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师的“职业病”
我常这么觉得,设计师是这个世界上最敏感、也最具情感的一群人类。说这句话,并没有所谓优越感,就像我觉得程序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逻辑的一群人一样。
如果不小心碰倒一杯可乐,可乐洒了出来,把衣服弄脏了,(设计师)往往会去想,这个杯子怎么设计才能碰不倒呢?或者碰倒了可乐不会洒出来呢?或者有没有一种布料能够避免弄脏(不吸水只是常见的一种做法)?
逛街的时候,如果脑袋里没有想其他事情,则会不由自主地去留意这个世界。比如那些灯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是蓝色的灯?应该怎样排列?应该是什么颜色?看到一个盒子,会去想为什么是这样打开?有没有更好的打开方式?是不是需要在盒子上开个小窗户呢?
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一瞬间的直觉。就像金融分析师对数字的那种敏感一样。图形设计师对颜色、大小、造型有直觉的反应,交互设计师对使用过程、易用性又特别关注。在和非同行朋友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常会感叹:那这样岂不是很累?我的回答是没有,直觉而已,也是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
Flickr 上的天天体验图片组,基本上就是“职业病”的完美呈现。从那一张张图片中,可以看出设计师们的敏感、挑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访问该图片组可能需要通过代理)
有时候思考这些问题,也并不是非要得到一个正确答案。不然那真的很累。想得出来,释怀;想不出来,一带而过。而且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很容易联想起来。
设计师的敏感是一种本能。所以我常说设计师就像是发明家(也应该是发明家),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11月 27th, 2007 at 11:44
思维体操,马克思写《资本论》累的时候就做数学分析,放松放松。
11月 27th, 2007 at 12:50
想的东西多了,说的就很少了~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1月 27th, 2007 at 13:12
早上上班路上想到一个问题:
对于发明,从无到有难还是从有到多难?
现在转到设计上,初始的设计难还是重设计难?前者要去把握,后者要去超越。
11月 27th, 2007 at 14:00
有人可以将设计师们的想法,汇聚在一起么?
虽然我们是网络上的设计师,可是对于易用的理解是互通的。我们想起来手机的缺陷和修改的方式,也许正是某个手机设计师苦苦思索想要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样的,在面对网络时,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也许在一个手机设计师的思考中就有答案。
也许Twitter是一个好的方式呢,我们可以一起这么做么。
11月 27th, 2007 at 14:40
这个病我从小就有。不过我的职业不是设计师,而是程序员。
比如小时候去宾馆大堂,看到脚底下有块玻璃,就很纳闷为什么脚底下的大片地砖中间间隙放了几格玻璃,问大人们都不知道。后来抬头一看每块玻璃的上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吊灯。所以我就说:原来玻璃是反光用的,这样整个大堂就更亮了。虽然不知道当时设计师设计的目的是否如此,还是仅仅巧合。但是我真的是很希望能问问看这个设计师。不知道有人认识没有,就是上海商城,现在的波特曼大酒店。那年我还在上初中,85 86年左右。
还有就是看到长方形的东西,比如电视机,就会在脑子里画一根对角线,老想着要把对角连起来。而且要一开始就选准角度,选错了,就重连。
呵呵,不知道有人和我有过一样的经历没,小时候 :P
11月 27th, 2007 at 14:45
@dysigner 不会有这种情况。反而可能的是,说的多了,做的便少了。
@koma 不必太介意这个,实际上无论是新旧,都是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alienbin 以前见过一个网站,收集“垃圾桶” 中的智慧,专门收集那些没有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创意,那些创意因为没有资金、技术支持而夭折的。
11月 27th, 2007 at 14:54
@Juno 程序员和设计师的思维有些许差异,但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也不太明显。而且职业也不能完全体现性格和思维习惯。Alan 还是 VB 之父呢。
11月 27th, 2007 at 15:10
倒不是整体的创意,而是想设计师们针对很多东西细节的相互交流,中国现在的设计师不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也许根本无门投递,可是当设计师很多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每一个问题总是能对应到某个行业去。那么是不是这样的收集会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我们每天坐车,三天两头会想起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如果汽车的设计师们能看到就好了。同理,我们每天都在上网,对与网站这个不爽那个不爽,如果网站的设计师们都在这里,这些想法就不会死在我们的脑袋里了。
呵,我还是比较理想化啊。虽然天天体验图片组理论上参与和看的人多到了一定程度,效果也是一样,但是等到我们用文章和照片整理的时候,很多思路已经不在了。或者说,这种共享方式的成本还是高了一点。禁不起天天都这么来,twitter也许是现在能想起来成本最低的方式了(其实我还是觉得成本高了,因为输入或者说话的速度都跟不上思维,何况还有拿出手机之类的大量附加工作)
11月 27th, 2007 at 16:39
收集大家的想法真是个不错的想法!
如果大家有什么手机相关的想法,欢迎Email给我,呵呵!
11月 27th, 2007 at 18:00
思想是相通的。
带个小本子,有想法就写下来。
11月 28th, 2007 at 2:51
對於這篇狠有共鳴。我也有這樣的職業病,像是吃飯刷卡付帳的時候,老是對那個盛放帳單和信用卡的黑色夾子不滿意,因為沒考慮到簽名筆的問題,常看到夾了筆合不上,或是筆掉得到處是,或是用皮筋把筆綁在旁邊的情形 (看起來有點可笑),我感覺一個好的夾子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 有安放簽名筆的空間 (有人改用了玻璃小杯,可同時放筆放卡,也可滿足第二點的條件)
2. 要讓服務員從遠處一瞥就知道顧客放沒放卡 (這點現在的夾子可滿足,豎著放卡就可以,有些碟子也還算滿足了此條件)
3. 顧客簽名了嗎?如果此夾可以有提示店家或是顧客的功能。。。(這是我的幻想…haha)
通常我跟朋友講完這一通以後,人家就說;不就是吃個飯嘛!;) 職業病啊!
11月 30th, 2007 at 11:45
flickr的相册,看个图还要开代理,我觉得非常不爽。
国内那么多相册空间没有能用的吗?
所以
1、flickr是一个非常不爽的网站。
2、你们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用户体验
12月 7th, 2007 at 16:26
哈哈,好象确实那么回事,做设计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善于发现细节的能力,思考很伟大.哈哈.
12月 24th, 2007 at 15:17
当思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也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12月 25th, 2007 at 17:54
迎合人的惯性思维设计,才是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12月 21st, 2009 at 15:47
我觉得好的设计师对于美的追究达到了一种疯狂的境界,同时设计师也是个能抓住环境特征的人。
4月 18th, 2010 at 16:12
[…] 设计师的“职业病” http://ucdchina.com/blog/?p=359 […]
12月 31st, 2010 at 12:27
看完此文,我突然想哭了~就是这样一群执著追求美的人啊~
3月 13th, 2011 at 17:29
设计师都很专一,我也很专一,所以喜欢设计。
5月 25th, 2011 at 22:46
每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事情
10月 27th, 2011 at 11:09
[…] 设计师的“职业病” http://ucdchina.com/blog/?p=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