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两分钟是David Pogue的即席演唱:“寂静之声”,加钢琴伴奏] 你好,语音邮件, ——我亲爱的朋友, 由于技术问题,我们再次相见。 上司在盯着, 又是周一的早晨, 可不知不觉到了夜晚了, 我那晚餐, 先是变凉, 然后还长出了霉斑, 可我还得挂在线上, 却只听到一片寂静! 我的苦你有所不知, 或许你们根本就没人听我的诉说; 一个接一个, 依你所说,我摁遍了每一个按键, 却依然要挂在线上,足足十八个钟; 你的程序使我的苹果 机死机了, 不断的发出奇怪的声响, 还把我的内存吃掉了! 而现在,我的苹果 机只发出“寂静之声”! 梦里,我发誓, 一定要向你们发起报复。 想想要是你的电单车的引擎坏了, 你会不七窍生烟吗? 一息尚存, 你拨打了急救电话, 本期望见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 却只见一个年轻的见习生来了, 那就是我。 于是,你只能听到“寂静之音“。 谢谢。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TED现场,大家还认得我吗?我就是以前在百老汇主导过音乐剧的大卫·普格(David Pogue)啊。 六年前,我开始当《纽约时报》科技版的专栏作家。那份工作简而言之,就是“每一周,我们给你送上最酷、最时尚、最耀眼的新科技玩意。你耐下心来给我们做一份测评,等你玩腻了,再把那玩意还给我们。你还能拿到工资呢。”嘿,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 于是我一直都很热衷于各种新潮的科技,我也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可是,这份工作也有一点令我感到烦恼,那就是我必须在文章末尾附上我的电邮地址。正是因为这 个缘故,我每天都会收到几百份的电邮。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你每天都会收到雪片般飞来的电子邮件。最近我收到的电邮大多表现出新科技焦虑症的症 状:人们觉得新技术发展太快了、太多了。也许它们本身是好的技术,可是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客户支持系统还不完善,他们的技术帮助人员严重欠缺,甚至在生产 的环节上就没有考虑到要为最终用户着想,以使产品 使用起来更容易、更有趣。 有一回我写了一篇关于我尝试联系戴尔客服中心之感想的文章。文章发表后仅仅12个小时,在《纽约时报》网站的用户留言栏里,我收到700条回应。很多人也 抱怨说,“我也有过那样的经历啊!”我把这样的行为定义为“软件在报复”(software rage)。随着新科技产品 走入寻常百姓家,很多人平生第一次有机会用上这样的玩意。 有一次我“有幸”被邀请到苹果 公司的客服中心坐了一天。他们给了我一个耳机,可以监听到用户与客服的对话。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说“为保证服务质量,您的来电 将被录音”这句话的吗?他们说,“你的来电将被录音,从而使得我们有可能收集各种有趣的用户轶闻趣事,然后刻录成为光盘,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故事!“他 们还真的那么做呢。我自己就有一张那样的光盘。 这里分享几则最最经典的用户轶闻。一个妇女给苹果 客服中心打电话,说她的鼠标老是在”吱吱“的叫个不停。客服请来电的妇女叙述一下具体的问题所在。那妇女 说,我把鼠标在屏幕上滚得越快,鼠标就叫得越厉害。客服说,你怎么会把鼠标挪到屏幕上去的?妇女说,”屏幕上不是很清楚的写着吗:点击此处继续。“ 还有另外一则掌故。一位男子给客服打电话说,他的电脑老是不能重启,虽然他已经按下了无数次的”11“。客服问他为何要不停的按“11”,男子说,“屏幕 上是这么说的:'Error. Type 11.'(出错,错误类别:11。该男子是曲解了Type这个单词,把它看成是动词了,所以闹出了笑话)“ 所以我们说,有些时候还只是用户的错。可是为何科技过载 (technology overload) 的惨剧偏偏要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 原因有二。其一关乎硬件。现代人追求细小玲珑的科技玩意,可是我们人的手指却不会变得越来越细。于是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难免遇到各种困难。 其二是软件带来的。软件的升级换代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像买花瓶或糖果那样你可以成为物体本身的主人。用软件就和参加某个俱乐部一样,你每年都要交納会费。 而软件公司还会逐年推出新的功能,然后他们会以99美金的价格卖给你。我认识一个家伙,他这些年来单是花在Photoshop上面的钱就累计达到几千美 金。软件公司单单从此类的升级中即可以赚取其收入的35%。我把这样的软件升级称为“软件升级的矛盾(software upgrade paradox),意思是一款软件要是经历了多次的升级,事实上只会毁了这款软件。比方说,Microsoft Word在艾森豪威尔的那个年代就仅仅是一个专门用作文字处理的工具。事实上,微软 它也做过一项实验。由于他们接到了许多用户的投诉说Word的功能太多 了,于是决定推出一款仅具文字处理功能的软件,叫作Microsoft Write,可是没有人对这个产品 给予喝彩,它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为什么?因为人们喜欢那些附带多种功能的产品,他们可能从来都不会用得上数据库和网站 设计 的功能,可是他们会说,不,不,不,我就需要这样的功能,将来会用得到上的。但是,那些后来添加上去的功能被可以放到哪里了?因为我们能利用的空间就 那么多而已。没错,你可以使用下拉菜单、弹出菜单、子菜单。我认为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处处布满“用户界面之矩阵(interface matrix)”的时代。为了找到某个功能,你必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苦苦搜寻才能找到你想要的功能。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抱怨: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会自 动的给你的列举套上序号,自动的给网站链接加上下划线。事实上,你是可以在某个地方经过设置避免这样的困扰的。简单 设计 的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在恰当的时候以及恰当的地方安排恰当的功能。而微软实现“简单化”则是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因此你在微软的软件上老是见到各种操作向导(wizard)。今年秋季,他们还会推出一款新的软件,还将延续这样的传统。 但是你怎么把那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功能集成到一块呢?我认为有几项原则可作参考:一致性(consistancy),仿现实(如回收站、文件夹、贴标签)。 可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性化”的设计 。假如你忘了这一点,其他的你做得再好也是前功尽弃。这是什么意思?比方说,当你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你要填写你的地 址,此时你通常要选择你的国家。现在世界上有约200个国家,虽然我们经常把“地球村”这个提法挂在嘴上,可是事实上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美国、欧洲和日 本。既然如此,为何你不把美国放在前面,而偏偏要用鼠标使劲的下拉,直到在以字母U开头的那一堆国家里头见到美国这个名字?那岂不是太费力了?虽然把美国 放在最前面会使得整个排序缺乏一致性,但是这么做反而更能体现“人性化”的精神。 又比如:假如你用的是装有Windows的PC机,为何你想关机却偏偏要点“开始”按钮? 不是说苹果 公司是唯一一家追求“简单设计 ”的企业。Palm公司也有类似的追求。90年代的时候,Palm的前景一片大好。我去了他们的厂,碰到一位那里 的工人。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一名Palm的计数工(tab counter)。“我不解的问:”计数工是干什么的?“原来该公司的总裁Jeff Hawkins遵循的是这样的理念,即假如Palm的哪一项功能需要通过点击屏幕三次以上才能完成,那就是不可接受的,就必须重新设计。于是他们就有了计 数工。 下面我再讲讲微软 ——一家没有计数工的公司——的故事。比方说,你想用Microsoft Word来创建一个新的文档,理论上是可以的:点选菜单栏“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这就有一个新文档了吗?不……屏幕的另一边出现了一个 任务框,点击那里头的某一个按钮——你看,那按钮也没有摆在第一位——唯有点击了那个按钮,你才能创建一个新文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计数工的企业。 以下为大家送上“盖茨之歌”,谨以此献给微软 : 我从来都是奇客, 我第一个写出了DOS程序, 我把这个程序放到IBM的电脑里, 我成了大赢家,他们则成了输家。 我写的代码人人都在用, 人人都在向我支付版税, 尽管它漏洞百出,但你们都上当了, 要买电脑,你就得同时买下我的软件。 每一个软件公司, 事实上都是在为微软 做研发, 好的主意是不会被埋没的。微软 Windows不过是Mac的翻版, 我们没有花多大心思搞研发; 它又慢、又蠢、又无能。 (我作此曲不是为了赞扬微软 。) 我写的代码成为世人的标准配备, 尽管它处处都是那么平庸。 这个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除了买我的软件之外, 你别无其他选择。 我就是比尔·盖茨。 我写下了统治世界的代码。“ [观众掌声] 谢谢。 不过我相信事实上有两个微软 。其一是旧微软,Windows和Office就是其产物,他们心底里是迫不得推倒一切,从头来过的。可是由于很多公司都要依 靠旧版的Windows系统,使得旧微软只能被套在1982年时的那种思维。此外就是新微软,它做的是真正的简单化设计 。比如,我喜欢新微软做的媒体中心 电脑(Media Center PC), Spot Watch,那是一个很标致的设计,可是你会每个月淘十美金,去“买”一个这样的表吗?你要天天给它充电,而一旦你跟微软的协议到期,那表就不再运行了。 这样的表你会要吗? “复杂性危机”(complexity crunch)正变得愈演愈烈。我们对未来还能抱以期望吗?屏幕正在变小,人们还开始在自己的盒子上附上菜单栏,电脑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这可真滑稽。 史蒂夫·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 ,12年前,他离开了苹果。他回归苹果,恰逢苹果大会(MacWorld)。像往常一样身穿牛仔裤和高领上衣的乔布斯登 台发表演讲,台下的观众马上兴奋起来。站到台上的乔布斯就像《贝隆夫人》电影的海报 上的那位女主角,光彩迷人。好吧,我干脆来一曲“乔布斯之歌”: 一切都不会是轻松的, 你只觉得我很奇怪。 我不是说过苹果 前途黯淡吗? 为何还是选择了归来? 你不会相信我的。 你只知道我在车库里一手做起来这一切, 我的搭档只有一个,他叫沃兹。 库比蒂诺,别为我哭泣, 事实上,我从来都没有离开你, 我现在已经精通各种门道了, 我在Pixar赚了一大笔; 库比蒂诺,别为我哭泣 我还是像往常那样锐气十足, 一年四季,都在穿拖鞋, 只不过,现在人们更喜欢穿Gucci的服饰。 [即兴演唱结束,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乔布斯从来都相信简单 、典雅与美观的力量。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沮丧:要知道,美国的民众不是明智的消费者,你看看苹果 电脑的份额仅为 3%,而Windows的市场份额则高达95%。人们也许觉得花那么多钱买一台苹果机不值得。可是随着iPod横空出世,我发现自己当初的这一想法是错误 的。iPod的热销彻底违反了人们通常认为的理性选择的原则。其他的MP3播放器比iPod便宜多了,在功能上比iPod要丰富,有内置的录音机、FM收 音机,它们都支持MP3这种开放的标准,而不是苹果像iPod那样仅对自己开发的ACC格式提供支持。但是,iPod最终还是风靡全美,成功占领了便携式 音频播放器的市场。iPod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以简制胜是明智之道。其他的企业如今也在步苹果之后尘。 这里简单 的叙说几个例子。比方说你有一台数码相机,你会怎么把里面的照片取出来?你可以把相机通过USB线连接到电脑上,或者购买一个读卡器,可要是你不 幸丢了这两样东西,你就没戏了。我怎么做呢?我只需把相机的存储条拿出来,把这东西对折起来,就能看到USB接口,可以直接插到电脑上去了。然后把照片传 到电脑里,再把这存储条放回相机里,根本不怕丢掉什么。这类的贴近用户的设计 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最后,我想给电子时代的消费者一个提示,假如哪一天你的某个玩意儿不能正常工作,那不一定是你的错。很有可能是产品 设计 本身的问题。要学会分辨优质的设计 与粗劣的设计。而假如你是产品设计者,要记住,坚持简单至上的原则并不容易,要记得雇用一位“计数工”(remember count the tabs)。最困难的不在于决定该增加什么功能,而是在于决定要减去哪些功能。简而言之,就是“以简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