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D(User Centered Design)打破了长期以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忽略甚至漠视用户的局面,它所提倡的“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设计”,就是要求产品设计人员从内心把用户的需求置于一切需求之上。
人物角色(Personas)作为UCD方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它使用的所有的手段,无一不是为了促进和巩固这个思路。
人物角色本质上可以说是“针对网站目标群体的部分真实特征的描述。”通过角色的方法,这些用户群的特征更容易记忆和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个人 认为,角色对于真实用户群,就如同可视化界面对于计算机语言一样,把晦涩难记的数据转变成了可见的、形象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内容。
所以,我们的角色,首先必须要扎根于用户研究。“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原型,代表的是一群真实的人物。人物角色概括了用户研究的发现,并使得研究成果栩 栩如生。”人物角色虽然也有艺术虚构的成分,但是如果没有证据来支持你的创作,没有人会相信这些角色代表了真实用户;如果没有人相信,人物角色在设计中就 根本起不到作用。
“要使人物角色可信,您必须要能证明以下这些事实:
1、每个角色能代表您所关注的真正用户。
2、角色的属性和描述是精确而完整的。
3、这一组角色能涵盖您所有的用户。”
第3点提到“一组”角色,也就是说,一个产品,至少需要定义两个以上的角色,其中一、两个,应该是你最重要的目标用户群,然后是次要角色,每一个角色,代表一类用户,这些角色加起来,就应该涵盖这个产品要面对的所有用户。
那么,我如何才能知道我有多少类用户呢?
UCDChina第二期的话题: (0703b)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探讨了各种用户研究的方法,而我们研究用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收集一定的数据,以进行科学的用户群细分。
可是,数据收集上来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进行角色设计了,“如果要想像一下的话,这些数据就好比一堆乱石。您的任务就是描述这群乱石堆中的不同种类的石 头。当然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做这件事。您可以以‘尺寸’为标准来给这些石头分类,然后再对每一组进行描述。您也可以以‘颜色’或‘纹理’,或者分析它们的 地质特点,然后用‘地质类别’(沉积岩、火成岩等等)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将所有的石头都分配到某一种类别之中,这正是细分要做的事。”
上面这段话,形象地说明对数据进行分类的困难之处──可用于分类的标准太多,哪一个才是你真正“可用”的呢?
在做用户研究时,你已经知道了用户个体之间的一些差异: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他们想的是什么,和他们是谁,从哪儿来等等。那么在这里,您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用户细分的时候,你所采用的那个标准是否能合理地解释用户的这些关键差异。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社区网站的某些用户选择“公开联系方式” ,而另一些则选择“保密”。那么,在细分用户群的时候,如果你想以“年龄”为标准,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年龄”是否可以解释这些用户的行为差异?很明显, 选择“保密”的用户中出现了18岁以下的用户,而“公开联系方式”的用户中,也有一些用户年龄超过了30岁,这说明年龄的差异并没有导致用户的行为差异, 这个标准就是不“可用”的。可是,当你使用“用户目标”来代替“年龄”以后,这些差异行为突然就变得很合理了,因为一种用户来访问网站只是想浏览最新信 息,而另一种用户却希望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但却很容易理解。
当你找到正确的用户分类标准以后,定义各个用户群就很容易了。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了最好玩的一部分──你给角色加入更多的细节,让他们看起来像是真实 的人群。这些细节,大部分来自于用户研究中得到的“相应用户群”的信息,而另一部分,则是经过你的一些夸张和虚构。这里有一个原则,即“让角色感觉真实更 甚于准确”,也就是说,哪怕你的用户没有说自己想买一个iPod,为了让代表这类用户的人物角色更形象,你就可以为他增加这样一个细节,只要它不影响用户 目标,又能加强用户特色。
接着,你要继续为这个角色加上姓名、照片,甚至再加上一句语录,用于表达这个角色对于产品的观点,比如,对于一个初次上网的人,你就可以给他加上一句这样的语录:“我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这能让他的个人特征更鲜明。
下面,是一个角色文档的示例,列出了这个角色所有的属性:
注:文中引号所引用的文字,均出自Steve Mulder的《The User is Always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