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好友系列(二):我认识的Fenng

(文章于2015年6月5日发布在“白鸦”公众号)

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看你们都在写Fenng,如果我不说点啥,你们这些关于他的谈论必然是不完整的。于是,我也要说说。

2008年6月,到杭州给阿里妈妈和支付宝的产品设计团队做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内部培训。阿里妈妈的黄先生邀请我过去的,还在twitter上发了信息,于是Fenng也知道了。

第一天培训间隙,一个屌丝版张朝阳很热情的走了过来,“白鸦你好,我是Fenng”,“你好你好”,“这帮人把你找过来,总算干了点有意义的事情,晚上一起吃饭吧”,“不敢当,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忽悠你们点钱”…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不知道Fenng是谁,也没看过他的DBANotes,只是人家那么热情,我也就只好先假装“在网上认识”。交流中,我发现跟这个屌丝聊天还蛮舒服,而且他对于行业的一些看法还蛮实在。回去一百度,我靠,这个人貌似挺牛逼的,至少他blog里面关于技术的那些东西,居然可以写的通俗到我都能基本看明白。

培训结束后,阿里巴巴创始人盛一飞邀请我加盟支付宝。但因为我没啥学历,也没啥好的履历,offer一直没谈好。于是他改而邀请我到杭州的呆一个月,给了我两个人,让我帮他搞定“个人支付宝”的改版。

在这期间Fenng又找到我,“我们有个很牛的高管,支付宝里真正懂业务又做事的人,想约你聊聊,大家认识认识”。在西湖边的“淘咖啡”,我认识了今天阿里云的负责人“胡晓明”,花名孙权。一个很专业也很职业化,对业务有自己独到见解,很帅也很风流倜傥的70后帅哥。后来孙权还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家族聚会”,那是我第一次去开了十几年没有换过乐队的youtoo酒吧(现在那里是贝塔之外我最喜欢带朋友去的地方),也顺便见识了阿里的骚文化。

2008年8月,奥运期间,我在杭州呆了一个月。搞定了未来个人支付宝的雏形,郭靖很满意,于是HR又开始跟我谈offer。由于之前的不爽,我说要考虑考虑。

我找到Fenng,问他该怎么跟HR谈,Fenng说他们都很喜欢瞎操心替老板省钱,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建议我要什么级别、什么薪水、多少期权,以及一定记得要“安家费”不然他们不会主动给。后来,除了期权给的比我要的多(我那个时候是阿里股票最低的时候),其他的HR一直在砍价,还一直在找说客,孙权不断的告诉我在支付宝我能有多大空间(就在我入职的前一天,他离开支付宝去负责阿里金融,我入职的第二天他电话我“阿里金融更有前途,你换岗吧”…),黄先生不断的告诉我杭州有多舒服。

2008年10月,我到了杭州。Fenng带我认识了老苗和鲁肃,告诉我支付宝真正懂业务能搞定事情的人都是谁,因此我跟架构师们呆的时间超过了跟市场运营打交道的时间。支付业务是极其复杂的,后来我能很快对业务有所了解(只敢说有多了解,至今我都不觉得自己很懂支付业务),也得益于我经常跟技术们呆在一起。

刚去的时候我很刺头,一心只想做好事情,不顾其他人的各种KPI和利益,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劝我你这样很难混下去。中午经常和Fenng一起吃饭,最无趣的是他每次必点“土豆丝”和“干锅土豆”,而我每次都点“小炒肉”,两个人的午餐无聊透顶。但我内心里其实是在借无聊的午餐给自己打气,因为我会给他吐槽“妈的,在这公司做点事情这鸡巴难,添乱的人比帮忙的好多”,Fenng并不会劝我圆滑点,而是告诉我“别管他们,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让他们一边BB去。只要做好东西,郭靖他们认可你,这帮人能咋样”。

我能在支付宝熬过第一年,一半勇气是郭靖给的,另外一半是Fenng给的。也是他的鼓励,导致我得罪了更多的人。

2009年中,实在看不下去很多体验问题没法推进优化。我牵头成立了一个“杀虫剂小组”,Fenng和苍浪是最先响应的两个人(苍浪本来是个产品的绝好苗子,可惜后来回成都废了),这个小组差不多有十个人,来自每个不同的部门,我们每周碰头一次,把网上骂我们的问题、客服的录音问题、用研的问题放到一起碰头会诊,然后各自拿回去迅速解决。那是我真正跟Fenng开始一起“工作”,工作中的这家伙是“负能量+劳动模范”的结合体,碰头会的时候他端着电脑坐在那里不带抬头的唠叨“妈的,这个错误太二了,这个还不简单么,这个事情太蠢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一直在“不屑”和“抱怨”,同时也在准确直接的解决问题。

后来“工作”的合作越来越多,慢慢适应了他的风格,我才发现那不是一种“负能量”,只是一种“不管你感受”的习惯,就好像我开车的时候喜欢骂“傻逼,妈的会开不,撞翻你丫的,真他妈的墨迹”,坐我车的人会很害怕,其实那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如果不骂出来心里可能会不爽会影响心情,骂着骂着反倒就啥事不会有了。

2009年末的,支付宝年会,那个把“用户体验问题”作为理由,将支付宝高层都骂哭了后来都换掉了的年会。“杀虫剂小组”拿了一个总裁特别奖,领奖的时候我哽咽了很久,Fenng默默的躲在一边。领奖的是我,其实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他们。

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前面那位黄先生,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当时他是骂支付宝体验最狠的一个人,经常写blog或邮件指出支付宝的问题。Fenng经常回复他“这个问题还不是你丫当初做支付宝产品是留下的毛病,BB你回来干啊”,一边这么回复一边大家商量怎么解决黄提出的问题。Fenng总是这样一边嘴巴在得罪人,一边抬着他那痛风的鸡爪手在解决问题。

前几年Fenng一说阿里巴巴的问题,黄先生就骂他“叛徒、不感恩”,两人都闹到了微信拉黑的地步。再后来,听说去年黄先生也出来创业了,然后找到Fenng说“我终于理解你了”,两个嘴巴不饶人内心很热情的人重归于好,又快乐的在一起了。

其实Fenng的“嘴巴”不饶人,也是分人的。跟熟人在一起,他说的话跟他写的字很像,虽然没那么犀利但也经常直接刺激到你;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特别的客气,甚至害羞,曾经有位美女在跟他吃完海底捞之后跟我说“Fenng怎么那么好玩,可逗了,一点都不像他的文字。真人可好了。而且很博学多识,为人谦逊”…

2010年的某天,跟Fenng一起见了两个人,李天天和张进。因为08年也给丁香园做过培训,我跟张进在那之前就认识,那个饭局是他们相互勾搭的开始,因为怕冷场所以叫了我这个电灯泡做陪。见完之后,我们聊了一些丁香园往下发展的可能和面向大众的可能,最后,Fenng跟我说很佩服这两个人这么能坚持,熬了这么久依然保持热情实在难得,因为自己有痛风所以他天然的喜欢这个健康项目,觉得自己应该参与其中。

后来,Fenng去了丁香园。再后来,在丁香园他知道自己那不是痛风,而是“类风湿关节炎”。

上面是在支付宝认识的Fenng,接下来在说说在贝塔咖啡的他。

2009年初,杭州的“网友”们在城西实在没啥地方聚会,也实在不想总被拉去KTV(说起KTV,其实Fenng在KTV才是最有趣的,害羞、跑调,和所有程序员一样不习惯),于是我们萌生了自己做个咖啡吧的想法。

正月十五,第一次谋划做一家咖啡吧的聚会,Fenng电话里说“陪老婆在西湖看烟花呢,挤成傻逼了,来不了了”。那次聚会Fenng没有来,其他有五六个人在我城西的家里,喝掉了过年所有的酒,六到七种,几十瓶,所有人都吐了,我没有。但我昏睡了二十几个小时,因为酒精过多脑门痛痒,额头被自己迷迷糊糊的抓破,醒来时已经发炎肿了起来,去医院打针输液才消下去,也留下来额头上现在的这道疤。

后来Fenng说他幸亏没有去,因为去了他肯定是第一个倒下的。他不会喝酒。

2009年05月,小斌、坏人、我、Fenng,四个在阿里的人,加上一个离开了阿里的思践,大家做了贝塔咖啡吧。几十个股东,一半是我的朋友,三成是Fenng的朋友。大家一起做计划说说自己能拉到几个人的时候,他闷声不吭,确定股东名单的时候他拿出了一大堆。没有把握提前吹牛B的事情他不干。

他不懂的装修、店面设计、采购、谈合作和招聘,丫一点都不参与躲的远远的。需要他搞定网络,拉技术人聚会的时候,不管爽不爽他都会顶上。所有贝塔的老朋友都知道,Fenng有个很重要的职位,就是“网管”。网络不好网速有问题了,大家就电话“大辉,网络坏了”,他每次都很烦,但都迅速的跑来给搞定。而这种公共场所的网络,真的不可能好起来,于是这网管就成了不断折腾的人,乐此不疲…

后来大辉跟着丁香园搬去了滨江,于是贝塔的网络就彻底慢了起来。直到我到贝塔创建口袋通,我的合伙人“蝎子”作为第二个网管上任的时候,才又有了稳定的网络。

2011年10月21日,在贝塔闲聊。我跟大伙说“决定离开支付宝,实在忍不住想自己创业了”,其他人都劝我再仔细考虑考虑,Fenng却说了句“我帮你发条微博,说你打算去腾讯,这样估计可以拿到一笔不小的’禁业赔偿金’”。于是我还没提离职,大家就都知道“白鸦要离职去腾讯”;于是我当天提的离职,当天就被办了离职手续,而且我离职的“禁业条款”里有这么一条“不能去腾讯、快钱、银联、财付通”(请注意在财付通前面的那个“腾讯”)。办期权手续的 是位工作了N年的HR,他也跟我说“恭喜你高就了,这点股票怎么还这么在乎呢”。我告诉他们我不是要去腾讯,就是想换个状态,但没人信,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叛徒”。去年在杭州超市碰到某HR的时候,她还很惊讶的说“你回杭州了啊,深圳不是挺好吗”…

后来我确实拿了几个月的赔偿金,应该请Fenng吃顿饭的,至今没机会。

(今天先写到这里,没时间了。错别字回头改,以后有时间再写贝塔里的Fenng,和创业路上的Fenng,以及自媒体的Fenng)

好友系列(一):我认识的龙润和焦家良

(这篇文章最早于2015年6月9号发布在“白鸦”公众号,文章有点长,前面你可以读的快一点,高潮在后面)

1994年,22年前,云南省卫生厅的焦家良处长下海创业。

他先白手起家经营了一家叫“三棵树”的餐厅,后创立了盘龙云海。然后,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排毒养颜胶囊”推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品类(一时间冒出了无数个做“排毒养颜”的企业)。“排毒养颜胶囊”一个单品累计销售超过100多亿,连续畅销20多年。这个记录还在不断的被自己打破。

除了这个品牌,盘龙云海还有一笔很重要的资产是“13万个线下销售网点”,遍布全球。事实上这是一笔非常非常无价的资产。

这个销售网络的建设过程,也是个很传奇的过程。据早期盘龙云海的销售讲:当年焦董事长打开中国地图,画了几个点,上海、广州、郑州、沈阳、昆明、香港,指着地图上这些点说“从这几个城市开始,组一张大网”。于是几个年轻人背着包裹走出云南扎根每个城市,发传单、扫街、谈合作、铺广告、找代理,累了睡大街上身上盖着自己的传单,一脚一个印子在中华大地每个城市砸下一个个的连接点,盘踞大西南扑向全球的一个巨大销售网络就这么开始了。

2003年,12年前,在盘龙云海已经非常成功的时候。焦董事长又成立了“龙润”。

“龙润茶”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茶企业,港股(02898.HK)。这是一家用做药的态度做茶的公司(焦董事长是学医药的,盘龙云海也应该归属到药类。很多做的很好的茶企老板之前都是学医药做医药的,包括淘宝最大的茶叶卖家艺福堂的老板李晓军),当他们用做药的态度做茶的时候,产品做的更加踏实更加可靠,布局也更加深远。

因为有盘龙云海打下的销售网络基础,因为有做药的态度,龙润在茶企业里的领军地位很快建立。

茶行业很散很乱。大家互相骂别人不行都说自己好,整体市场规模很大但完全没有整合各自为政,每个人都可以做茶,每个作坊都可以做些小规模起来。在这个行业里想做点大正事,很难。那怕是上市,也很麻烦,比如茶企业有很多资产是茶园茶树,你真要拿这些资产去上,人家得过来一颗颗的数你有多少树长的咋样,这个想想都是很要命的。(所以,你别看龙润在港股的市值不高,那是因为上市公司“龙润茶”只是龙润集团产业的很小一部分。)

龙润集团其实不只是做茶,他们的矿产产业相当于整个香港的面积,旗下的地产项目也相当不错。最关键的是他们已经把茶延伸成茶生活,化妆品、护肤品、饮品、生活用品等。龙润还收购了一系列的其他公司,比如有悠久历史的“杨林肥酒”(一种绿色的酒,灯红酒绿说的就是这个。在有赞微商城里有卖,值得一试),比如云土豆、有你茶,新花样鲜花饼。

除了盘龙云海那样的销售网络,龙润又在全球新建了60万个零售终端,5000多家专门店。这是整个在大盘中又一次营销渠道的大大补充。

焦董事长文笔很好,也写过几本书,《管道理论》、《口碑营销》、《交叉销售》、《理想成功学》等。他说自己是个营销人,认为最好的渠道方式是“直销”,他对直销的研究很深,《理想成功学》就是一本专门讲直销的书。

2012年,3年前,在盘龙云海和龙润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们又成立了“理想集团”。2014年拿到了直销牌照,中国大西南区唯一的直销公司。

直销牌照的发放是非常谨慎的,对资金保障的要求、对企业口碑的要求都很严格,发放之前会细化到每个县级单位要签字通过,如果你公司之前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地区里有不好的记录,都无法通过。为了这个直销牌照,他们准备了十多年,做了很多基础积累。所以审批的速度才会那么快。

两年多的时间,理想集团拥有了10多万个直销员。除了盘龙云海和龙润,他们还会销售很多优质的产品,包括他们的海外产品,比如诺特参、卵磷脂、阿拉斯加深海鱼油、番茄红素液体钙等。

这个直销公司可以说是盘龙云海和龙润的再一次大升级,又一次营销的大升级,渠道的大升级。同时,他们的电商业务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个时候焦董事长的全球全渠道布局算是基本完成。

2014年,也就是一年前,“通达网络”成立。一个主攻社会化营销和渠道的互联网公司。

先是焦董事长派集团负责微信业务的明仔专门跑到成都的一个会上找到我,再后来焦董事长带着副董事长、总裁、总监到杭州有赞呆了三天,我们深入落实每个业务节点该如何进行。作为连续8年政协委员的他,在今年的两会现场,用自己的个人小店给其他委员们推销龙润茶、杨林肥酒,带来了不错的销量。并自己亲自挂帅,作为新公司的带头人,作为微小店业务的第一个店主,董事长亲自献身为有赞微小店拍了第一支广告片。

可能少数人知道开创了一个新品类的“排毒教父”名叫“焦家良”,但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样。因为焦董事长一直恪守“名企业胜于名企业家”这个理念,他从来不愿意在媒体和公众前过多露面。 这一次因为我们的合作,作为晚辈的我邀请他帮忙站台拍个广告片,他竟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说“我愿意为有赞代言”,专门留出两天的繁忙时间拍了这个广告片。 并且帮助这个片子的宣传。因为他说“这是我们的使命,为新的时代代言是件荣耀的事情”。

是的,龙润开始了又一次营销渠道的升级。使用有赞微商城、有赞微小店,和有赞“全员开店”的解决方案,让万名员工、十万直销员、百万销售网点的职员、几百万的会员,同时参与产品的传播和销售。

至于具体在怎么升级,至于这里有多大的想象空间,我是想想就怕了,读到这里你能感受到吗?如果还没概念,可以花一分多钟看看下面这个由焦董事长代言的广告片,也是我们在央视新闻联播前投放的广告片。看完自己脑补一下。

最后的补充:

当然,龙润这次渠道的升级并不会很简单,过程的挑战肯定会很大。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难题:

1、新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利益分配;

2、有赞这样创新的信息化系统支持;

3、直接亲自面对消费者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

4、每个销售员的培训和考核和激励机制;

5、新的虚拟化的“公司”,以及这家公司里不同于以往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管理方式;

6、人才。

有赞有几百家这样的企业在做“全员开店”。上周末,我们组织了30家龙润这种规模的企业,在杭州开了个闭门的“总裁研讨会”,老板们一共列出了47个具体问题。我们两天一夜36个小时连轴头脑风暴和分析,才算是让自己有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龙润只是一个案例,小案例,更多的每一个传统企业都必须面对已经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就是传播者,就是销售者,每个员工和会员都是企业的传播者和销售者。

而每一个要去这样升级的要“+互联网”的传统企业,都会面对,都要面对,上面的那6个大问题,和我们研讨会上遇到的47个具体问题。

如果为了逃避这些问题,你不去“+互联网”,你会死。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你会很艰难。这是一个大家不得不去做的选择。没得选择。

有赞,会跟大家一起携手前行。#与你同行,是我们的荣幸#

行业观点系列(七):硅谷之行最重要的三个收获

(这篇文章最早于2017年1月17号发布在“白鸦”公众号)

跟随混沌创业营的活动,到硅谷忙碌的呆了一周,每天三四个课程/活动,同时还要连轴解决过国内公司的一些事情,身累、心累、收获累累。

此行见到了华人物理学最优秀的科学家,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正式诺贝尔奖的大神 — 张首晟教授;最权威的政治学家福山教授; 深居硅谷,步步高、oppo和vivo的共同老板段永平;Open AI的Pieter Abbeel教授、人工智能的师祖级人物来自伯克利的jordan教授、柔性电子的发明人征服所有同学的女神科学家鲍哲南;现存最伟大的教育家充满激情和人才理念的前任斯坦福校长John老爷子;小布什的经济顾问经济学创始人Eddie Lazear教授;斯坦福最热三门课之一的Dercy Liang讲机器学习;《免费》和《长尾理论》的作者Chris Anderson(哥们现在在搞机器人,讲了云、机器人、人工智能,感觉有点英雄迟暮); 还有google X的朱佳俊、facebook人工智能的田渊栋;更重要去了Nasa和奇点大学,见到了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科学家,和最向往的学校。

更神奇的是,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是跨界的,不只是生物学、化学、人工智能、医学跨界合作,更是科学、教育、商业的跨界,他们既是学者、教授、科学家,又是企业家或者投资家。而且它们即使跨界了,依然各司其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在做什么,并没有人要创造什么商业帝国统治世界,而是想着为未来创造价值改变世界。

没有参观什么公司,也没有拍什么合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内容都是人类目前最前沿的东西。整个行程安排非常非常重。几乎全都是关于未来的一切。

当然,还是要活在当下。分享下我的作业“硅谷之行最重要的三个收获”:

1、张首晟:关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物理学家居然给我们讲人工智能,但正因为是他讲人工智能,才能够如此的深入浅出,如此的回归根本逻辑。很好的给我开了一扇窗,让我基本理解了人工智能是什么情况,尤其是对“深度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我个人来说学到这个程度,知道这个领域是什么基础原理能做到什么就够了。因为具体的事情我们的cto会去搞定。(回去之后我会再复习几遍他的课件,给我们的CTO讲一遍,然后再让他给全公司的产品设计师们讲一遍。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机器能做到什么)我要做的就是判断我们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商家的经营进行指导可以做到什么,什么时候做,就够了。(xx万活跃商家的时候,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关于每天怎么进货、什么人应该消费什么了、什么新品适合这个商家、如何管理自己的资产、如何配置员工等等我们都可以好好去做,有赞应该可以帮助典型商家省掉绝大部分库存,提高10倍的经营效率,同时省掉一半的广告费)

2、段永平: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

段的状态已经超脱了。他说:做正确的事最重要,至于怎么把事情做对迟早可以学会。我负责帮忙看是不是正确的事,赚该赚的钱做对客户有价值的事情不走歪路,兄弟们更知道怎么把事情做对。应该容忍兄弟们在做着对的事情,但把事情做错了,因为就算自己去做也经常会做错;但是不能接受做错的事情。选人先看是否合适,尤其是文化匹配,再看是否合格;放权的过程:指导、授权,再放权。
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好的启发,难以用言语来深刻表达。

3、小布什的经济顾问:GDP是最重要的。

我问他:中国进口只有10万亿,每年还下降超过10%。中国电子商务有四万亿,每年增长25%,三年后海淘占掉这里面的30%不会有问题。电子商务海淘的能力是很惊人的。所以,马云跟川普说中国已经从生产大国到了消费大国,我帮你把美国的东西卖到中国,让中国的消费者买你们的东西让那个中国的商人进你们的货,为你们创造更多就业,这个说法应该会很受欢迎。

他说:川普不懂,消费没有生产力重要,能做出来更好的东西是最关键的。他被马云忽悠了,那些没那么重要。然后,巴拉巴拉用一堆过往的描述来论证他这个观点。

由此,我觉得最牛逼的经济学家,面对互联网时代,面对中国人凶猛的买买买,也会是懵逼的,他不懂我们的购买能力和威力。就好像董明珠说雷军你会卖没用,我不给你生产你就不行了,我们没法说董错了,只能说她不懂这个时代,虽然她做制造也很牛逼、很重要。

另外,作为人事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调整激励机制以后,你会发现现有员工的变化,最重要是招进来的人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招进来的新人”这个说法让我突然明白很多事情,比如关于招人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聪明 皮实 要性”,应该同时花精力回到最早“试用期工资低,过了试用期猛涨。用来过滤太短见的人”这类反人性的做法上(现在估计不合适用工资来干这事了,可以想别的温柔点的方案),用新的某种激励机制做为底层筛选人的方法,找到真正能一起走更远的人。

4、斯坦福的前任校长应该是现存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讲了很多人才的重要性。有些启发,但现在不知道如何表达。估计未来我们建设开放生态的时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思维。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见识了硅谷已经远远离开了互联网应用,走过了大数据基础积累和云计算的基础部署,开始逐步迈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机器人时代。我们以为基于中国的人口足够大和市场需求足够丰富,我们在互联网应用上在逐步赶超美国,但我们估计错了,因为人家已经换一个跑道了。 等我们规模化盈利以后我很想在硅谷搞一个研发中心,好好搞搞机器的深度学习,这个未来对商家的经营应该非常有价值。

不敢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因为真的只是开了眼界。李善友教授说“这次我们的目的是为大家的思考开一扇窗”,的确,每个科学教、教授,都是一扇窗,非常好非常好的一扇窗,相信未来的许多年后都会影响着我的眼界和思维。也许我确实也不需要别人塞给我更多具体的技巧和战术,更需要有人帮我给自己的思想洗洗澡,从更加底层的逻辑思考自我价值、思考商业。

感谢过去的一周。

行业观点系列(六):“小程序”是什么

(文章最早发布于2016年12月11号的“白鸦”公众号)

很多人说小程序是轻应用,小程序会抢走appstore的利益(似乎连苹果也这么愚蠢的警觉),也有人说小程序让微信变成一个操作系统,显然这些看法太静态太局限。

如果回到去中心化的立场看,会发现小程序就是在解决app们希望解决但消费者因为使用成本过高并不买账的那些问题,那些长尾到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个小问题。因为这些小问题我们不应该也不愿意去专门装一个app来解决。

无需安装,用完即走。

说微信是个操作系统,显然也很狭隘。“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微信自己说的。

所以,微信其实就是生活。稍稍具象一点说微信就是这个社会。有朋友关系、有朋友和朋友分享的信息,一个虚拟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深入,人们在迁徙,现实世界越来越寂静,虚拟社会越来越嘈杂。微信也确实变的变得越来越重。

微信社会的嘈杂不只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好友其实并非真好友,更因为在微信这个社会中并没有真正和生活链接上。

现实世界和虚拟社会之间依然有那么一道墙,这道墙让两个社会都不舒服,小程序就是用来打掉那道墙的。

PC互联网的时候,我们通过百度找到一个服务机构或企业的官网,从而越过那道墙去试图接近现实世界。无线互联网时代这些东西失灵了,于是有了公众号的出现。但是,用一个信息聊天窗口蹩脚的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有个小程序。他将要做到的就是现实世界和虚拟社会的融合。

小程序不是让微信变成一个操作系统,而是变成真正的社会。社会上有的这里必将都会真实的具备。

行业观点系列(五):关于“微商”的几句真话

(关于微商的几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不是全部的话,但都是真话。文章最早于2015年5月23号发布在“白鸦”公众号。)

关于“每个人都可以开店,卖自己的货”。

我们从来都知道“一个个人,把自己的商品拍张照、写点说明,分享到朋友圈,就能很好的卖出去”这件事,不! 靠! 谱!

因为,“卖东西”这件事,至少需要具备“优质货源和包装”、“仓储和运输”、“服务和售后”,而这些能力是绝大部分个人无法搞定的。

“卖自己的东西”这个市场,仅存在于部分“手艺人”和“二手转让”,大部分“手艺人”并没有自己的营销能力也缺乏信用背书得靠58同城、河狸家这样的平台去解决,“二手转让”根据淘宝和支付宝这么多年的尝试其实需求很小涉及到的品类也很窄,而且大部分需求在线下已经解决。这两个场景都是很小的,跟现实的商业比起来。属于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而如果抛开这些去说“卖东西”,那么出现假货、劣质、欺诈的可能性会很大。“信用卡套现”在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借此找到机会。

关于“囤货做微商,可以发大财”。

“微商很赚钱,可以发财,但是货源很难找。您应该花钱进货,囤一批好货,这样才能赚大钱。你看谁谁谁发财了,开豪车了…”这个说法,是骗!人!的!

这个骗法跟当初的传销几乎没有区别。当初是交钱入会,如今这种是“花钱进货才能做微商代理,才能参加培训”。屯了货,卖不出去是你能力不行,要继续参加培训,反正不是给你“退货”。

这个骗法往往上当的是两类人。第一类,工作稳定,但收入较低,没有啥存款也买不起房,看到如此不用换工作就可以赚大钱的机会,两眼放光;第二类,家庭主妇,没工作,生活有些无聊觉得自己对家庭没啥贡献。他们会被骗的到处借钱“进货”,然后货卖不出去,还不起债。

对于她们来说,买不起房子没啥收入最多是睡不着觉。而还不起债,带来的是很大心理压力,躲在被窝里哭到天亮。或者去骗其他人…

(如果我们往最恶劣的方向去想,几年前,富士康100万人,劳动量大且工作单一,员工压力大有些心里问题,某天有人扛不住跳楼了,其他心里问题大的人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释放,十几个人跟着跳。如果有一天,某媒体曝出,某家庭很幸福的微商由于还不起债… … 那么全国那么多屯着货欠着债的微商会发生什么连锁反应呢?)

也许,该立法禁止这种靠让别人“囤货”来圈钱的行为了。

关于“多级分销的微商,才是最适合企业的模式”。

除了“要不要花钱入会”,传销还有一条是“传销根据下面人头数量和这些人的经营业绩来决定你有多大的回报”。多级分销就是这个方向的第一步。

社会越来越扁平,消费者并不需要经过多级去消费一个东西,纯从销售的角度来说,多级分销对于真实销量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帮助。

另外,根据经验。但凡深陷多级分销的企业,最终关注点和精力都会深入到“如何拉更多人参与”,不管企业还是参与的分销者。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在卖货,而是“拉人”,商品卖不了。每个人都很贪婪的选择最简单又能“坐等赚钱”的事情。

所以,多级分销不仅不合法、不合理,而且还会使企业误入歧途,无法带来真正的销售。

关于“人人开店”,和“传统品牌应该用好‘在线直销’”。

随着移动社区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很多消费开始被社交行为引导,会因为别人的推荐也产生消费。

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他们有自己的影响力,在某些圈子和社交活动中是很重要的中心节点,对于消费他们也有自己的鉴别力和品味。这些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品味,引导消费,同时获取自己的利益。

“每个人都开一个自己的店”有些夸张,但一部分人通过分享自己的消费清单,通过自己对于商品的了解和鉴别能力引导消费,确实会是未来的趋势,会占据未来消费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这里面可能会有千万级别的人能以此为生,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玩玩赚点零花钱。他们不是杀熟,也不是朋友圈频繁刷屏,而是“晒品味”和“分享生活”,可能是分销可能是简单的分享,具体通过什么“功能”来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优质货源和包装”、“仓储和运输”、“服务和售后”这三个物理问题,由供货商来解决,个人只管“销售”。有技巧有技术含量的“销售”。

(2018.11.5注:三年后的厦门自媒体博览会上,我分享了《有才华的自媒体人,如何站着赚钱》,大概印证了当初这个想法。)

对于很多传统企业和品牌,尤其是有很多员工和销售终端的企业来说,利用这样的机会,建立自己的新渠道,让所有员工和会员都可以通过移动社区传播和销售公司的产品,确实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我们很有可能会走向一个“消费者也是销售者”的时代。因为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移动社区上“生活”和“消费”。

当然,不管移动社区怎么发展,不管所谓的“微商”怎么发展,一切商业都该回到商业的基本面,回到商品和服务。越是口碑时代,越是人人都能销售,越是商品和服务决定一切。越是慢慢积累,越是不能一蹴而就。

虽然这里会有很多人,浑水摸鱼获取暴利。但,管他呢,这些东西会很快被淘汰的。

行业观点系列(四):零售商们看到了新的机会

(这是给《微信思维》这本书写的推荐语,说的其实不只是这本书,我对于微电商的一些观点在里面。文章最早于2015年3月31日发布在“白鸦”公众号)

如今的零售经济走在一个怪圈。线下的商户们拼命往“最好的路段”寻找“最好的铺面”,为了“人流量”付出昂贵的房租,每个月都需要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交给房东;线上的电商卖家们拼命往电商平台的流量入口挤,每个月都需要花费高昂的“流量成本”,换回看起来还不错的“订单数量”后,自己其实并不能留下什么利润。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并没有积累下任何的顾客和资源,周而复始,“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房东”和“流量平台”把钱赚足了,商户却没剩下什么。

不仅如此,甚至越来越多的商家并没有把精力关注在“如何做好产品和服务”,而是不得不专注于“如何买到更多的流量”。更有甚者,由于“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他们不得不拼命压榨供应链和商品成本,已保证自己可以有利润。一个恶性的循环在不断加速,商家越来越难过,商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也无法受益,只有“房东”和“流量平台”非常赚钱……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让零售商们看到了新的机会,一个真正可以连接消费者的机会,靠自己努力可以拥有自己的顾客和流量的机会。互动、服务、营销、销售、传播,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在消费者玩的社区里和他们交朋友,在互动和服务过程中营销自己促进消费意向,进而达到传播和销售。不只是可以抓住自己的顾客,让他们重复消费,还可以通过顾客的进行更好的二次传播,让顾客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顾客。

围绕着“顾客”不断的“经营人”,顾客是自己的,流量是自己的,品牌是自己的,商家有了更好的利润,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消费,这就是“连接”的力量,微信的智慧。

然而,由于很多商户固化的“流量思维”,他们并能看清楚“微信营销”这条路该怎么走,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在这里“通过炒作和热点营销拉动流量,然后卖货”,忽略了“服务”和“互动”,甚至忽略了顾客的口碑。一时间各种总裁班,各种微信营销大会,大家谈论的都是如何“制造热点”。微信运营到底该怎么做?并没有人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方向。

当然,能够理解“微信思维”的企业也很多,他们通过给“粉丝”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不断的获取复购,同时还会不断的因为“粉丝口碑”带来更多的新“粉丝”和新订单。

《微信思维》这本书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画面感很强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这些企业使用微信的故事,以及具体运营思路和操作要点。这是一本很“实在”的书,读完这本书会让大家认识到“企业微信运营”的合理思路是什么,正确的方向是什么。

不过,读完这本书我也有不少的遗憾。书里讲述的都是“大企业”的案例,这些故事可以让人认清方向,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无法模仿和借鉴。很希望在下一版里能看到更多“小商户”的例子,也许那些才是《微信思维》里真正精彩的部分,因为“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行业观点系列(三):碎碎念京东和微信购物入口

(这篇文章最早于2014年8月5号发布于“白鸦”公众号)

看到京东把微信“购物”入口做成“搜索”,本想认真写篇博客说说看法,奈何时间有限,就罗列一下观点吧。

1、2008年,淘宝封杀百度,干掉了百度一半的商业价值,也奠定了淘宝今天成就霸业的基础。用户行为路径的培养和丢失,往往就在咬碎牙齿的那一念间。

2、若干年后,“微信没有把’朋友圈’拿到一级导航”将会是一个经典的,“损失了用户体验却获得了极大商业价值”的成功商业案例,而且实际上他也没损失多大的体验。手机的空间实在有限,“引导用户”是必要的产品统筹能力。

2、“购物”入口坐拥微信每天近亿的曝光(图标故意设计的那么不合群,又增加了关注率),过千万的访问。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无线购物入口。但这是一个新的用户行为,路径需要重新培养,让用户习惯性的访问,有过操作之后再次进入能明确“归属感”(在页面下面增加四个导航栏就是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归属感很强,操作性很明确)。整个来说,这像是开辟一条新航道,急不来。

3、之前首页安排了“发现推荐”、“聚划算”、“品牌折扣”,从运营策略上是蛮好的,靠精选推荐和便宜来拉动用户习惯性回访是一个常见的有效方法。但对于京东来说执行下去困难重重。京东自有商品主要是3C,POP商品难以保证质量和服务。可以想象,不管你再便宜再怎么推荐,每次打开里面都是手机电饭煲微波炉冰箱洗衣机洗头水洁厕灵,三两次之后不会再有人没事去访问了,没人会天天去看这些东西。别说培养行为路径,连本来可以习惯性看看的人都会跑掉。不用问也知道这几个月运营下来,数据上回访率必定很低。

4、把微信的“购物”入口变成搜索,是一个无奈之举。更像是一种“鸵鸟”心态。反正我也选不出什么值得你天天来的好东西,那干脆不选了,扔了搜索框,你自己来搜吧。可,问题是,谁闲着没事会跑到这里搜?今天的状态是: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晒了一个好东西,转头就打开了淘宝的app搜索一下,没人有从这里搜索一下的习惯。

5、貌似目前还是针对部分用户的灰度测试。如果真的彻底把首页变成只是一个购物搜索和其他一些小导航,京东将彻底毁掉了这个入口。

6、今天消费者想要在网上去买个什么马上就想到了淘宝,但他们对于淘宝是略有顾虑的,寻找困难、真假难辨。抛开短期的利润不说。除了3C,京东可以将自营品类再重点集中到美妆、母婴、食品、家居百货上,集中销售人类常消费的那三四百万个商品,“我这里百分百是真的,我的服务也是最好的”,在这些最经常的消费行为上,完全可以替代掉淘宝。因为今天人们的网购已经不再是个性化的人买个性化的东西,而是大众化的人在买大众化的东西。京东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和最大的线上零售物流服务商。

7、但眼前,京东有收入的压力,也有怎么用好腾讯流量的压力。主要收入来自于POP,但POP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无法控制,即使老刘口口声声说杜绝假货,一样不可能让那些投机倒把的人放弃顶风作案。卖掉了那么多的股份给腾讯,换来微信和手Q一级入口(主要是微信入口),虽然在IPO是大大提高了估值,但日子还得过回现实,这些资源怎么用好是个很大的难题。

8、在这个时候其实没什么可瞻前顾后的,如此大的基础和如此可观的资源优势,完全应该放手搞一把,搞不成功也坏不了。首先把京东自营重点做好,将人类常消费的几百万个商品包圆了;同时贴着唯品会打品牌折扣,将POP的精力都放到这里,不要多的,干掉他30%也就足够了。然后,把腾讯的流量用来重新做个平台,淘宝不是封闭吗,我就开放,越开放越好,最起码可以把水搅浑牵扯大淘宝的精力。说不定能搞大,即使搞不大,也不会更坏了。

9、单就微信这个购物入口来说。培养微信购物入口的这个时间窗口期不会很长久,目前看来已经蛮紧迫的了,如果京东不尽快有更好的动作,这个入口的价值必定会迅速衰退。不管选品多么难,运营多么麻烦,也不能做个搜索框干等着,越等就越没有,一直到再也没人访问。就算是实在选不出来好东西,那怕一天三五件超低价秒杀放在那里呢,赔着钱也能做,好歹得给消费者一个没事可以打开一下的理由。

10、微信购物肯定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入口的问题。也还是一个生态的问题,需要什么角色参与、需要消费者什么样的习惯和认知、需要平台如何的引导,等等,这里有一系列的事情。用入口给商户新流量,用平台帮助商户建立自己的客户和渠道,打造全新的平台零售生态,是一次巨大的机会。这个窗口期也不会太久。如果仅仅是入口归京东,平台归微信,两边没有深入的配合。有了入口,有了平台,恐怕也只是牛郎织女隔海相望,最终,大势难成。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