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次书友会,我们讨论着讨论着就说到了设计的“终极目标”: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里的想要什么,应该更多的是指期望。需求和期望的联系和区别,Angela 的设计的价值里解释的比较清楚,我想补充的是:期望,是需求的多种实体。
其实,我很少“关注”需求和期望,在设计过程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很直接的两点:a) 用户有什么问题? b) 我们怎么去解决?(一般在前面会加上谁是用户,不过跟本文不太相关,就略了)。前者主要是结合问题去发现动机(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也能理解为需求),而 后者主要就是用一些设计方法去摆平。问题、动机、解决方法,形成了一个三角。这三者相互制约着,三者都有可能分析错误,但三者同时错误的几率不高。当这三 者都能说通的时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应该有很多的设计师同行,按着用户的想法(期望)来设计产品,测试期间满意度也甚高,但之后呢,用户又不买帐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 章,把设计师比作侦探,把用户比作嫌疑人。如果找不出犯罪动机,那么一件案子是不完美的。设计同样如此。准确、合理的动机,往往比知道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期 望来的影响更大,就像是用户有个小把柄落在自己手上一样。有了动机,需求和期望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设计才是100%的设计。
期望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来自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个例子,消费者购买1/4 in的电钻,并不是为了获得电钻或部件本身,而是为了获得1/4 in的孔眼。在这里,要获得1/4 in孔眼是消费动机,如果在消费者的个人经历中并不知道有电钻这个产品,那么不会产生要电钻这个期望,他的期望可能是找一个接近1/4 in的起子、尖锐物等等,DIY出1/4 in的孔眼。有一期书友会话题是“排序”,在南京会场讨论过程中,我坚持一点是:因为用户想要排序(因为排序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我们设计了 排序。这里的“想要排序”就是指期望了,但从动机角度讲,可能是想找到某项信息、获得各项信息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营销角度讲,可以从更好、更高效的满足期望来作为切入点,而不是局限于目前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让用户知道,通过搜索(只是假设,具体还得看 如何设计)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找到某项信息”,那么这个营销案子是成功的。所以我并不赞同Angela文中提到的“期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认为期 望是个不稳定状态,用户会倾向于选择更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再理一下思路:
- 用户(或消费者,下同)遇到了问题
- 用户要解决这个问题
- 用户根据自身经验想到了某个解决办法
- 网站或产品(或市场)提供了该解决办法或更好的解决办法
- 用户使用该网站或产品(发生消费行为)
大家看看每一步对应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