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Junchen就连岳为松鼠会写书序的事情,说出了他博客上设计类文章越来越少的原因。和我猜测的一样,他认为“不做别说”、“看到的产品烂,并不代表是设计烂”。对于他的想法,我赞同。对于他的做法,我不赞同。
他的想法我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曾经一度缓慢更新博客也是因为这种想法,也是因为很多人说“你文章的语气我不喜欢,讨厌你总是指手划脚。讨厌你傲慢!”。后来因为三个原因让我继续保持自己对待设计的态度:
1、几乎所有说我“傲慢”的人,见了我后都说“你对待设计很‘轴’,其他的很‘随便’”。我发现自己别不是那么让人讨厌。
6 年多前,我对自己说“坚持6年作一件事情:设计。如果还不上道,再改行”。6年后我觉得自己似乎上道了,于是对自己说“要真的在一个领域有成就,就得‘偏 执’、就得‘轴’”。那就继续“傲慢”下去,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在作什么。(当然,其实我可以在写设计评论的时候委婉些,但我只能尽量。在这一点上,我没有以用户 为中心。因为担心委屈了自己,坚持不了“终身blogging”)
2、一个产品设计出来,烂就是烂。不管背后有多少不能克服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事实结果。
至少,作为一个产品设计者,对待自己的产品,我从来不会忌讳且非常欢迎批评(当然,别人身攻击)。我认为,所有产品设计者都应该是这种态度。(不管你的老板是不是,至少你应该是)有批评的时候,我会很重视,也可能会向批评者解释,但一定不是找原因,而是找解决办法。
我们很需要kimi这种blogger,作为阿里巴巴的员工,他却经常在自己的blog上公开说出阿里巴巴产品的不足,我个人很支持这种做法。“kimi来找茬”是我最喜欢的产品设计博文。对于我所参与设计的产品,欢迎所有人像kimi一样来批评,甚至更严厉的批评。只要你言之有物,只要不人身攻击。
(我打算弄一部分费用,在年终的时候,专门给认真批评过我的产品的人送点小礼物。我会在产品的界面上弄专门的意见反馈并把设计师的名字写出来,欢迎所有用户提意见)
就算是一些“已知问题”,更应该需要这种批评。批评越多,问题才越会被重视,改进的速度才会越快。比如,这个登录的验证码,我相信如果没有大家不断的批评(有些是骂),可能今天还没去掉。
作互联网,开放心态、吸收批评才能进步。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靠自己解决的问题、避讳错误,只会越错越远。
比如,前几天在面试中,我就从一个应聘者的批评里吸收到了一个好设计:我们在等待用户手机验证的页面上,提供了“修改手机号码”的便捷操作;却没有在等待邮箱验证的页面上,提供“修改邮件地址”的便捷 操作。(因为,用户可能会随便输入一个邮箱,一旦发现要验证,就直接走掉。这个时候提供修改的操作,应该可以减少流失率)
(题外话:同样的角度,我主张对ZF不停的质疑。就算没错,质疑也会使其进步。)
3、讨论、发言,使人进步。
我发现,最近三年来,我在设计上最大的进步是在作“产品设计培训”的时候,是在参与书友会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我在给别人“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给说“明白”了;我发现,我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把自己给争“明白”了;我发现,我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把自己的不坚定给说服了。 因为,只有在表达的时候,才是最要求自己“严谨”的,才是把问题思考到最深入的时候。
当然,UCD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论。我们要传播的也是这种思想和方法,而非设计结果。 在很多讨论中,更应该详细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说明自己判断的角度,而非结论。 如Junchen所言:我们不能以UCD的名义,把弱势者技术性击倒。
最近,支付宝需要大量引进产品设计人员,被我面试的同学会发现我根本不关注他们的简历,也并不关注他们答题的结果,面试过程就是他们在向我阐述其设计方案的过程。可以说,我只关注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想法,思考的方法,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结果如何,只有真正深入其中的人才知道。正确如否,只有用户才知道。
优秀的科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优秀的设计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
共勉。
——-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但一定不是找原因,而是找解决办法。棒!
也经常有讲别人的时候把自己讲明白了,很不错的体验。
好多设计师都以把自己的喜好当用户的感觉~
“作互联网,开放心态、吸收批评才能进步”
赞一个
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的。
同意一网谈的观点,在博客说了产品不好的话,却被上级叫删除掉,这种事相信在很多公司都会发生。
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产品外围人员看到了设计的烂,有着有效的解决办法,却无法实施。他还要扫地,倒茶,那怎么办?将解决方案直邮BOSS?贴在公司论坛?私下找产品人员提出改进建议?oh。
PS:链接似乎不对——支付宝需要大量引进产品设计人员。
应该是这个:http://uicom.net/blog/?p=798
不懂设计,但是一直在关注你的blog,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欢迎批评指正,但是当尖锐的批评袭来之后,自己可能并不能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坦然,可喜的是,你并不只是说说。
@Vincent.H 多谢,链接已经改正过来了。
我的意见是:不管能不能改,都得说。 不说,连改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态度很不错 呵呵 支持
哈哈!谢谢!谢谢!
估计今天我的博客从你这里过来的流量又会有一个新的高峰了!
互联网产品设计说实在话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自己的感觉的,不管我在做之前做了多少的努力,发布的时候,一定发现还有不少问题,甚至是很多问题。
我觉得最难的一点是:选择哪些东西去做,放弃哪些东西。产品并非是纯粹的产品,而是更多的要从公司的业务、立场、能力出发,而产品经理在这种时候,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做产品经理,我们都还是刚刚蹒跚学步呢。
优秀的科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优秀的设计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很有道理。不止是设计师,每个人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都应该这样说
无论是专业角度或者非专业角度,有人批评说明人家在关注。最希望的可能还是非专业提出的问题。如同微软请过家庭主妇做软件测试一样,有时候跳出专业的范畴完全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发现。
我觉得最难的一点是:选择哪些东西去做,放弃哪些东西。产品并非是纯粹的产品,而是更多的要从公司的业务、立场、能力出发,而产品经理在这种时候,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
KIMI这段话算是说到心坎上了,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去做产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我们天天讲UE、讲界面的美观与易用,不过有时候在公司就这么点可怜的资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的还是功能。虽然很无奈,但是自己确实尽力了。
@kimi @Ray 没错,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站在统筹全局的角度才能知道这个选择轻重缓急的挑战有多大。
不过,当轻重缓急成了处理问题的第一思考点时,我们会逐渐忘记很多不重也不急的东西,慢慢的这些东西变成了致命的点。 。。。
所以,就算有轻重缓急。 对不重也不急类东西的不断批评,同样很有价值。 起码会时刻提醒,不要忘记。
大师,你终于明白了,慢慢的,开始不讨厌你了。。。
呵呵,继续写哈。
争论出真知
批评见进步
反馈明error
在这一点上,我没有以用户 为中心。因为担心委屈了自己,坚持不了“终身blogging”
个人认为,blog就是自己的,必须坚持自己的风格而不去迎合读者,不然大家都不舒服。因为有“我”才有“我的blog”,没有“我”,那个blog就什么也不是,至少它不是“我的”。
忠言逆耳,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好的背景或个人魅力,我觉得很难坚持到最后。
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这种态度。
转载在自己的博客上。
不错不错!
能坚持下来的
这个人就不简单!
感觉如果一直以这种谦虚的态度行进的话,一定会成功,但是往往中国的很多商家只能关注好的,不能听到差的.再者考虑到一点,怕影响销售.
所以真正能做到把坏的也贴在自己站上的少之又少.感觉目前中国的市场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至少目前这种大环境下,还处在一种只能听到好的表扬,不能接受坏的指责的份上.
支持。
只要认真思考过,选择我想都是有他的条件限制。
对于设计,仔细想过就好。
优秀的设计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
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是这么想的”就是比“我不知道”效果来得好。
对于junchen的“技术性击倒”论,个人认为过于消极了,其实理论没什么不好,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工作中总结理论。
粗俗点说,就是优秀的设计师常常得先把一些概念理论放自己口里咬碎了、嚼烂了,再吐出来(用通俗的语言)喂到老板(或XXX)嘴里才行……(表说我恶心)
设计师要客观,但是设计师更应该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产品设计师,否则我真不知道产品最终会成什么样子。
作互联网,开放心态、吸收批评才能进步。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靠自己解决的问题、避讳错误,只会越错越远。
极为赞同这句话~
产品设计中,提升用户体验往往做的是更进一步,是完善而不是创造。既然“不重也不急”,开发过程中就延后考虑了。有它很好,没有其实也可以~
比如,是否需要对填写的链接进行确认,避免用户填写/复制/粘贴时 字符有错导致链接无效。——不知道文章中之前链接不对的原因是什么,由于这里发评论时 填写了网站链接的发言人名字是蓝色,刚好看到前面留言中 Kimi给出的个人网站链接也少写了一个字符,所以点Kimi这个名字打开的链接是无效的。
虽然不是产品设计,但很喜欢你的文章,多写啊……
你的评论 必填项没填的时候,错误提示是乱码
我发现,最近三年来,我在设计上最大的进步是在作“产品设计培训”的时候,是在参与书友会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我在给别人“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给说“明白”了;我发现,我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把自己给争“明白”了;我发现,我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把自己的不坚定给说服了。因为,只有在表达的时候,才是最要求自己“严谨”的,才是把问题思考到最深入的时候。
同感~ 在跟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在跟大家一起分享设计经验的时候~ 都会遇到表达和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 有的时候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自己更坚定自己的想法~~
淘宝是你们吗.有些地方用的确实不爽,想提一下,却没地方提.
重新读了一下。教育了我,我也要坚持写博了。
我发现,最近三年来,我在设计上最大的进步是在作“产品设计培训”的时候,是在参与书友会讨论的时候。
教是最好的学。
松鼠会是个不错的地方,我天天在那边逛,和这边一样,天天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