好友消息开始变得多而杂乱。好友动态和好友发布(转帖)的信息混在一起,如果 好友数量比较多,那么每天会有很多页相关消息,看起来非常的累,太多的信息垃圾。当然,也许我是一个极端用户,开心网应该能够统计出来有多大比例的用户每 天Feed会过多。但无论如何,将P2P传播的内容和用户自己的UGC动态混在一起,我觉得不是好事。

接下来延伸出来两个问题:
1.SNS是否应该作为一个内容传播平台;
2.如果作为一个内容传播平台,那么是否应该将内容信息与Friend Feed分开展现;

我觉得1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从用户需求着眼,用户希望能够在一个地方看到尽可能多他想看的东西,当然,也希望少接受一些无效信息。对于2的答案,我觉得也是肯定的,分开比较好。

而且,SNS的传播价值还不仅于此。透过SNS,能够很容易发现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依附于人际关系的信息聚合效率要远高于通过其它途径进行定制化信息推送。正所谓”人以类聚“。聚类等搜索相关技术,在SNS里如果能够运用得当,能够创造非常多的价值。

获 取信息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个需求不会比人际互动弱。否则新浪也不会赚那么多钱。但是现在信息真的很爆炸,如何甄选有效的信息,始终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如果能够通过人际关系和对一个话题的关注度,针对每一个用户,对信息权重作出合理的计算和展现,那么我相信SNS就满足了两个大的基本上网需求。

简 单点说,第一步,如果能将我的好友最近关注(包括转帖、回复等等)的话题,聚集在一起合理排序;第二步,可以用更复杂的聚类技术,将SNS上“同类人”的 喜好进行聚类,并且对话题/内容进行排序,我相信能更好的提取有效内容。也就是说,我朋友关注最多的转帖、文章,或者与我同类人关注的转帖、文章,如果能 够在独立的区域展现出来,那么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这背后就是复杂的模式匹配与聚类算法。

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把“人”和“信息”,把“互动”和“传播”这一对对立体彻底分离。让产品中不同类型,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功能,清晰的在各自独立的区域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信息冲突,而且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需求满足。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中文SNS的现状与机遇   |  类别:产品市场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