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uicom.net/blog/?p=809

装,是必须的

作者:白鸦  |   发布: (编辑)稻草   |   时间:2009-01-13 16:27:08 文字大小:- +

本篇针对的是Keso的《别装了,你不是用户

1、 我说:首先必须告诉自己:“I’M Not User” ,如此同时还要再把自己模拟成一个平凡的用户,不停的反复的去用自己的产品,和同类产品。
但,装的前提依然要不停的提醒自己“我不是用户,不要本位思考”。
装,是为了让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不停的拿自己当用户。 这是一种产品设计者的态度。

2、在产品设计中,只靠定量数据发现问题,往往结论是不正确的。
只有1%的人用广场,这个数据不能确定“广场一定是不好的”,造成这个数据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是因为这个数据做出判断,是很武断的。我相信阿北也不是仅仅靠数据做出的判断。
比如(以下未经证实),豆瓣的“收藏”刚开始是“想读、正在读、读过”直接展开,后来改成了收起来的“收藏,”点击后才出来“想读、正在读、读过”,现在有改回到了最早的方式。
在改成收起来的“收藏”时,数据告诉我们点击是下降的,这个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数据不能告诉我们,只有用户才能告诉我们,是因为:“‘收藏’的贡献成本高,‘想读’的贡献成本低、自然”。

有时候这个原因是从自己“装”做一个用户的时候得到,能不能在“装”的时候得到,要看“装”的水平。当然,通过定性的用户研究,是可以得到的,但那样成本高。

产品设计的数据分析者,要清楚:定量数据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原因。 必须跟定性的用户研究结合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3、啤酒和尿布的事情已经很老了,在中国柜台不是这样摆的,所以在5G问有没有人看到,答案是“没”。
就算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方法依然是正确的。 产品设计者看问题不关注答案,关注得到答案的过程和原因。

4、K总对于用户研究的理解比较片面。 可用性测试确实5个用户就够了,可以发现80%左右的问题。但用户研究不只是“可用性”,可用性只是用户体验的很小一个方面。
而且,有些时候用户告诉你的答案可能会是“欺骗性”的。 比如,sony在要确定BoomBoX颜色的时候找了一群用户来问,“喜欢黑色还是黄色”,没人都倾向于“黄色”,临走的时候让这些人选一个带走,他们却都选了“黑色”。(有个介绍这件事的文章在这里
还有,“5个用户”的前提是“这5个用户是很准确的典型用户”。

5、乔布斯是会看数据的,也会了解用户需求。但,他的决策不只是浮在数据和需求上,而且“超出期望”。 就好像福特听到“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时,不会像普通设计者一样设计一匹马,而是搞了一个很快的汽车。
Design IT. 的第7篇《需求和期望值》,我会写。产品设计,应该超出期望值。

6、把产品拿给用户用,把诗读给妇女听,来发现问题,是产品验证过程很必须的方法。 但,这不代表自己不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在网上买东西的人,确实没有资格去做电子商务的产品设计师。

装,必须的。 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是在装。 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  但,如果连装都不装,只是看数据或者本位思考,就更没法做了。

ps:依然关闭评论。 原因很简单: 我需要深入的回复和讨论,不需要“沙发”、“支持”、或者“顶”!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装不装用户   |  类别:设计思想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