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iphone4吗?
不,是因为黑白款的存在。
大家可以试一下,把白色iphone,不论哪一款,或者白色touch,主界面设置成黑色。我想,世界上最崩溃的事情,也不过如此。
但为什么解锁界面和主界面从ios4开始都是这个水珠玻璃壁纸,而且到iphone4S和new
ipad时代,壁纸也被沿用下来。(ipad1代除外,它只有一种颜色。)
现在解释这个应该很轻松了。
首先,我之前说过,红色小丑鱼其实不必要,因为这是当时要造势不得已而为之。
从2007年iphone1代到2010年iphone4代这段时间,iphone的很多梦幻般操作已经被用户们所熟知了,不需要耍小把戏,不需要造势,也不需要那么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非要使用红绿补色不可的程度。
但要让一款壁纸同时适合黑白两款手机的解锁画面,选取黑和白的中间色-灰色作为主导色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
苹果使用了水珠玻璃这样形式的壁纸。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有绿味儿的浅蓝拉向银灰的不完整渐变,然后依靠水珠这种形态去打破画面的平衡,同时也强化了iphone4主面板是玻璃材料的这种质感。
而且我们仔细再看一下解锁界面,就可以发现:标题栏,时间日期界面,解锁,没有使用任何彩色,只有黑白灰。标题栏和时间日期界面非常巧妙的把壁纸上部的浅蓝渐变遮挡住了,这样就实现了解锁界面是几乎纯净的黑白灰空间。
当你激活解锁画面,由第一空间进入第二空间,黑到灰和白到灰的画面,有一定的冲击力,但冲击力又不至于很强。并且能够很好的配合黑白款机器。
而滑动解锁之后,由第二空间进入第三空间,色彩纷呈,有活力又精美的图标由外而内滑入,就好象精心烹调的美食由服务生端到你面前恭请你享用一样。解锁画面和主界面壁纸一致,这样,就不会破坏解锁后的动画效果,空间也很自然很动感的从黑白灰世界进入彩色世界。
这就是水珠玻璃壁纸的优势和独到之处,既配合黑白两款机器,又能使两道门三个空间的冲击力得到平衡。不强势也不乏味。
可能还有朋友会问:黑白款手机为什么一定要用同款壁纸?
也可以不同,但宣传广告上,黑白两款手机的界面居然不同,这多少有点奇怪。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种体验,选了很多壁纸,但是一放进手机里试用,就会觉得奇怪无比,根本不是心中所想的样子。以后当你在选择或者制作壁纸的时候不妨也可以借鉴一下苹果的这些经验。
那水珠玻璃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壁纸呢?当然不是。
但不得不承认,苹果真的花了非常多的功夫在每一个细节上。而且我之前所谈到的细节只不过是所有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最不起眼的一两个。在探索和钻研用户体验以及产品进化的过程中,苹果也没有任何前人可供他们借鉴跟分析。这就需要非凡的耐心和勇气,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包括那些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的细节。
这也是之前在配色理论中,为什么说使用【极简设计】是误区的原因,为什么单一配色不好的原因。极简设计,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原因下一篇中会讨论。软件方面的极简设计,我也并不反对。
其实互联网产品,最好的设计大概就是极简设计。因为人们使用它,只是想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就会闪人。如果高光,阴影,明暗,补色,高阶色一起上,那到底什么才是设计师想要呈现的主体呢?
互联网产品,因为不熟悉,所以不作讨论。我们这里主要想讨论的是如何打造一个艺术精品。
如果要打造一个艺术精品,那么戏剧冲突就是永远都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绘画也好,建筑也好,音乐也好,文学也好,概莫能外。
作为一个想要打造艺术精品的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时候简,什么时候繁,简和繁的关系,简和繁需要造成程度为多少的冲击力,冲击力和冲击力之间是如何过渡的,而这些冲击力同用户的关系又是如何。
要成为伟大的设计师,就是要极端自律,恪守承诺,饱含热情。能够把水与火糅合在手掌之间,绽放光芒。
诚然,这也如同热心的朋友所说,在市面上都是不负责的设计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返璞归真的设计,不能不说是感动人的。毕竟,这里面有设计师的理想和他所坚持的风格。而且,风格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好与坏。你喜欢,那就喜欢,你不喜欢,也是会有人喜欢的。
如果有个艺术家,铁了心硬是要逆理论逆规律而长行,最后硬是闯出一个新的世界,行不行呢?其实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先例。这个人就是梵高。
他从系统学习绘画到到死亡,十年时间。
他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牛的地方就是,在最后十年,他耗尽了全部时光,耗尽了所有体力,无比刻苦去钻研绘画,钻研如何把那些不能调和的纯色,补色,高阶色,变了形的线条,失去美的弧度,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透视,紧紧的融合在一起,然后让它们一齐发出嘶吼,抗拒,挣扎的声音。
为什么梵高这样让后辈的画家们敬畏,可以这么说,梵高完全凭借一己之力,花了十年时间,就让已经停滞了百年的色彩绘画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完全不亚于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明暗系统所做出的贡献。
《画家的卧室》

《有乌鸦的麦田》
肮脏的乌鸦越过金色的麦地,没有理睬通向光明的大道,最后和远方孤独的黑暗融化在一起。
丑陋的躯壳,高贵的理想,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近乎绝望的孤独,这就是伟大的梵高一生的写照。
几乎所有自命不凡的艺术家的精神偶像,梵高列席首位。
《有乌鸦的麦田》是他精神崩溃最后阶段的画作,同月27号梵高举枪自杀,没能马上咽气,躺在家中两天后死亡。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已经准备好要离开世间的遗书。
请再次用你的心去注视这个伟大的名字:文森特·威廉·梵高。37岁。

文森特·威廉·梵高
(第二部分-1完)
【声明】非常荣幸能够使用到这些图片,这对本人表达对设计上的见解有极大帮助,万分感谢!但由于这些图片的使用涉及到侵权,所以图片版权所有者如需本人撤换图片,请来电来函。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文章出处
http://blog.sina.com.cn/iget1,来电来函请kansauo@gmail.com
& @黎少爷开会。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