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是否需要相联?
别来无恙是个让人喜欢的网站。立意上很有想法。但产品设计上却未能让人耳目一新。
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全社会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体的重要。高速发展的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很忙,特别是面对不能直接赚钱的事情时会更忙,“锻炼身体”已经成了一种奢侈,“锻炼”之外保护身体健康的方式方法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往往最早深刻发现社会需求的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史玉柱和他的脑白金就是其中之一,满世界的保健品广告、中医按摩也都说明了这个需求的庞大。
其实,我们更需要真正有价值的对健康有益的产品、信息、服务,而不只是能拿来当作“礼品”的自来水加安眠药。
中国人最大的困难不是吃饭和住房,而是看病。民间说“黑狗白狼眼镜蛇”,白狼即穿白大褂的“天使”。能看得起病的人实在不多。
所以,当有一个网站可以告诉我某个医院怎么样,坑不坑人误不误人,我很欢迎。因为我们更需要这种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的评级和口碑,草根的评论让我们觉得更可信。当然,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样的医院可以治疗,什么样的医院擅长治疗什么病,这些都同样需要…
由于亚健康状态,由于看病难。现如今几乎每个城市家庭都有自己的“药箱”,虽然那些药依然是很昂贵的(所谓昂贵,指药商的暴利),但他们更需要健康。什么样的药治什么病他们大概知道,但有什么副作用,效果如何,价格怎么样,他们其实并不非常了解。而药品的介绍同样是并没有我们需要的那么详细。我们需要关于药的信息。
上面的这些描述,正是当我第一眼看到别来无恙这个网站时期望他能帮我解决的问题。也许,这也会是别来无恙最应该帮助用户解决的核心需求。似乎目前国内互联网上这样的产品还是空白,似乎我们一直在期待这种产品的出现。(当然并不是一个漫骂医生和医院的坟场,患者离不开医生和医院,哪怕再恨)
我们需要别来无恙这样一个产品。帮助我掌握健康知识。我很关心和我同样职业、同样生活习惯、同样嗜好、同一个城市、同样年龄、同样..的人,他们是怎么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他们最常见的疾病是什么、如何预防,他们最近容易得什么病、我该如何防治…
Facebook在大洋彼岸的成功,害了中国的一代网站和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几乎所有新成立的社区网站,上去就是“添加好友”、“打个招呼”、“关注这个用户”之类的没有更多实质价值的“社交行为”。
别来无恙这个立意点很有想法的网站似乎也未能例外,在它的首页上“最近大家很关心谁”和“什么人人最乐于分享信息”竟然要优先于“用户对于健康知识的最新评论”和“用户在讨论组里对于健康只是的分享”。让我不禁开始疑问:“这个网站到底是让我获取更多健康信息的还是让我找同病相怜的人交友的?”
难道我真的需要跟同病相怜的人交友?
不,我认为“同病相怜”在这个时候是一个伪逻辑。两个同样失恋的人可能很“相怜”然后交友甚至“相恋”;两个在同一个火车上受同一个男人欺骗的女人可能很“相怜”很可能成为好友;两个看同一本书的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可以成为好友;…
两个得了同一种病的人确实有共同话题,但是否有“相怜”的交友需求?值得疑问(非常见病除外)。比如,不可否认两个同样有颈椎病的人可以有共同话题,但真的不需要和对方成为什么“朋友”。
在这个网站上,我对于另外一群/个人的关注是我们有可能存在同样的健康威胁、需要同样的健康帮助,他的健康知识对我很重要(欢迎加入IT民工小组)。至于他们和我是不是好朋友,我不关心,也不重要。
所以,我认为如何挖掘不同用户的共同特征,如何让有共同特征的用户可以分享和交流同样需要的健康知识,是这个网站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什么人和什么人之间是不是好友”,“什么人慰问了什么人一下”,“什么好友在线”,“什么人在关注我”等等这种基于关系的交友行为。 也许加个医院的地图,加个药品的价格范围,给疾病加上相关的药和医院,给药加上相关的疾病会更有意义。
或者说,我认为别来无恙这个网站更要挖掘的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人只是信息的一种载体而已。这个网站的基础不是社区,起码不是SNS类社区。将来是不是不好说,至少现在不应该是。现在更需要的应该是让用户来贡献内容,而非交友。有没有好友这个功能都不重要,就算我在这里一个好友也没有,但可以让我知道“我这种状况的人应该如何注意健康”我会很经常来。所以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加了更多的交友信息和交友功能,只会更加稀释健康信息本身的比例和关注度。
把能给帮助人们的信息积累好了,社区可能自然就起来了,不一定是有着“好友关系”的社区。
另外,
1、这个网站上“疾病”、“医院”、“药品”、“病历”、“讨论组”,应该是几个关联和交叉性非常强的栏目,信息在这里面应该是充分交叉的,而不是独立统计和计算。 所以在页面右侧的辅助信息应该统一统计而非独立统计。在“疾病”里统计一个“最新/最热”疾病没有意义,整站的“最新/最热”疾病会更好。
2、这个网站其实可以多在区域性上作一些努力,北方人在春天和南方人在春天常患的疾病应该是不一样的。用户更需要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最近流行病是什么。
.
.
广告时间:
1、求OmniGraffle Pro 5.0 注册码
2、新一代“商品搜索引擎”求贤若渴 ,推荐这个公司。
我期待Google health,强大搜索引擎加宏观病例库!
网站的立意很有意思。
白鸦这个标题现在也颇有水准了,把同病相怜通假到“相联”再继续阐述,不错!
不过,说起来,这个网站走的不还是一个圈子的模式吗?某些有共同的话题(看病)的人圈在一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或者感受。包括看这个病的时候被某某医院宰了,或者被某个医生救死扶伤了,上来感激一下,比如可能再说些生活小窍门,什么地方的药比较便宜,今天有个小毛病了用什么药就好了等等….
这些可不可以看成是细化了的圈子?或者是一个细化的交友网站?交友网站大家多数是在找MM这个网站大家在找病友,找病友的好处是大家以前有了共同的话题了,再继续切入也更方便。
看的第一眼想起了豆瓣,近似的模式不同的内容
互联网其实就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映射
人以群分是互联网不变的真理
以前的论坛板块现在现在的WEB2.0类网站的圈子
都是一样的东西
只不过展示的形式有所变化
2、这个网站其实可以多在区域性上作一些努力,北方人在春天和南方人在春天常患的疾病应该是不一样的。用户更需要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最近流行病是什么。
————————————–
特别赞同这一点,而且本身去医院看病来讲,地域性就很强。北京人不会对任何一家上海的医院感兴趣
黑狗和眼镜蛇分别指什么呢?
楼上不要误导我,不和谐的话俺不说。 想知道可以自己Google。
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让我感觉到其实当前的SNS方向不应该只停留在IT服务,而更应该向传统行业迈进。
有时间的话希望能够看下我关于你这个文章所引发的感悟,http://www.toti.cn/archives/393.html,希望能够得到你宝贵的意见
其实,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做医疗评价只有死路一条。我更看好y.china.com.cn这样的东西,不过病历倒是一个亮点。
把能给帮助人们的信息积累好了,社区可能自然就起来了 赞同这句话
社区的交互 是建立在信息的交互过程中
但是如果一个网站的有web2.0的元素 又有非web2.0的元素 二者如何共存和发展?
这是我现在比较头疼的问题
补充一句 对于建站 我不是专业的
来你博客 也是为了充电~这两天看了很多文章 启发很大
网站还可以啊,嘿嘿
刚去注册了一个帐号“Raymond_”,搜索了“上海东方医院” 惊讶的发现也有个叫Raymond的在二楼进行了回复。
http://bielaiwuyang.com/Hospital/100867
引发了一个小问题:昵称是否必须加下划线?如果用户注册的时候出现昵称重复,加了下划线的用户和不加的用户,很容易分不清谁是谁…
还有网站的颜色太“亮”了,看起来有点累眼…
又学到了点东西 嘿嘿
我个人认为作为医药这块的东西.什么交互啊,怎么互动啊..都不应该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它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一个叫医药之类的站点.给人一进去.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网站上的这些信息我到底应不应该相信,毕竟医病防治不是小事.那这点应该是网友们更应该关心的的一点吧..如果这里看的东西不够真实不够权威的话,用这站点上的方法或者配方有可能就断送一个人的生命了.毕竟医疗防治这块的东西还是比较严肃的东西..其他东西我想都不能排在这点之上吧..
你要的Omni
http://www.macgood.com/thread-13659-1-1.html
这是RC1, 最终版没破呢。
答案是同病需要相连
但这个连不是单单看做人与人的互联,单线的,而是类似于贴吧那样圈子,物以类别,人以群分吗,相同症状的人更需要这种信息的交流,而网站建设也应重在用户信息间的共享,而不是心与心的相交。重点不是这个人叫什么发表啥而是
这个人是否跟我同病,我才考虑是否要跟他相连。
不过网站在建设平台和信息共享过程中,应该时刻告诉用户:信息只供参考,有病要上医院,否则后果自负。
汗!这不是“医疗版”的豆瓣吗…?
个人健康信息,有些是比较隐私的,不易像社区那样公开。比如乙肝,很多人都不愿意公开,这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求职、学习、婚姻等等,可以说对于他们来说很痛苦,痛苦的不是病本身,而是歧视。所以健康信息是否要这样在网上“晒”,我持否定态度。
如果是了解医疗信息,前段时间我看牙,找了一个不错的网站,“好大夫”(http://www.haodf.com/),这个网站对医患之间的需求做的很到位,至少我在上面找好的牙医上给了我不错的体验。对医院的科室,病情的导航,可以使你很方便的找到适合你的医院和科室,同时提供门诊时间信息,做诊的大夫信息,挂号是否方便,如果是专家号,不好挂,大概你需要提前多长时间才能挂上号,都有比较好的信息,而且基本上是按患者需求的顺序安排的信息构架。
PS.我不是打广告呀,前段看牙,这个网站给我印象确实很深。
还没细看“别来无恙”这个网站,不多做评价。
但正如白鸦所说,应该专注信息与信息的关系才是目前最符合人的实际需求的。
同病很能相联(排除无关小病痛)
病人的心理很微妙。以我曾病重的母亲来说,生病后主要有以下特征:
1. 远离几乎所有朋友(因为不想朋友看到现在的样子),而只愿意和一些同样有病的人来往。
2. 对一切有关该病的信息感兴趣,无论广告看起来有多假,都要试试。
3. 喜欢和患同样的病的人沟通,正方偏方等等等等。
3. 喜欢了解别的病人的信息,喜欢跟生病的人沟通,因为觉得我们正常的人没办法了解她。
4. 我妈的那些病友同样如此,而不是我妈一个人这样….
5. 老妈病好了,开始接触正常人了,慢慢远离病友了….
当然,得不同的病的人的反应不一样,那些得不方便说出口的病人会选择沉默。
打开“别来无恙”网站后,
第一眼的感觉是“豆瓣”,到处逛逛后发现,还是像豆瓣。
白鸦讲得挺好的。
受益啦
[…] 白鸦 老师说到国内的一系列类facebook时是这么说的:几乎所有新成立的社区网站,上去就是“添加好友”、“打个招呼”、“关注这个用户”之类的没有更多 实质价值的“社交行为”。这个开心网看来还是逃不了这几样,“添加好友”、“动他一下”之后呢?还玩什么?开心网不像豆瓣那 样可以由用户生产内容并可由此 来互相连结用户关系,没有内容,这是致命伤。添加组件算是一个挺棒的切入点,但是除了几个模块有点“长期作用”外(音乐、网盘、电影等)几乎都是一些一次 性的小游戏工具,这些工具玩过之后呢?再开发更多的小组件继续玩?显然不可能这样。现在我刚注册可以花2、3个小时把这个站玩个遍(和菜头说“以FUN为 主”这点还是比较对的),什么时候我会再回来玩个2、3小时呢?或者说能像豆瓣用户那样时常就呆在这玩下去?照这样的情况我看可能性不大。还是因为没有内 容。光靠着朋友关系玩下去?算了吧。而且这里的朋友关系似乎也没有什么交流的实质内容。就像前一阵上线的一起网,开始两三天新鲜劲儿过了之后我就几乎忘了 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