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heartstringz.n......-web-design-1

为什么网页设计不应强调分工(一)

作者:丁宇  |   发布: (编辑)稻草   |   时间:2008-12-15 21:05:09 文字大小:- +

JunChen在最近的一篇《为何XHTML原型会失败》中说出了一个实质问题,即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公司中,非XHTML原型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究其原因。除了JunChen提到的“难以维护”以外,对设计和开发人员精力的消耗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流程:

  1. 用户研究员进行用户研究,根据结果编写了研究报告(比如角色模型和使用场景);
  2. 交互设计师按照用户研究报告,设计了线框图;
  3. 视觉设计师拿到线框图,和交互设计师讨论并沟通后,进行视觉设计并输出高保真视觉原型;
  4. 前端开发工程师拿到视觉原型,在和交互设计师及视觉设计师沟通后,进行编码工作,输出HTML文件;
  5. 用户研究员开始可用性测试,并将问题反馈给交互设计师;
  6. 回到第一步,直至用户研究员(或其他的什么人)认为质量合格。

这一看似合理的流水线作业存在什么问题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1. 困惑的交互设计师

用户研究是一个渐进式接近真相的过程,其结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在研究初期,哪些因素会对产品设计有较大影响,哪些因素实际无足轻重,这是没有办法事先准确预估的。这就造成当交互设计师在依照研究结果设计时,发现研究结果不能给自己的设计以有力的支撑。

比如,当两种交互方式都可以达到同样目的、而从已有的数据中又无法判断用户会喜欢哪种时,交互设计师就会犹豫不决。从资源的角度来考虑,请研究员再一次制订计划、招募用户并实施研究,是不太可能的;更不用说设计两种原型并分别测试了。因此此时交互设计师只能依据自己的经验,或者进行押宝。

此外,交互设计师还面临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由于处于流程中的中间环节,缺少坚实的硬性产出,他很难、甚至没办法证明自己的工作价值。一方面,交互设计是一种偏“软”的技能,它目前没有、将来也很难产生一个标准化的量尺来考量其自身的质量。可用性测试可以做到部分量化,比如完成时间、出错次数等,但十几个人(一般甚至更少)的数据在统计学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有多少用户能理解那种低保真的原型呢?另一方面,就算用Axure等软件制作可操作的原型然后拿去做测试,各个业务部门会相信测试结果么?没错,你可以强硬一些,比如采取“如果业务部门不参与观察测试,就算自动放弃决策时的发言权”这样的办法,可这只能说你有工作方法,这实在无益于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有多少设计师可以强势到让所有的业务部门闭嘴的?

实施社会分工的目的之一,就是实施标准化的作业。而当流水线中某一环节的产出物质量,是随着其作者的经验而变化时,也就是说质量并不能定量控制时,分工的意义就不复存在,这一生产方式也就不可能按简单复制的方式扩张规模。

2. 交互、视觉和前端间的沟通成本,和可能的不愉快

在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交接工作时,沟通不可避免。视觉设计师要充分领会交互设计师的意图,这需要沟通;反过来视觉设计师给交互设计师的线框图提意见,这也需要沟通。尤其在整个部门缺乏UI规范时,沟通成本可能会高得吓人。比如交互设计师认为某处需要用3级标题(比如h3),到了视觉这里直接用了一行红字。所以常常觉得“有那时间费力沟通,还不如直接改了算了”。结果改完了交互设计师心里会想“你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就改了”,不愉快就这么来了。

到了前端开发那里,问题就更复杂了。首先,前端开发需要实现所有细节,而出于资源上的考虑,这些细节未必都会由交互和视觉设计师的产出物覆盖到(比如同一页面上仅有一处文字有微小变化,那么线框图和视觉稿要分别做两份吗?),那么前端开发就需要经常和前面两者沟通;其次,如果前端开发发觉设计稿的实现难度或成本太高,那么情况就更为棘手,最麻烦的莫过于要重新设计交互原型。

当然,上述问题基本都能靠沟通解决,问题是,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沟通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敏捷开发的沟通成本是最低的,因为沟通就是产出。而反过来上述流程的沟通成本很高,因为沟通是用来解释产出的,是产出成本之外的“额外成本”。

3. 瀑布模型与生俱来的缺陷

上述流程是一个典型的瀑布模型,一旦在可用性测试阶段发现问题,就需要重新再走整个流程,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此外,由于涉及到的环节和人员不少,流程走得次数越多,出问题的机会也越多。最常见的是各个环节的产出物版本控制困难,甚至根本没有版本控制,结果往往造成项目组中每个人拿到的产出物(如Demo)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风险,会给项目过程和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我对这个问题采取过“文档管理+版本控制+减少分工”的方法,效果很好。这个后文会阐述,这里先不展开。

4. 无技术含量可言的重复劳动

在一些页面调整不大的日常项目中,交互设计师用2小时做的原型,到了前端那里可能半个小时就把HTML搞定了,如果用CSSEdit那样的工具,实现过程甚至更快、更惬意。那么,为什么要把原本一件很小的工作硬生生地拆成两部分来做呢?

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业务部门提需求说要改某某宣传文案,如果按照上述流程,交互先做线框,给到视觉确认,然后到前端修改,往最快了说也得半小时吧。而若交互设计师直接改HTML,十分钟搞定。

有人说找到相应的模板还要时间呢,这好办,做个可搜索的模板库就好了。我们曾参考DocBlock规范做过VelocityDoc,效果很好。

5. 破坏了网页设计工作本身的美感

网页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大量吸收传统的设计知识(如平面设计),更懂得如何利用合适的技术去带来艺术上的创新。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硬性拆开只会限制设计师的创造力。

这就好像搞油画的必须要掌握不同染料和画布的性质,搞雕塑的既要有创意又有能动手(你能想象出一个雕塑家只管创意而从不亲自去实现吗)一样,使用技术来展现艺术,借助艺术去探究可能的技术。

据说Apple的工业设计师都要清楚地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的,如果只让他们画图,Unibody这样的杰作又如何诞生?

 

说了半天问题,下篇中我们来看怎么解决。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产品设计团队协作   |  类别:设计思想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