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用户体验的这两年
国内网站真正流行并重视用户体验不超过两年,我相信大部分从业者的研究资历也仅限于此。区别在于,因功底和个体差异影响到的对新概念的理解突破,我的经历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
概念理解:用户体验 —— 以用户为中心 —— 交互设计 —— 信息架构
实践操作:目标 —— 流程 —— 方法 —— 交付物 —— 产品管理
2005年初,在Google搜索结果里链接到的UIGarden第一次看到“用户体验”,那会儿的真实感受,就是作为互联网用户的我们,终于有人关心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常上的那几个网站的设计师拎过来,海扁一顿。
到现在为止,“用户体验”还是最热的口头禅。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词深得人心、朗朗上口,只要说的时候表情严肃点,形象就很专业了(屡试不爽),而且还绝对挑不出逻辑错误。其实就是看似石破天惊,仔细推敲等于啥也没说的典型。
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我开始试图去了解我们的用户,尝试“以用户为中心”。虽然我不知道用户是谁,但有个基本原则,我是互联网用户,如果我自己都没有满意,凭什么让我的用户满意。老朋友白鸦、臭鱼他们也是这个阶段认识的,那会儿能写的知音很少,几个人凑一块儿,除了抱怨更多的是感慨。
很快,我发现对于操作级的用户体验,绝大部分的用户感受是相通的,反正就是“避免麻烦和制造方便”两个角度,后来才知道这门学问叫“交互设计”。于是在交互思想的引导下,做了很多功课,因为我必须去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体验好?从一个点深入下去,可以拖出来很多东西。
交互交互,显然至少得两个对象,我喜欢用“回合”这个词来量化。比如我用鼠标碰到了某个链接,然后它下划线消失了,这个回合的概念就是我打招呼别人答应。我们都知道,两个人交往,最可恶的就是不表态,不接招也就没破绽。
可能大部分从业者了解用户体验,都是通过“交互设计”的概念。而且在国内流行的相关专业书籍里,也是交互设计占的比例和质量最高,比如《About Face》等重量级权威著作。但是在实践几个阶段后,我慢慢发现,交互设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设计分类的操作模式,交互其实很简单,真正的难点在于拿什么来交互?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2006年初,偶然写了篇Yahoo!的项目工作流程介绍欧洲流程,同行反应出奇的强烈。因为在此之前,大家的意识基本局限在网站只有前后台之分,再细点前台还有结构、表现、行为之分,但都没有上升到产品的高度,也就是说还没有系统理论做支撑。
也是在这份Yahoo!欧洲流程里,我注意并意识到“信息架构”的重要性。查阅大量资料后,5月份写了篇网站的信息架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不清楚如何把这门综合学科的思想落实到产品概念,与交互如何协作和迭代?如何呈现?
再往后就是漫长的实践过程,优化方法并提高效率。看书除了能见见世面,更重要的是验证自己的想法。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想清楚为什么,比如最近读的这本《用户体验的要素》,对结构层主要是清晰我的理解,对框架层几乎是重建知识结构,之前的认识太浅散。
曾经设想过某种产品文档的来保证设计实施,贯穿到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模式中。因为不管信息架构还是交互设计,结果都会落实到交付物,不然无法把设计结果传达给其他人,也就是说工作无法量化。
线性流程没有高低之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是说就得否认别人的工作成果,因为我们是团队。各位或许不知道自己的强项,但一定要明白最适合做什么。同样的道理,理解概念不应该尽量扩大一个点,而是搞清楚这个点在整体当中的位置。曾经不管是对搜索引擎优化的偏见,还是对交互设计的怀疑,都源于此,精确定位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分工协作。
最后,回到2004年讨论《网站重构》的时候,Web Standards提倡的全兼容无障碍,其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思想的一种实施,也讲究用户体验。类似的话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我们大家都没有参透。
11月 26th, 2007 at 12:34
好文,收藏至20ju.com
11月 26th, 2007 at 20:27
新浪早在2000年初就成立了规模不小UE团队,国内第一家真正做UE工作和研究的团队:)
11月 26th, 2007 at 21:03
真正产品概念是在web2.0之后的事,真正意义的用户体验,自然也建立在此基础上。
国内第一批web designer是在1999和2000年前后,那会儿做网页的都没几个人。《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成书于2002年,在美国流行也是2003年之后的事情了。
新浪传说很早就有这样的团队,不过说实话,似乎没看到什么成绩,包括一些其他所谓的大公司。这年头,资历真的不算什么,呵呵。
11月 26th, 2007 at 22:43
千鸟很有进步……
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UCD少有的不空想社会主义的人,哈哈哈
11月 27th, 2007 at 3:21
千鸟,最后一段的“web stands”写错了吧?
应该是 Web Standards.
望修改,以正视听:)
11月 27th, 2007 at 9:14
国内也开始慢慢重视用户体验了,这是个好兆头
11月 27th, 2007 at 10:18
@wayne
国内的web2.0只是一个进程标志,和技术发展无必然联系。国外做网站设计要早点,好像是95, 96年左右,如此算来,国内发展也挺正常的。
@则名
恩,愚蠢了一回,谢谢。
11月 27th, 2007 at 12:38
老雪:
是么?!
12月 6th, 2007 at 10:45
千鸟的博客怎么打不开了 :(
"It Works!"
12月 6th, 2007 at 13:35
博客在到处流浪,请稍等一两天。
12月 10th, 2007 at 16:1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月 17th, 2007 at 18:19
我一直觉得用户体验这个东西很难讲。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而习惯都是养成的。就象语言一样,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讲哪个字要那样讲。因此我对网站方面的用户体验的理解就是:
找一个大网站,学习他们的方法,然后在加上点人性化设计。
因为他们的用户群最多,人们也早就习惯了他们的方式。所以借鉴他们的基本体验方式,然后再改进下。
最早制定规则的人可以不需要用户体验(当然有的话,更好)。我的理解。
可能是我比较菜,刚开始学做网页。还是菜鸟级别
12月 24th, 2007 at 15:13
当我们的设计非常易用的时候就让用户来适应我们的设计,而不是让他继续以前的习惯,就像设计出好的房间结构,让用户来适应新的生活一样。以前他们只有小的客厅,小的厨房,大卧室,当他们有大客厅大厨房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也不错,比原来更舒服了。
6月 8th, 2008 at 23:21
有点意思。。
6月 18th, 2010 at 14:22
[…] 与用 户体验的这两年6页 […]
10月 27th, 2011 at 13:41
[…] 与用户体验的这两年 http://ucdchina.com/blog/?p=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