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piglili.blogbus.co......37270770.html

UE实践笔记:假用户crossover真砖家

作者:helicopter621  |   发布: (网友)稻草   |   时间:2009-03-30 16:04:46 文字大小:- +

摘要:本文尝试论述一种结合了“认知过程走查”及“启发式评审”这两种可用性检视法、并予以简化的UI评估框架。Part1将略为讲述形成这个框架的源起、思考花絮。Part2是详细的讲述。由于原PPT使用的皆为内部案例,故在此会略去例子部分。Part3是后记。本文较长,请选择性阅读。

Part1源起

作为用户研究人员,如何向设计师提建议是我们小组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师可能会质疑你在交互或视觉设计方面的专业性,但实践中发现,的确有些问题是无需通过用户测试验证便能识别的。那如何能较有效地传达测试前发现的问题呢?恰好看到这篇论述UI评审的文章,受到一定启发。但那篇文章更像是规范检视,于是取其理念重新规划和代入更多内容,形成了雏形在小组内部分享了一下。之后因准备参与整个UED的分享,对其反复思考,并开始头大。初衷是形成一个相对简单易用的评估框架,但也因此涉及到全面性、结构性的问题,需要考虑一众概念的分与合、层次结构等。

花了一个周末,一边刷贴吧,一边颠来倒去地调整(多累多精分啊!)。这个评估框架的名字也改了几回,最后演变成最简练的——假用户crossover真砖家。

————————————————————————————————————————————

Part2:假用户crossover真砖家

一。简介



即结合了“认知过程走查”及“启发式评审”这两种可用性检视法、并予以简化的UI评估方法。理论基础见附录1。

冗长、学术的名字无需刻意去记,记住假用户、真砖家即可。


为何名曰“砖”家?原因有三:
1.真正名副其实的专家,需在业内有长期(至少6-10年?)的沉淀和经验积累
2.降低门槛,让不是专家的人也能做积极、有建设性的评估
3.这个动辄“专家说”的年头,专家还真不如有实力的砖家!

 

二.



每个产品都是设计师的心血结晶,找茬者也应用客观的态度来找问题。本方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供着手分析一个UI的评估框架或思路。

相对而言,这是成本最低、最快捷的可用性研究方法,能有效、迅速地发现问题。
此外,不少问题可在用户测试前被解决掉,无需用户来验证。

三.

为什么要代入角色?
代入用户这个角色时,可更直观地体验真实用户有可能如何使用一个UI,避免因专业性过强而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麻木与无视,也可获得更宏观的感受;

代入砖家这个角色时,则是理性、详尽地对一个UI进行分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据,才能以理服人,并探索解决之道。所以作为砖家的时候不能空手套白狼,要借助可用性经验准则(即一些设计理念、原则,见附录2)、要对产品本身有所了解,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

不是说降低门槛吗?那搞视觉的没有交互的知识怎么办?(或反之)

知识不应是扮演砖家的门槛,毕竟快速获取知识的资源很丰富,而且,作为用户体验设计者,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应该略为具备

四.

何时评估?越早越好!迭代进行!
怎样操作?

在评估他人的UI时,两种角色皆宜代入!

自己较难投入地做自己产品的用户,但自查、自拍有助“健康”!主动邀请他人来拍你就更“健康”!

 

五.

当邀请他人来做你的产品的用户时,可根据产品目标(即主要功能点)安排一些基本任务;

如果是自发想去拍人家,就自己给自己安排吧!

目的是为了更自然、更投入地去使用这个UI,而非从一开始便带着职业的眼光去挑问题。

 

列出的四个点,可以当作一些“信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你感觉到了这些问题(也许只是隐隐约约),那么在第二阶段的分析过程中可找出相应的切入点。

 

六.

严谨来说,该分析结构的第一大点应为——功能:产品逻辑是否合理

但是以本司情况来看,到了原型阶段,(理论上来说)产品需求、逻辑应该是没问题的。因此不纳入本次讨论中。


七.

交互的评估可针对交互控件与交互过程两部分。

控件是各个零散的元素,将控件组织起来,引起交互行为,形成交互事件。

 

八. 交互
1. 交互控件:是否正确选择并使用?
正确= 1)符合控件使用规范   2)符合使用情景 3)开发性价比高
在YAHOO的设计模式库中,对每个模式都详细说明了该何时使用(Use When)、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其设计意义(Maintaining the Metaphor),以及相应的理由(Rationale)。科学、严谨。

2. 交互过程

2.1 Bug:此乃硬伤式错误

 

2.2 导航:

  • 是否提示任务进度、状态?
  • 是否良好支持前进、返回?(是否大量对后退键的依赖?)
  • 当前交互过程结束后的引导

导航可以十分宏观(网站整体级别的),也可以细微到一个特定的交互过程中。在评估导航时可以关注以上列举的三个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点:当前交互过程结束后的导航。举例来讲,一个注册流程,是否到注册成功就结束呢?尤其对于新用户,很多数据(好友、交易……)皆为空时。也许设计师的职责只是设计注册这一个流程,但是流程结束后,不应把用户悬置,还应进一步考虑下一步该把他们导向何处,或引导他们去做什么事情(如加好友、逛逛……etc)。

2.3 交互事件(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的交互行为):

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评估交互事件。这四个方面是递进的。可用性是基础,效率是在保证了可用性之后的进一步要求,而反馈、一致性则能更好地提升用户满意度。

必须指出的是,可用性问题往往在用户测试中曝露出来。原因后面会论述。
而砖家的价值就在于对后三方面的评估,因为这往往是普通用户在测试中较难直接指出的。

  • 可用性:任务是否能完成?
  • 效率:
    (1)认知负担是否繁重?即用户是否需要思考良久才进行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停顿下来反复思考?
    (2)鼠标操作、视线追踪是否迂回曲折?当用户思考完成,开始操作时,操作流是否流畅呢?可通过画出可能的操作流程箭头图来进行评估。
    (3)是否容易造成误操作?考虑完操作流的复杂程度后,需进一步考虑操作流是否易导致误操作
    (4)是否已考虑极端使用情景?要考虑数据量极大时对效率的影响,以及是否提供相应的检索工具(搜索、排序、筛选等)
  • 反馈:
    (1)反馈的时机:是否需要反馈?反馈何时出现?
    (2)反馈的强度:视觉、文案是否有效传达系统信息?
  • 一致性: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中,一些相似交互事件的交互过程也应有一定的一致性。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的不安。

九.

视觉评估本是较为主观、并需要一定美学素养的,但在这个评估体系中,对视觉的评估并非针对美学元素,而是尝试以格式塔原理为基础,对视觉进行一些客观的分析

 

  • 亲密性
    (1)相关元素是否组织在一起?
    (2)不相关元素是否存在可能误导用户的亲密性?
    (3)是否有太多孤立的元素?
  • 对比:对比是否畏缩?
  • 对齐:
    (1)元素是否整齐有序?
    (2)对齐是否统一、有条理?
  • 重复:元素是否有一致性?

十.

  • 用词
    (1)是否一致?
    (2)是否有错字?

 

  • 行文
    (1)是否使用用户的语言?
    (2)是否清晰无歧义?
    (3)是否存在冗余信息?

关于文案,请期待襄襄的大作。我只将文案作为这个框架的一部分收入其中,不作具体讲解了。

十一.



十二

作为经常接触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师,操作水平、发现力等都较强。而用户更多是普通甚至初级的互联网用户。

对产品或网站整体的深入了解,也会影响我们对基础问题的判断。

以本司网站为例,用户群体各异。除了基本的买卖家之分,买卖家群体本身也有不同类型的细分。同时,用户的操作水平、教育水平等也是各异的。作为设计师,很难一一了解目标用户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

十三


十四


————————————————————————————————————————————

 

Part3后记

很困,今晚的剧情让我很不爽,滚去睡觉,明天再说。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可用性测试   |  类别:设计思想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