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cuikai-wh.com/blog/2124 |
||
概念过度设计,从产品方案与设计上来讲,指盲目满足用户需求,极度追求用户体验,最后导致需求未果,产品可用性下降。主要表现在机械粗鲁地添加功能,造成产品设计路径坏死,功能堆积、复杂、重复和冗余。 说易行难。甲说这是「过度设计」,乙却认为大大方便了用户。一套判定原则显得有必要。 判定原则设计路径坏死从天而降(上级要求、用户要求、突发奇想等),不遵循可用性原则,也无推断逻辑,无理由。设计的逻辑路径无法复用,它的「成功」不可复制。最常见的代言词是「方便」。比如,在这加一个按钮方便用户,那么在那加个按钮也「方便」。 功能堆积与复杂罗列,有一个摆一个;无意义分组,比如时间、大小,而不是按照内在关联。 功能重复与冗余无规律地重复;多余,导致该功能或(和)正统功能对用户失去价值。 案例例一:QQ 自动回复的「不再提醒」![]() QQ 自动回复 如上图,提示状态的方式有三:
以「忙碌」为例,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
对于场景1和2-1,如何用力提示依然不可能进行持续对话;只有在场景2-2和3的情况下,才会触发「不再提醒」。 可见,添加这个功能缺乏深层考虑:忽略了容错原则,只是生硬地堆积在产品上。不仅与已有功能重复,还导致正统的头像图标和内文顶部提示相对弱化。我们来揣测一下它的设计过程:用户在场景2-2和3的情况下嫌自动提示烦,想要一个「别老是提示」的功能,于是有了它。 用户需求和用户要求(某功能)截然不同——而后者正是造成过度设计的首要因素。 继续思考。自动回复可以做两件事:一、提示状态,二、提示自定义信息。前者聊天窗口已经做得相当漂亮;那么后者,真的需要自定义内容?我认为两个地方有必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限制自动回复,最彪悍的办法是剔除之,最现实的办法是默认不再勾选「自动回复」,谁想用谁用,作为过渡阶段的权衡之计。 例2:豆瓣 FM 的「扔进垃圾桶」![]() 豆瓣 FM 公共兆赫 上面来自《豆瓣 FM 手册》里的描述,请锁定到「不仅……也」这句。看来,公共兆赫并不是真正「公共」的,只是以曲目的表现形式划分频道,而非完全区别于私人兆赫。由此可见,不允许把公共兆赫的曲目扔进垃圾桶实属过度设计。 咳咳,「桶」字在不同的地方还写成了「筒」。 结尾此外,QQ 聊天窗口下方的「关闭」按钮也属于过度设计。鉴于篇幅以及理论起来打字不如口快,更鉴于我只是一名用户,便不展开描述。 人人都开始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挥舞着这该死的四字旗帜之人,已然草木皆兵——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太敏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过度设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培养了错误的用户习惯,并且这一过程,不可逆」。 好用的产品大都相似;不好用的产品,各有各的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