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 最后更新: | 文章数: 6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不确定的世界中,曾服务于我们的工具已不再那么好用。这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增加特性来吸引用户。流程上再也压榨不出效率,产品上也没有那么多缺陷。”那么,要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呢?如果你也曾经有过同样的困惑,那这本书一定有助于解决你的问题。
-
6. 读书记录(subjiect to chang... 2009-10-17 16:49
读subjiect to change这本书的记录,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书的中文名是设计的力量,应需而变。junchen翻译的,书名和我博客的主题倒挺一致的,但内涵不同。 摘录及笔记部分: 当你开始处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可能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复杂性,当逐渐深入后,发现其复杂之处后,随之而来的事很多看似很优秀但很复杂的解决方 案,其实这只是走到一半,这也是大部分人止步的地方&hel ... ...
-
5. 设计中的同理心 2009-07-16 09:43
在《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实际上一直在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同理心,如何培养同理心? 书中指出,“同理心即知道、感觉到、代入式地体验其他人的感觉、想法、经历,而自己并没有这些真实的感觉、想法、经历 ... ...
-
4. 作为战略的体验 2009-05-16 15:50
读隽辰的译作《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第二章的一个小节《新奇的陷阱》很有意思。书中举的例子是某个银行在个人业务服务网站提供天气信息(这当然是业务领导的异想天开)。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你认为银行提供这个服务有价值麽? 答案是这是个糟糕的产品设计。尽管这东西看起来应该有价值,用户怎么能不需要天气预报呢? 是的,用户需要天气预报,但是银行业务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关系 ... ...
-
3. 授之以渔——我读《应需而变》 2009-04-26 21:50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薄。这比我预想的少了份厚重。当我这几天断断续续抽空读完了此书后却也觉得这薄得合理。因为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很快,难得有人能有非常多的时间用来读书。这本书却减少了我在阅读时的心理压力。简洁的目录,扁平的内容,轻松得如同在读一个人的博客。没有复杂的目录结构,标题前也没有类似于“2.1.3”这种序号。没有那么严谨的结构,就意味着我可以随意的去阅读其中某一段我所感 ... ...
-
2. 设计的力量 2009-03-25 08:30
JJG创建的Adaptive Path聚集了一批颇具先行者气质的优秀人才,这样一帮人天天在一起,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每一小点都能给观者带来惊喜和启发。几个月前,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将其中几个人合著的《Subject to change》英文书寄给我,想听听我的看法。而就是这样一本非中文、非小说、通篇陈述个人观点、理论上应该比较枯燥的书,我居然一口气看完了三章。 头三章中,印象最深的几点: ... ...
-
1. 《Subject to Change》中文版... 2009-03-24 11:08
写在前面的话: 《Subject to Change》一书(中文名暂定为《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是 Adaptive Path 结合了他们的项目经历所著。经 Angela 推荐,我从去年7月份开始接手翻译此书,后来一直很忙,断断续续花了接近半年多时间才完成。在这边要再次向华章图书的编辑致以歉意,基本上将中文版面世时间拖后了三个月左右。 而早在07年8月时,我曾推荐过一篇文章:Ex ... ...
1-6 of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