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prower.cn/inte......teraction/557

豆瓣的新收藏功能评析

作者:摄氏度  |   发布: (编辑)Tony   |   时间:2008-09-21 23:32:45 文字大小:- +

豆瓣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网站之一,相比那些靠卖买买奴隶、停车等娱乐组件来维系用户的SNS网站来说,我认为豆瓣才是真正的SNS网站,当然这个SNS是有局限性的,豆瓣网站里的内容涉足的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豆瓣是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SNS网站。

豆瓣提供的是一个服务平台,本身并不做内容,豆瓣里的内容都是由用户产生的,符合WEB2.0的核心之一——UGC,所以豆瓣并不需要为网站内容担心,豆瓣只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串联起不同用户,为他们织起一张联系紧密的关系网络,而这也正是所有SNS网站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织就这样一张关系网,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用户的交互问题,只有当用户在豆瓣上发生了交互行为,产生了数据,豆瓣的平台才有进一步运行的可能。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网站都是如此,只是做平台的网站在这方面的需求要远远比做内容的网站强烈。

任何一个产品的设计都有一个迭代的过程,推向市场并不代表该产品就完善到不需要改进的程度,成功的产品都是在不断改进完善中铸造的。豆瓣也不例外。

豆瓣的功能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豆瓣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的串联,用户通过收藏这个交互行为产生的数据是豆瓣去串起这个关系网中很重要的一环。

推荐与收藏这两个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的,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但是这两个功能所产生的数据对于豆瓣来说,却是一样的用途——豆瓣将这个数据向产生该数据的用户的关系网中传播,以达到用户之间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串联。

尽管最终的数据对于豆瓣来说,功能用途是一样的,可是豆瓣还是加重了“推荐”的份量,然而豆瓣忽略了一点,以电影为例,用户向朋友推荐电影之前肯定是要自己先看过,既然看过,那么用户操作的第一步应该是“收藏”,而且每一部电影都可以收藏,却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可以推荐。

推荐应该是在收藏之后的一个份量加重的行为,而不应该是在收藏之前的行为。

改进后的收藏功能,显然已经修正了上面的操作方式,推荐被放在了最后。诸如“想看”与“看过”之类的功能被单独提取了出来,操作上一目了然,很容易引导用户去完成这个交互行为。

试着点一下“想看”,我以为上面的“加入我的收藏”就会变成“我想看这部电影”之类的文字说明,这一切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事实上却让我大失所望,点击按钮后,出现的是一个弹出层。

在Windows Vista之前的Windows系统里,当要删除一个文件时,系统会弹出要求“确认”的对话框,这是微软为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而设置的交互方式,但显然这个交互行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弱智的行为,于是微软在Vista系统里默认将删除文件时的这个交互行为关闭。但是Windows的这个交互行为却被广泛的用在了互联网上,邮箱的删除提示是最常见的例子之一,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而启用这个交互行为的网站仅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否则诸如Gmail的删除后“恢复”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

现如今豆瓣也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个交互行为显然是更加的弱智!仅仅是为了希望用户能在“高级(附注和标签)”里写上点什么,好方便豆瓣系统更精准的行为匹配,或者是点选“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功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却完全破坏了一次流畅的交互行为。

在“想看”与“看过”两个按钮的下面,有着很明显的评价功能,却在这个弹出层里再一次的出现,并且被标注上“可选”,反到让人觉得页面里的那个评价是必选的。

推荐功能被放在了最底下,弹出层的内容也相当的精简,这才是豆瓣一贯的风格。

收藏电影之后,想看与看过的区别除了在文字说明上的不同外,还在评价上做了区分,评价与看过之间做了一个绑定,只有看过该电影之后才能评价。

修改功能很简洁,然而之前的评价与看过的绑定关系,在修改里却未得以延续,当第一次选择看过并给出评价之后,再更改为想看时,评价不能被清除,先前评价的数据仍然被保留并且可以改动。

豆瓣在开发新功能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完善改进先前的功能,这次的新收藏功能是一个明显的改进,但还是有些地方有待再次改进,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电影都还在制作当中,为什么那么多用户就已经看过并做出了评价呢?上映年度这个数据仅仅只是用在了影片的简介上,而没有被系统充分利用起来。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豆瓣(Douban)   |  类别:信息和交互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