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theother.blog.sina......t.php?aid=886

施工中‧工事中‧Construction‧En Obras

作者:方尹萍 YIN-PING FANG  |   发布: (网友)稻草   |   时间:2009-01-31 00:03:45 文字大小:- +

  目前全球金融风暴里建筑业在各国都深深受到影响、投资者及建设商已在去年陆续取消了很多计划中的建设案。最受影响的建筑种类为住宅类与办公大楼类别、许多建筑师事务所因此而处于空转状态。建筑业界许多人陷入对目前及未来有种不安的情绪之中、何时经济才会复苏呢?这或许就是大家目前心中唯一最担忧也最关切的方向。在这不景气之中投资者放慢脚步、观察市场不敢轻易下注。在步调放慢中是不是还有其它事物是需要在这段期间所被发现与省思的呢?

 

  走在伦敦的街头发现了几处目前还在兴建的大楼、那开放式的施工围篱吸引了我的目光。也唤起了我对台湾自由创作艺术家赵欣怡曾经创作过作品[表容面积]的记忆。爸爸是营造厂背景的她、工地对他来说有种特殊情感的存在。在[表容面积]的作品中传达了工地就如城市般的伤口。在被隐密围篱覆盖之中、城市里一个生命正在毁灭也同时被诞生。既隐密又神秘的施工围篱内遮掩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让人产生许多想象空间。

 

台湾工地意象

 

 

  我也是在这种既私密又神秘工地背景的城市中长大、但在我进入建筑业后揭开了那神秘得面纱。并可进入由内往外观的视点中(建筑业者)、但似乎渐渐忽略掉那由外往内的视点(民众)。相信这也是需多建筑业者及投资者所共同忽略的事物、但我幸运的在三年前台湾台新艺术奖入围展览会场中认识了这位友人(赵欣怡)、这个作品让我重新唤回由外往内的(民众)视点、也重新省思了建筑存在的意义。

 

  在全世界各地目前有多少的建筑正在施工中呢?在观察伦敦的工地之后、更具体的理解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工地是在每个城市中被忽略的角落、人们每天经过、但却因为无亮丽的外观而无法吸引人群的关心。它们低调又不亮眼的象征文化与社会现象。不论好与坏、它们每日如有机艺术的存在在每个都市里得角落。

 

 

施工围篱

 

每个城市在施工中为了维护安全势必要在外围加装围篱、观察这些不同的围篱中发现有趣的现象。

 

 

                     伦敦工地现场                     伦敦一楼工地围

 

 

                   一楼围篱透明窗口                           一楼围篱海

 

 

英国(伦敦):一楼通道采封板围篱附上紧密式透明窗口、一楼以上处采完全开放穿透方式。从一楼紧密式透明窗口可透视施工状况与内部状态。在一楼封板上除了透明窗口外、还会挂上优雅的平面设计宣传海报。整体以明亮透明方式呈现在城市之中。因为擅用高科技技术的英国、将技术(滑动式模板)完善的融入施工工地之中。将整体进行作业透明化、安静优雅的让民众可以更容易贴近一同关心此新生命的诞生。 显示出擅用高科技并重视生活质量的英国人个性。

 

日本工地围篱

 

日本(东京):整体采完全封闭封板围篱、无透明窗口。紧密的封住每个有可能发生危险的角落、也显示日本人零失误做事严谨的态度。先进的东京虽然也拥有世界高科技之技术、因为重视传统职人工法(木工精神)、所以将两者并用方式运用在工地之中。追求零失误除了代表零伤害之外、也代表的施工中零失误的态度。若有施工失误也需要在拆掉围篱封板之前要完成修正作业。有距离感的将作品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显示出日本人保守谨慎的完美主义的个性。

 

 

巴塞隆那工地围篱

 

西班牙(巴塞隆那):有色半透明薄纱+鹰架。对高科技技术还不是很熟悉的西班牙、多数还是采传统施工方式(传统模板)建设。若要说他们不熟悉高科技、还不如说他们喜欢传统工法更剩高科技施工方式。但意外的他们没将工地密不通风的封起、反而采半透明多种颜色的薄纱当作施工围篱。将不同颜色的半透明薄纱有设计感的配色在围篱上、这也是我看过最多颜色的半透明薄纱使用在同一个城市中。那可爱活泼的颜色显示西班牙人对颜色的敏感度、但因为施工中会制造出许多灰尘时、会透过薄纱飞出工地至道路上、安全性上有所疑虑中。让工地与街道有戏剧性的关连、呈现出乐天西班牙人艺术家的个性。

 

 

 

台北工地围篱

 

台湾(台北):白色蓝色直条纹状帆布+绿色薄纱+鹰架。使用帆布密不通风的将整个工地封起来、连蚊子也难以飞入。虽然知道高科技技术、因为保守看待安全性、所以扔然使用传统施工方式(传统模板)为主、将施工现场团团包住。台北在世界中并不是很显眼的城市、但在历史上曾经是日本及西班牙的殖民地。似乎这两国的文化无形之间残留在这块土地上、落隐落现的让综合文化的影子呈现在城市的工地中。蓝白色条纹+绿色薄纱显示出台湾人对颜色上有着微妙的敏感度、但又基于个性上保守态度使用不透气不透明的帆布材质。显示出矛盾之间带着微妙的柔软个性的台湾人。

 

 

 

施工现场

 

每个城市的施工现场都是被隔离开的状态、除了因为安全顾及和技术机密问题、及视觉角度和距离的施工现场都难以进入观看与了解。

 

 

東京TOD’S施工现场

 

日本:沿袭传统日本木工职人之精神、那精准的佧栒工法延至今日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施作方式。似乎对施工工人来说只是把材料从木材换置钢筋、身上的施工配件和整洁度、完全遵循传统木工职人的精神。手工的施工精准度也可堪称世界之最、建筑师在建筑图面上只要画得出来、他们就做的出来。哪管0.05mm之差别、他们都可以神奇精准的作出。紧然有序的将各种材料分别分类放置在施工现场内、施工现场除了必要的工作对话、你看不见工人闲聊得景象。他们也尽可能将施工噪音降至最低、所以只得整体工地安静度目前是我遇见中最安静的。

 

 

 

 

西班牙:自由奔放的西班牙人的施工现场只有当地西班牙人才能领导与协调。那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维及行为、是亚洲人难以掌握及理解。每位工人似乎都带有以身具来美感细胞。对于施工上虽可不精准到差10 cm、扔然可以将建筑的整体美感施作出来。他们非常随性的将材料放置各处、整体却有粗犷的艺术美。建筑师为了配合此文化时、必须在设计图上标示方式为公尺单位。例如:想标示10 cm就需要标示 0.1m 、千万别标示小于0.05m。因为你标了他们也不会作给你、 与日本表示mm单位有非常大的对比。每位工人衣着各有特色、动作潇洒又洒脱。爱聊天的西班牙人可说是大声公、施工现场热闹程度如现代舞台剧。

 

 

 

台湾:保守进取的台湾人非常佩服日本的职人精神、无形之间在努力想效法此精神同时、又带着有热情叛逆的个性。所以显得施工现场理性却又快爆破的氛微存在、若用音乐来形容现场氛微的话、就是巴哈的钢琴乐曲中加打击乐。随性的个性加上辛勤的工作、矛盾的状态在工地显然无疑。你可以听见偷偷聊天的工人对话声(因为他们会无意间聊的很大声)、也可以看见在施作10mm失误之间对1mm小细节施作上有独特见解与严谨的态度。往往成品都是有模有样却似乎又缺了什么、那不完美之处或许也就是台湾可爱的地方。

 

 

 

英国:擅用现代科技的英国人、在施工现场中都可以看见不断突破各种施工工法的现象。懂得结合最新科技设备和各种研发技术人员的合作、整合能力可称世界属一属二。运用高科技器材施工、除了容易提高精准度降低失误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噪音干扰。另外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数、维护生活质量。所以施工工人如上般族一般、上下班正常、衣衫整齐、社会地位如同技术人员。施工过程开放透明化、如同展示橱窗商品一般、也显示出自信与高雅之风度。当然有关内部机密之事物将会在别的隐密空间中完成、在表面功夫上也显出比日本更胜一筹。

 

 

施工现场的整洁度

 

从施工工地就可观察出此城市人群的生活整洁程度、建材的摆放方式也可以显出做事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台湾:到底是整洁还是不整洁?针对在意的地方会注意条理与逻辑、但不在意的地方就会忘了要造样做。重要昂贵建材会视如宝一般仔细照料与维护、其它就随意放啰!抓重点放细部就是台湾的优点及缺点。整洁的逻辑上被非看得见看不见、而是在意或不在意这ㄧ件事。

 

 

 

日本:边做边收的习惯似乎是他们的基本逻辑、每往上盖一层就开始打扫下一层的整体环境、当盖到顶楼时楼下每一层楼都干净到可以室内施工团队直接进驻施作。对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材料、每一个器材都非常在意。不管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他们都要打扫到会发亮才罢休。整齐一致、无例外之精神是日本的优点及缺点。

 

 

 

 

英国:明亮干净整齐、工人优雅走在工地之内、就是英国所想呈现的状态。从施工围篱窗口望入、可看见干净整齐的工地、及不可思议存在的设计椅子。杂物与建材事实上都被堆积在靠近围篱内侧不易被看见的地方。呈现最完美的一面、掩盖不完美之处是英国的优点及缺点。另外可看出英国对整洁的重点架构在看的见看不见的逻辑上。

 

 

 

西班牙:享受人生各种喜怒哀乐、连整洁度都是非常随性洒脱。昨天诸事不顺什么贵重的器材、随便放啦!今天心情真好就把四周扫干净一点、施工上发挥一下美感才华、顺便跟经过得小姐搭讪。什么在不在意或看的见看不见、西班牙人根本不在乎、这就是他们的优点与缺点。

 

 

  在四处浮游之间、很可惜一直还没有机会前往中国各大都市内的工地行走、想必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事物与道理。希望让大家对那模糊不明的空间(施工现场)有更多不同的看法与关切。因为它们会在你无意间失去生命与诞生。

 

 

 

 

更多
打印  |  类别:设计思想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