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angela.ucdchina.com/?p=83 |
||
这几天Reader里大批关于装不装用户的文章涌现,前因后果不再赘述,随便溜了几篇,个人觉得这种争论没什么意义。目的其实都是想了解用户,具体到用什么方法,一方面受客观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跟设计师的个人习惯有关。 我没有假装过用户,因为我装不像。我更习惯(或擅长)于观察、聆听,从而发现规律、分析结果。在需要了解用户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用户,对他们的行为和相关参数进行为期两到三周的跟踪,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趋势。 所以呢,我很是佩服那些成天泡在各种各样互联网产品里当小白鼠的试验者们,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情绪。反过来讲,过于投入地关注细节,往往会导致对趋势的把握不够,从而失去对整体的、清醒的判断。 因此任何方法都是双面刃,关键还得看组合拳怎么打。定性、定量方法互补,用户观点和行为互补,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单独讨论是不是要“装成用户”,就成了为了争论而争论──俗称:“抬杠”。 说到这儿,我又忍不住想画一个矩阵,这种十字架似的分析工具很是好用,我简直爱不释手。每逢头脑不清楚或争议很大的时候,画一个表,甚至列一个SWOT,都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的好方法。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深入了解和试用,什么样的产品不需要,《自己设计自己用》里对“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做了比较中肯的分析,另外我还想补充的是,“细节”和“整体”也是因素之一,在使用过程中,设计师多半都能发现与任务、流程、界面有关的问题,因而“把自己当成用户去使用产品”更适合用来解决细节问题。对于更深层次的需求,即使每天16个小时都泡在网里,也不一定能发现。 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正如用户调研方法一样,《我要如何了解“她”》里有简单的分析,“装用户”也许可以补充到那个图里作为一种“定性方法”来使用。那可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师自己发明的、实践证明有用有效的土办法呢。 不管怎么样,用户的地位可算是蒸蒸日上了,这绝对是一大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