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foreverlethe.space......wa=wsignin1.0 |
||
1.douban广场
也算作是douban稍稍早一点的用户了,从保送资格拿到的寒假开始至今两年半,不过也仅是douban生命的一半。但是相对于之前的初期settler 之外,也算是很早的了。从之前简约的几个项目:读书,电影,音乐,再到如今的广场,douban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了。
喜欢douban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很好查各种书籍影音资料,封面简介评论,还可以记录自己是否有所涉猎的状态。每一次查询都可以往外以各种方式继续延伸,
看看同样读这本书的人还喜欢看什么,会去什么小组,建立过什么豆列。这样网络持续蔓延下去,使得每一次豆瓣之旅都仿佛是爱丽丝仙境漫游般神奇。
后来豆瓣的小组,成为了在真实世界中人们关系逐渐淡漠,慢慢找不到认同感之后,一个最perfect的场所。不用像BBS一样主题单一,而是遍历校友,地
域,星座,物品,明星,哪怕是生活态度,情感状态,政治观点……这里可以安全的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而不用担心被别人当作怪人,这里摒弃了办公室或班级中需
要保持的标准完美形象,这里可以遇见不加掩饰和矜持的相同兴趣人士。
再往后,随着豆瓣自我展示功能的强大,可以“我说”,有相册,有日志,有广播。这些把douban从简单的和朋友交流的场所,变成了更加web2.0的地盘。
再后,有九点。我很喜欢九点,因为九点总可以不费力气的提供给我们最受欢迎的博文。虽然一篇blog文章上9点是有些技巧的,和BBS十大的挖坑技术不太一样,但个人觉得认真策划作为一个非celebrity在九点受人尊敬一次还是不难的。
但九点也开始了新的问题,n套的文章究竟如何划分,总是会给人带来认同感的紧张。不像小组有明确的topic,九点虽然标注了每一套栏目的中心思想,却像一篇不够好的文章经常偏离中心思想一样。在名人来看散文写散了还能收回到中心,在普通人来却有些困难。 前两天推出的“广场”,瞬间看见很多友邻已经各自住下了。
广场的概念更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告知我们哪些人住在哪里,也没有基础性提示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选择。可是,最开始住进广场的人,是不是就决定了这个广场的性质呢?或者说,如果最开始入住者是混乱的,那么广场的定义如何确定呢? 我究竟属于哪个人群?我怎么知道自己更加适合看哪个广场的内容?万一无视掉的广场才是我本该属于的地盘?万一我的选择,或者很多和我一样盲目的选择继续给这个广场带来混乱怎么办? 或者说douban把原先大家寻找到的认同感,在进一步强化到能让我们独立个人去不断筛选信息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些人(比如我这样混乱的~~)对一个潜在 “中心”的依赖。 “去中心化”,是豆瓣的目标。
“四个广场,给四个不同的人群。你自己喜欢哪个,住进去就好了,别的广场你可以无视。这种“无视”也正是广场的设计初衷。” douban如是说。 “无论是通过加友邻筛选,还是通过加入小组、参加活动、以往记录等等各种方式有意或无意的筛选。通过用户属性和行为已经关系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而不是通 过内容。以求在用户关注某个信息的同时能够随时发现惊喜,且必须做到不让用户觉得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的热点信息多余,或者惹人讨厌”评论员白鸦如是说。 但是,我们怎么跳出自己的圈子,再去发现更广大,也许更适合自己的圈子呢?
2.Xiaonei的朋友圈
Xiaonei自从开始可以设计和安装应用程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极度火热的“朋友买卖”,让大家都疯狂的采购朋友&炒作了一把。接着有抢车位,各种测试,结婚同居买卖,以及各类游戏。 其中有一个应用,称为“好友圈子”。搜集你的所有好友,安装地域学校等信息排成圈,把有交集的互相连线,用颜色区分之类,圈子当中,颜色和线束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你的一个朋友圈子。 解释后有这样的类型:“泾渭分明型”多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分别,比如升学和工作,另一种“基本混乱型”属于要么圈子小,要么您是交际花的情况。 尝试之后,发现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根本只是按照学校or地域分析的,几乎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导致本人分析结果大致如下:
三个圈子基本清晰:初中,高中,大学 大学阶段彻底混乱:学生会,辩论队,自己班级相互混杂,连线没有蜘蛛网的几何美感,也不如古代织布般细致密集。 不过通过放大可以看出还是有些意思的,如果细心。可以发现那些横跨你自己几个圈子的人,或者发现原来你某同学的好友网络各位出乎意料的繁杂,等等。 一般人可以尝试下,如果属于随手加好友,好友遍天下的还是算了。 3.Google的奥运改变。
奥运这样的世界盛会,在今年独特的吸引了众多领导人去现场观看,也自然吸引了Google的注意。于是利用Google查看奥运的信息,也还是很方便与惬 意的事情。虽然没有想Sina或者搜狐一样,有如此大的版面报道,信息清晰快捷,Google体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特色。 随时掌握赛况,地图了解信息,最新资讯等等,更有Google的员工貌似很八卦的分析了黑马金牌得主,或者平时受关注不多的金牌得主,在获得金牌后的搜索量上升比例。 不过觉得很诡异,并且好奇使用的,倒是Google的免费手机短信订阅。 一个手机可以免费订阅5类信息,包括总体奖牌信息和各大项目的分类奖牌信息。这些信息分别发送于下午以及比赛结束两小时内。事实证明,还是不错的,在我如果没有网络的时候,似乎比较适合正在军训的小朋友。 鉴于在这样一个暑假,可以上网,可以看到信息每分钟必然刷新的BBS,QQ总是最快的跳出提示框报告新的金牌……这个功能鸡肋了些……
不过,也在这样一个没有人理我给我发短信的暑假,这样的赛事信息反倒成为了我收件箱中最多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