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设计
只是聊聊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网址导航 - 书友会 - 邮件组

× 关闭
我有建议/意见

主要内容

轻公司和轻产品 最后更新: | 文章数: 17

我们经常把互联网产品称为“轻产品”(快速产品响应),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如今在互联网上快速崛起的站点产品,都是走“轻产品”路线。而轻公司的最大特点便在于摆脱了旧有公司体制中的“重型”因素。

  • 17. 三字真言 2010-02-11 00:20

    不是“草-泥-马”,你们不要往那方面去想。我一直有在想“沉默用户群”的事情。所谓沉默用户群,就是在互联网上很少创造内容的人。在博客里,他们只留下空壳(或很少更新);在论坛里,他们是一群群潜水员;即便在轻松发表的社交空间里,他们也仅仅热衷于偷菜或是投票……我以前对沉默用户群下了三个定义,即没有时间发表内容,没有发表内容的才能 ... ...

  • 16. 《轻公司》之尾声:轻公司法则 2009-11-16 20:50

    2009年2月底,美国在线购物网站亚马逊发售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2,这个只能显示黑白双色的阅读器,样子老土得像从上世纪70年代研究所里爬出来,却仍然在经济危机下热销到断货。   而它的前辈Kindle 1,在2008年的总销售量约为50万台,与iPod刚面市第一年的销量近似。虽然以数码产品来说,Kindle的销售总量仍不算大,但如果从传统出版业的角度来看,50万已经是一个 ... ...

  • 15. 个性化消费的未来    2009-11-12 20:04

    如果以当红程度看,台湾歌手陈绮贞无论怎样都算不得一线明星。这个满腹才华的女歌手,从1996年出道至今,一直都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姿态出专辑,这些游走于主流和非主流边缘状态的歌曲大多由她个人填词作曲,她本人似乎也不在乎销量。   10多年来,陈绮贞的专辑也就10来张,其中还包括3张早年间她玩票性质的自费发行的专辑小样,每张限量发行1000张。也有一些专辑的发行范围很窄,比如2001年发 ... ...

  • 14. 《轻公司》第九章之:用户参与时代 2009-11-06 15:21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讨论过,当一件产品变为一件商品,它将经历从产品制造链到商品流通链的流转。产品制造链属于前端,是从创意到生产的过程;而后端则是商品流通链,是产品流通到渠道,再经由各种传播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流程。在传统的商业行为中,这个过程是单向流动的,当消费者最终得到这个产品时,无法参与到购买前的各个环节。   这是典型的由生产者控制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消费者(也就是个体)只不 ... ...

  • 13. 《轻公司》第九章之:价值共创时代 2009-11-04 17:31

    在互联网构筑的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里,消费者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和需求。他们的权力冉冉上升,这种源自消费端的力量越来越大,逐渐改变着企业的商业行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开放透明的平台里共享数据和信息,以新的商务关系形成利益联盟,每个平台成员和消费者都成为价值创造者的时代将会来临。   很多70后、80后出生的人还记得童年时的购物经历,大家总是站在供销社的柜台前,请求售货员将心仪的大 ... ...

  • 12. 《轻公司》第八章之: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变    2009-11-03 20:06

    陆正耀在汽车行业里具有双重身份,既是UAA俱乐部的创始人,也是神州租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两家企业都受到了资本圈的青睐,前者在2007年6月,美国CCAS公司、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和日本DI(DreamIncubator)投资咨询公司等,注资联合汽车俱乐部(简称UAA)1300万美元。后者在2007年获得了凯鹏华盈KPCB、美国CCAS公司和联想投资共2100万美元的风险投 ... ...

  • 11. 《轻公司》第八章之:为什么要变“重” 2009-10-31 01:25

    其实,无论是作为新物种的轻公司,还是传统企业,要快速切入到某个产业链,通常是从某个价值层面横向切入,而不是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建成一个纵向一体化的实体。只不过,互联网和IT技术的融合,为企业们提供了一个轻资产的产业链切入路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其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在不停变化,企业需要动态调整自己的策略,以保持最佳优势。   从横向平台向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或者要投资掌控价值链一些环节,每 ... ...

  • 10. B2C之番茄树停止运营的必然性:busine... 2009-10-30 11:11

    上周得知番茄树停止运营的消息,并不惊讶,因为这在我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番茄树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时不时上它的BLOG看看, 和UI/UE的同事聊聊它的WEB应用。但是,和同行及VC的朋友们聊起番茄树的时候,我总是呈否定态度,尤其是在向卖鞋的几家B2C打听过番茄树的背景 和情况之后。 我一直有个原创观点“轻电子,重商务,WEB端是表现,供应链是核心&rdquo ... ...

  • 9. 《轻公司》第七章之:案例研究:Vancl是如... 2009-10-28 17:22

    和PPG相比,VANCL更善于利用互联网,轻得更彻底。      尽管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都调低了盈利预期,但是在2008年底,创业仅一年的VANCL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却已经盈利。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VANCL的生意从零开始,销售额迅速攀升至3亿元。   这又是一个轻公司的故事。只不过,它在稳健发展,而它当年的学习对象早已黯淡。 &nbs ... ...

  • 8. 《轻公司》第七章之:重资金推广:轻公司之痛 2009-10-27 18:14

    对于那些要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这里真的是一条轻资产的渠道?   在传统零售业,当一件产品从工厂出来后,被消费者购买之前,其流通成本包括物流成本、货架成本、仓储成本、收银台等工作人员的成本,甚至超市或者卖场里的手推车成本以及停车场的成本。而互联网的商品流通成本则不必像传统零售业一样挥金如土地去抢占那些黄金旺铺,但是监控一下资金流,你会发现,它在轻资产渠道的背后 ... ...

  • 7. 《轻公司》之:失重的开放性平台 2009-10-21 17:11

    轻基因的另一个要素是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对合作伙伴开放信息,以信息换取资源,从而以非资本的手段实现高速成长。   ITAT正是得益于建立一个开放性平台,通过将渠道终端的销售信息开放给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以及提供场地的物业地产商,形成一个信息透明的利益联盟,从而以轻资产的方式快速成长。   但是,ITAT却因为市场能力缺乏,无法为合作伙伴们创造利益,最终导致这个开 ... ...

  • 6. 《轻公司》之:组织者的成功要素    2009-10-15 20:31

    对于所有欲成为轻公司或者期望培育轻基因的企业而言,像协奏曲一样组织企业的外部资源对市场进行灵活反应,是产业链和价值网络整体的“轻”。   然而,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提升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阶段,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商业平台,组织外部资源构筑成跨界的价值网络,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nb ... ...

  • 5. 《轻公司》第六章之:案例分析:小卖店的价值创... 2009-10-16 17:42

    老张在杭州文三路一栋写字楼的底层开了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卖部,经营饮料、口香糖等杂货,也给来来往往的白领们卖手机充值卡。但是从去年老张和浙江连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那些来充值的神州行手机用户只需报出自己的手机号码,老张通过自己手机里内置的程序发送一条短信给移动运营商,旋即顾客便会收到充值成功的短信。  “这对顾客来说很方便,以前他们总是找我借硬币把充值卡上的密码刮开,在 ... ...

  • 4. 《轻公司》之价值网络的编织者    2009-09-30 21:57

    BM公司高级副总裁琳达.S.桑福德在《开放性成长》的书中提到了“价值网络”,这本书要阐述的命题就是,商业趋势正在由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发生转移。 琳达认为,一个价值链和一个价值网络之间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谁处于控制地位以及与外部团体之间合作关系的性质。价值链是垂直的、线性的、固定的,而价值网络则包含多个企业,它是整合的、跨界的、快速反应的。 组建价值网络的意义在于轻 ... ...

  • 3. 为什么大公司笼罩下的创业团队,很难创造出成功...    2009-09-19 12:32

    我们经常把互联网产品称为“轻产品”(快速产品响应),不过就今天很多互联网大公司的流程来说,我们很难将自己的产品称为“轻产品”。现在我们越来越纠结复杂的流程影响了产品的快速反应,产品或者运营提出一个小小的需求,到最终这个需求变成产品或者产品改善,少则需要一周,多则个把月。有时候,我们觉得不是不能快速响应,只是困于流程过于复杂。我们不是没有创新,有时候创 ... ...

  • 2. 《轻公司》:新商务关系    2009-09-16 21:37

    现在,互联网思维和IT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传统行业,透明共享的信息机制正在被传统企业们所运用,这不仅仅改变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密切,更平等,同样地,这样的改变也出现在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因为信息的通畅,它们的合作成本得以大量降低。 处于商品流通端的传统零售业,在互联网和IT技术引发的信息机制变革中,处于创新的前沿,因为它们离市场最近,最有可能获取极具价值的市场需求等 ... ...

  • 1. 轻也不容易    2009-06-25 22:01

    2008年的6月,纽约街头,雷曼兄弟大厦底下,我抚摸着墙上石头刻的“Lehman Brothers ”,那种坚固的感觉很震撼。三个月之后,这个公司倒闭了。 那些曾在2008年漂浮在人们口中、耳中的商业思潮,绝大多数都随着雷曼兄弟的倒掉而消散了。连同那个时候写的商业书籍一样,当初的高论现在大多显得轻浮乃至滑稽。 不过,“轻公司”这本书是 ... ...

1-17 of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