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打印 | 字体大小: « »

游戏规则和社区文化

1、似乎在绝大多数研究社区的人眼里“六度关系”必然是社区的核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建立,对于社区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2、对于任何事情的研究,我向来都要求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一个目标下: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用,期望挖掘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3、社区当然更不例外。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并非在所有社区都是第一位。

4、几周前,在上海,liba(篱笆网创始人张国华)跟我描述了他们(篱笆的)社区观念:(按我印象深浅的顺序记录)

1》社区的核心是“话题”,最大程度重视话题。
2》用户之间的关系对社区是有害的,关系越强对社区越不利。
3》关系强了,就有了意见领袖,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对于社区的大环境不利。在产品设计上会尽最大可能弱化用户关系/联系。
4》削弱社区中对商业利益有害的点,把对用户有益且对商业有益的点做到极致。
5》 …

5、篱笆、55BBS所形成的消费文化,让很多社区运营者羡慕不已。但篱笆对于社区的理念很独特。并非其他社区可以拷贝。

6、社区,不规划,没戏。
社区管理者做的每一件事,要分清,这是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还是只作为运营手段(这里不解释“产品”和“运营”的区别,有兴趣的人可以回帖说说你的理解)。很重要。
没有好的游戏规则(产品规划、机制、设计),不可能产生具备极强文化的社区。

7、社区,还得靠长期运营和自然生长。并非有了好的游戏规则,就一定可以形成好的社区。游戏规则只相当于你选择了一块好地,同样的游戏规则完全可能长出不同文化的社区。

8、种下瓜子才可能得出西瓜。得出的是歪瓜还是烂瓜,受很多育瓜因素影响。

分类:互联网 ,08/10/01 1:27 上午 | 111,763 次浏览 |

网友评论(28)

  1. 坐着沙发等下面

  2. 感觉现在的我就是对这些东西把握不好,能不能更深入的讲解一下或者分析一下其他社区的方式

  3. 按我理解的liba的社区理念,就是把用户变傻变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 如果一个社区内的用户的关系太过紧密,出现了您所谓的“意见领袖”

    就容易导致对产品的不满发生累积,被人有可趁之机

    或者利用了自己产品的平台,做了自己不想或者不愿意进行的推广

    亦或是关系过于紧密,由虚拟到现实,最终放弃了产品?

    经常看您写的东西,觉得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得到您点评

    一个低端非专业人士

  5. 好文,收藏至20ju.com

  6. 两个观点:

    1关于意见领袖。

    凡事有害就有利。如果你看到了他对你构成潜在的控制权争夺,那只能说明你在前期对于他的疏于管理。

    如果把他作为组织内的传话筒或特定用户群体管理者可能更好理解和协作。就像投资人总会在管理层中物色更适合的管理者来取代前任。社区管理者就是投资人,意见领袖就是二号或三号人物,他们更了解其他成员的需求和想法,这也让他们在其他成员中具备号召力。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认可,会让其他成员看到来自投资人的重视。这也能潜在的传递一种希望,让其他用户模仿这名领袖的成功,以便更多的领袖诞生,来取代前者。

    至于怎样控制领袖们,那只能说,促进竞争。发现他的缺点,用另一个领袖来弥补他,形成另一个具备不同群体的意见领袖。使之影响力分化,就是权利制约,风险共担。终归你是平台的所有者,想创造另一个领袖是很简单的,人们虽然喜欢明星,更多的还是从中寻找自我实现。人也会适时的改变对明星的看法,从而选择其他明星。总会是从偶像歌手到实力派歌手路径转变。

    随着更多的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诞生,围绕在这些意见领袖周围的成员也会爆炸式增长,带来更多用户(崇拜者),而且这些用户会互相交叉,产生对平台的依赖。君不见,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是百家争鸣么?那更容易管理,因为谁都没有决定性的力量,都要依靠社会资源的获取。这种社会也往往不惧怕其他社会的竞争。(除了出现一个单线条的统治者:))

    意见领袖也有痛处,他们更在意自己已经拥有的,害怕失去。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必要的,这种权利也是意见领袖们不能控制的,也是他们妄图摆脱的。

    2关于产品和运营

    “产品”和“运营”有点见仁见智,其实也是社区如何构建竞争力的策略。

    打个比较简单的比喻:就像所有的浏览器核心功能都是上网浏览,这也让他们同质化严重。后来,聪明者开始为不同的用户增加个性化功能,新的使用者会比对浏览器之间的不同。而这种比较多半会从,功能多样性开始。哪个更适合大多数人,更在意用户体验的胜出。(即使他让浏览器界面变得拥挤不堪。但用户感到占了便宜,因为比其他产品功能多)

    当所有的浏览器都拥挤不堪的时候,那个提出简约、人性化体验的就跃然纸上了。这就又进入了产品的再一次飞跃和竞争。然后,你就可以继续玩下去了,就像ie 7 和ie 5的进化。

  7. 瞄了一眼liba,觉得这网站还没到谈什么社区理念的程度,乱七八糟的页面,第一眼就不想用了

  8. @蓝鲨 我在说马嘴,你在说驴头

  9. 唉…不想做也不敢做一个没有很强互动性的社区,是不是我的理解错误?你所说的关系是不是会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10. to 白鸦
    可能因为你本文要说明的要点具有争议性,且你的博客并没有说明过你对社区的详细理解,所以我只能对你复述的关于liba部分发表看法,张国华至少可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我阅读能力不够),上则回复我仅是对他的部分观点发表评论。

    “一个目标下: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用,期望挖掘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
    首先声明:我并不习惯用别人的思路思考问题,尤其是在他没有详细解释的情况下,那容易让人感觉“玄奘和摩西谈人生”,看待问题如果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观点。

    假设建立在你的那个思维体系下,我的分析是:

    社区,人们之所以访问社区,源于一种需求。有精神上的、像天涯、猫扑等;有物质上的:像淘宝、facebook等。而这些社区所提供的需求又由于自身实力、对社区的理解、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区方向。

    当为了这种需求而来的用户聚集到社区,那你就要考虑,这种需求是精神和物质的。

    强化这种需求的给予并建立循环体系,

    比如娱乐性、趣味性的满足精神需求的社区,社区往往需要制造关注焦点,那是用户来此的核心动力,那可以让用户在互动过程中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

    比如购物类、人力资源的满足物质需求的社区,用户往往目的更为直接,且直奔主题,效率是用户来此的核心动力,那可以让用户满足为此获得物质利益。

    商业价值就在上述两种定位下开发,物质类相对较为简单,且很容易建立循环体系与合作伙伴(B to C ;C to C)。精神类相对较为模糊,但他的特性又决定了必然容易引起大多数人兴趣,用户数量往往大于物质类社区,也就是庞大的关注效应。这是他的商业价值潜力。

    但上述分析都是建立在核心需求的基础上,如果谁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与此具有依存度的服务,那必然是这个社区相对同类社区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用户间非核心需求的关系是稳固发展社区规模的重中之重。

    当用户间有紧密的联系,他们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文化和社会联系。当然,如果社区管理者有效的引导会更有利于这种关系的稳固。

  11. 社区社区,皆因为利益而来,无论精神和物质,他们在获得利益的目的下合作,当这种合作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必然会循环下去,这种循环也会强化合作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关系。如果打断这层关系,那也就让合作总是处于磨合中,获得利益的成本也会增加,用户必然会考虑提供更好合作的社区。

    即使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也会为了人气而考虑合作,而这种合作也会让他们之间形成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否则,那就会成为菜市场了,那里的商户由于流动性总是处于磨合之中,合作的成本必然很高。他必然会考虑选择更符合自己利益的平台。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为了持续的获得利益,人们必然会形成规范建立关系,除非他们对利益的渴求只有一次。

    可以读点社会学,有助于了解人类行为。:)

  12. 最后说个关于文化的话题:

    小例子:
    假设我去购物中心shopping,我有三个目的地选择,且这三个我都没有主观看法。那我只是在价格方面考虑,因为目的很明确,我就是购物(核心动力)。当其中一家能够给我带来很好的购物体验,比如打折,那我会对他有很好的印象。

    当下次此行为再次发生,我必然会形成初步看法,我优先选择对我有利的那家,然后依次比对,这次他依旧会给我打折,虽然数额不多,但相对其他家我认为他更努力。我更乐意推荐给我的朋友,这种利益也会让我和朋友间的关系更紧密。

    这里就存在文化,另两家的文化是:我的竞争力就是购物。而那家打折的更在意客户的需求(价格)。这是他的文化。

    当每次我和朋友作出购物决策,必然会越来越多的考虑提供更好服务的那家,更少的关注其他两家,因其中间涉及交易成本,我要多付出体力。后两家必然越来越冷清。因为他的文化太薄。

    提供折扣的这家也会让我周围的人更乐意相互推荐和探讨,这种体验也会成为我的圈子中的话题,并在讨论中强化印证我们选择的正确性(当其他两家已经开始学会打折,这家必然有了更多讨好的招数了)。

    社区也要有很深厚的文化,文化意味着喜欢这种文化的用户群体大小。太薄了,也就意味着相同的行为,获得太少,交易成本上升。谁愿意和那些木衲的商家聊天,他们除了商品,什么都没有,就像自动售货机。但那也是他的文化!

  13. 2》用户之间的关系对社区是有害的,关系越强对社区越不利。

    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适当的关系对社区是有益的,过了某一个度才会出现之后的情况。

  14. 回复写的很好,不知道白鸦具体是怎么理解社区文化的?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15. @蓝鲨 其实这篇文章我想说的很简单:“种下瓜子才可能得出西瓜。得出的是歪瓜还是烂瓜,受很多育瓜因素影响。 ”

    篱笆,只是一个用来说明的例子而已。

    关于社区的更多问题,估计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

  16. to 白鸦

    如果用单词来描述,应该是社区通用模型,其中涵盖构成社区的几大必要因素,再根据不同的社区类型增加特定变量,使之形成社区发展路径和理念。

    社区管理者通过定期测量社区通用模型中各因素的数值,从而更好把握下一步的行动,逐步完善,让社区更平衡发展。

    而这个模型的好处,不言而喻,必然可以让更多参与者得到好处。让先来者有市占优势,让后来者有成熟的轨迹可循,让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更容易找到自身的定位使之提供更有效服务社区的产品,让能够带来商业合作的投资者更容易测量社区状态,从而选择那些适合自身投资实力的社区。

    显然那个“六度关系”并不适合作为衡量社区状态的模型。白鸦提出的“两个前提、一个目标”应该再拓展深化一下,这样有助于让理论变为现实,那样你就可以向上跳跃一个级别,变为社区理论的奠基人。 :)

    至于好瓜坏瓜,还是歪瓜,当大家都用相同的模型测量,必然就会提前淘汰那些“没有‘前途’的瓜”,这种规范也有利于集中产业资源有效配置。大家也就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至于社区通用模型对用户的好处,可以让用户获得统一的、标准化的体验。而各家的优势就是那个变量的把握,变量的有效配置、开发和应用可以让社区间的竞争走向不同的方向,提供更多、更具有创新性的服务。

    ps: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

  17. 楼上的回复,都可以成篇文章了。用户关系、产品设计、社区类别、商业开发、运营理念。如果再详细点就更好了,呵呵。

  18. 篱笆网听说过,个人认为在用户喜欢这个网站是需要一个前提的,那就是看到这个网站。

  19. 关于社区的更多问题,估计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
    ——–
    to 白鸦

    愿闻其详,静候佳音。。

  20. 说的很有道理,但是“7、社区,还得靠长期运营和自然生长。”如果有了好的游戏规则,那自然成长的更快,比如MOP等

  21. 2》用户之间的关系对社区是有害的,关系越强对社区越不利。
    3》关系强了,就有了意见领袖,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对于社区的大环境不利。在产品设计上会尽最大可能弱化用户关系/联系。
    这两条有点不同看法。我觉得让用户建立联系是把用户留在社区的一种方法,而且快速建立联系,从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另外,如果能把用户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相信用户即使成为“领导”问题也不大。第三,如果社区官方的人混迹于一般用户中,并且建议广泛的,强力的联系,成为用户中的“领导”,那么对社区还是非常有利的。

  22. 对于社区的赢利模式,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请给些见解,谢谢!

  23. 刚才费了大力气发的评论没有发上去(报错了),气要要死。

  24. 搞笑~

    一个网站成功了,网站头头说啥话都那么有道理了

  25. 楼上的说的没错~~~

    胜者为王的说~~

  26. 以内容作为核心,而故意忽略用户间关系的建立,这样的网站马上会遇到瓶颈,甚至是报复性下滑。这个瓶颈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发展的,如话题的匮乏,这个在垂直类网站里还是很常见的,除非他们认为UGC和用户关系无关。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竞争,话题黏性 和用户关系黏性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前者更容易被模仿被赶超,后者的门槛相对高很多.

    有种感觉,目前篱笆这么说,他们似乎有点被发展初期的繁荣冲昏了头脑。

  27. 对于产品和运营的不同 我给个自己的比喻:

    产品要作的事情就是针对将要到来的战争进行分析, 并且为将要到来的战争准备和设计武器(制定规则应该算在这个下面的) 并且向运营团队说明武器的特征。
    而运营团队要做的是,使用这些武器去达到目的,无论是通过自己上阵还是通过雇佣别人都可以。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社区管理者作的事情,应该是分在运营手段上面的,但是事实上很多的时候都是在提出武器的需求(规则),或者说是在制定一个武器。所以说这个到底应该分在什么情况下 还真的难以说清楚。

  28. 我也一直觉得有些时候信息越不对称越有东西可做。说白了,就跟越有猫腻的市场才越有钱挖的道理一样。但是做社区的过程中,实施起来不好拿捏度。看了你的见解,让我有更深的思考了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