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分类“UCD”的存档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

不受欢迎的“欢迎页”

1、我的第一个个人主页一打开就是一张很眩的图片,图片上有个“进入”,点击后才算真正看到我的主页。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这样做,大概是很想迅速展现自己很眩的设计技巧。02年左右给一些企业做的网站很多都是先打开一个很眩的flash,播放完才进去网页。
可能是因为我性子比较急,或者因为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在慢慢变化,特别是做交互设计以后我参与的网站都坚决拒绝这样的“欢迎页面”或者“欢迎动画”。(我说的“欢迎页”指一些只为了“欢迎”的页面。不包括一些包含了“登录”等功能的页面,也不包括一些二级网站完全分开的“导航页”。还不包括…)

2、前几天受邀跟几位牛人一起担任“网易奥运观方站”比赛的评委,今天在给华南赛区打分时留下两个印象最深刻的问题:一个是“无论什么链接都开新窗口。甚至包括并列的导航”,第二个是“网站打开后先进入一个不包含任何功能的‘欢迎页’”。

查看全文 »

好友列表利用率越高,社区越失败

1、互动流通的活跃度是社区网站的关键,产品设计者大都需要在此猛下药。
facebook有利用率最高的minifeed,myspace有“好友的更新”以及“谁来过”等,豆瓣有“友邻正在关注的图书”等。
这样通过简单或高智商手段促进“产品情商”的做法是社区的精华,几乎每个成功的社区都具备多个这样的经典设计,无论是自创还是借鉴。几乎每个抄袭的社区也都在不加思索的直接照搬这些适用或不适用的设计。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互动,促进每个点之间的关联和流通,是每个社区运营的核心任务。
几乎所有的社区经营者网站在上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运营”,意图通过事件或者话题等手段促进互动。比如,“空间中的设计师”,“TIANANMEN广场千人定格”,“奥运火炬接力”,“迎奥运同城好友见面”,“看看你和哪个明星最像”等等。这样的运营很有必要,既可以促进用户对于使用产品的“创意”动力也可以促进产品的利用率,大多可以迅速看到效果。
这种“运营手段”始终无法作为2.0网站的核心依靠。我认为2.0社区最好的运营并非通过“事件或者话题”,而是通过“产品”。类似minifeed、好友更新、好友生日、打个招呼等“产品”。

查看全文 »

界面烂还是界面设计烂?(1)

和以往的总监会议一样,在某个新功能的总监级别讨论会上,很多人再次又说出了同样的看法:“我们网站的界面设计太烂了,不好看、不好用、而且很乱”。
老板终于怒了。
抓来设计主管:“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设计的东西这么差?!”,“商品搜索的列表页那么多信息,太乱了,根本没法看”,“商品管理页面的顶上怎么那么长的说明文字,差不多占了一整屏”。

设计主管很委屈。想哭。

(以上故事由现实篡改,下面是我跟设计主管的谈话篡改。)

查看全文 »

社区首页的感觉


有朋友跟我讨论:“半开放式的社区首页应该给用户什么样的感觉?”
所谓半开放简单来说就是“不登录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内容,但要想参与/操作就需要注册并登录”。
查看全文 »

用“交叉”设计的方式促进风格统一

不少公司都问到了“如何保证网站风格统一”的问题,特别是有多条产品线的网站。没错,保持风格统一确实是网站的一个大问题,不仅仅是视觉、文字的表面统一,还包括页面架构以及交互流程、交互方式的统一,此处不再多说。为只有统一的网站才能给用户更好的统一体验。几乎每个小型网站往中型网站的转化过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以往的软件项目中,一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由专人来管理和总结统一的“设计规范”。但在网站项目上,这样做似乎并不适用。
一来是因为网站的更新频率过高,规范的维护成本增加实用性降低,二来是因为一般的网站开发团队都很难拿出来时间人员去专门搞这个事情,更主要的是就算有了详细而系统的规范应用起来的执行成本也是非常之高的。YUI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也是不实际的。

查看全文 »

上海,“实在”的互联网环境

前几天受邀去上海转了一圈,走进上海当地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感受到了和“火热”北京不同的“实在”。

有人说不走进一个公司看看,不仔细用用它的产品,就不要对其妄加评论。 虽然我在51.com有不少的马甲,让我对于51的了解已经从当初人云亦云的“无聊”走到了更深刻的体会,自认为对他们比较了解。但走进51的办公室,才真正的体会到这是一个“没有文化却很实在”的公司,一群真正的草根团队。从它的PM到CEO,都不像很多“有文化”的企业一样开口就是告诉我企业文化和使命,聊到的一直都是实在的问题:实在的设计、实在的用户需求、实在的团队管理和流程方案…

51确实是在帮助很多人解决“无聊的问题”,因为中国确实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吃饱和想办法解决无聊”。甚至说当初在厦门创建这个网站的目的,真的也只是为了让创建者个人更加方便的找到美眉。才慢慢的走到了今天。从其某位牛人给如家提的意见是“隔音不好”,和认为汉庭很好的一个细节是“浴室拉帘在外面,很方便让男人采取主动”,足可见其对于“需求”的理解。所以我说:也许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想出“视频验证”的主意…

51目前在盈利模式上最好的case似乎是去年百事可乐的营销事件,以及最近在做的一些艺人推广。这样的尝试也许以后我们会看到更多…
查看全文 »

如何保证顾客的整体体验?

1、最近在研究携程模式及传统酒店业的整体体验设计问题。
除了保证自己的核心服务更加人性化、优质化以外,我在给客户的报告中重点提到了“保证客户的全方位体验”,在该问题的开头,我写了一句话:“ ‘5块钱’的快递费可以丢掉客户对于整个品牌的认可感”。
我认为:必须保证非核心的“外包”业务的服务质量,才能更好的保证整体的品牌体验。

2、随着品牌和体验的挂钩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紧密, 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品牌的“打分”。
“全套服务”是很多企业需要向客户提供的,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追求精细,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更需要同外部企业合作,或者通过“外包”的方式保证其服务的完整化,而不是自己独立提供所有服务。特别是在初期。“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了客户对于自己的“打分”,在“合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和保证合作对象的服务质量变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查看全文 »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