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列举一些品类的实例,以帮助理解。
很过朋友都在提,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要在所涉及的行业是个爱好者;对于这个观点我虽然持有保留意见的,但是我也认为产品经理要熟悉自己所作的行
业(爱最好,不爱但是很熟悉的话,也不会太差)。
如果电子商务的产品经理,如果不熟悉相关的品类,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首先说的是京东:国内B2C电子商务网站销售量最大的一个,可以找到的东西比较多,说明的问题也比较典型。
我们先看这个镜头得推荐品:
熟悉镜头的人知道,UV镜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功能,那么保护镜头的工具和镜头本身的价格比是1/3;你愿意承当这个费用吗?事实上,大部分
的摄影爱好者选择的都是和镜头价格在1:15-1:10之间的UV镜。
卖摄影器材,镜头虽然贵,但是并不是最赚钱的,因为竞争激烈并且价格透明化,有时候一个镜头能赚的钱还不如一个UV镜高,而如果你去实体店买镜头,
基本店主都会推荐UV镜,而已经购买镜头的消费者,购买UV镜的比例相当高。
而在京东上,第一推荐的是这个UV镜,我相信购买的比例不会很高,即使碰上几个,也可能并非是为了这个镜头买的。
购买了这个镜头的利润,完全是净利润,没有快递成本,也没有销售费用。缺少了这块的利润,我相信这个品类的利润是堪忧的。
其次我们看,这个产品还推荐了几个其他的东西,后面的两个密码箱子是让我很惊奇的东西,摄影师用密码箱的还真少。而且买摄影包也都是在买相机的时候
买,在买镜头的时候买的也很少。
PS:这里拿京东举例不是相比其他网站,京东做的不好,而是京东已经是网站里面交易量最大的一个了,但是相比线下还是有差距。
这个还是京东的推荐和介绍:
这个在当中用了两个推荐区域,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大体的目的是一样的,这两个区域在页面布局上并不冲突,但是却能告诉我们另一个信息,京东对于用户
会买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于是弄了两个不一样的。
这样的设计,猜想对于二跳率是有帮助的,但是二跳的用户是不是会回到这个页面上下单,兰思就不敢肯定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京东认为自己用户粘性已经很好了,有些地方做的过一点,对总体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一个还没有这样规模的网站,设计师就要小心
了。)
再看图中的介绍部分,寥寥的两句话,这对于熟悉这个镜头的的购买者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犹豫买这个镜头的人来说,确实远远不够;在线下,我很反感店
家为了买更贵或者是利润更高的产品而进行一些不实的介绍,但是我并不反对其对本商品的介绍。在线下,往往店家对所售的商品都很了解,并且能讲的头头是道。
但是在网络上,能讲商品特性的却少的可以,即使有一些介绍,也都是官方的介绍,没有针对用户的介绍。这点上,造成网站比线下的成单率要低很多,虽然京东已
经算是高的一个了,但是和线下相比,必然还有不少的差距。
还有京东的镜头列表的排序:
这个排序令我很不解,有明确目的的人会用搜索,而这个列表主要是给大部分没有明确目的的人看的,而排在这个列表前面的,大部分都是销售量比较小的镜
头。只是好像这些的利润高些而已。
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排序上有什么设计,猜想应该是手工排序的,但是这样的排序却不敢苟同,佳能的机器太多,而尼康的太少,相差的太悬殊;同时,其中的
几个镜头都是高级摄影玩家会搜索的镜头,而不是在列表里面浏览的镜头。(这里有两点,一是高级玩家一般有明确的目的,是否在第一时间看到并不重要;二是即
使是为了吸引新手,在上段所说的介绍太少的下,也很难达到目的;)这里兰思的第一选择可能是销售量比例结合毛利润的乘积最大并且结合库存排序,或者是单纯
的看销售量和库存情况调整。
再看另外一个没有意义的专题:(这个不是京东的)
这个是一个卖钻石的网站,画面中的专题是其一个贷款(或者说是分期付款)买钻石的页面。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在品类管理上审核不通过的活动。
结婚的人群中贷款买房的很多,贷款买车的也不少,但是贷款买钻石的并不多见,贷款买钻石也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对奢侈品的消费观念,大部分女性同胞结婚
的时候都会要婚戒,但是对于钻石质量的要求并不高;而要求克拉钻的女人,基本上嫁给一个要靠贷款买钻石的男人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靠分期付款买东西,在现在的卡族身上也比较多见,但是大部分人买的都是万元以下的东西,并且都是“感觉”对自己有实用意义的东西,例如电脑,手机,
衣服,甚至是瘦身等等,但是买奢侈品的并不多见。
那么对于品类的熟悉,就能告诉运营人员,作这样一个活动,是浪费人力物力但是作用却非常小的一个活动;不用试,有精力的话可以放到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