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分类“UCD”的存档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

这种”文中广告”,必死。

查看全文 »

淘宝的交易评价“有问题”

每个月都要在淘宝上花掉至少几百块钱。每一次交易都能感受到淘宝的“交易评价”设计的比较傻。
这次在买一个录音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较“轴”的卖家,终于在“评价”上引发了一场口水:

1、支付宝在交易完成之后会要求买卖双方进行互评。
(如果不评,一段时间后系统自动给出一个“好评”。但淘宝在设计上做的“好像是必须评价一样”)

查看全文 »

如何设计用户体验?

1、元旦之前受赵晨之邀作为讨论嘉宾参加了ACM组织的“人与信息社会巡讲”。

2、去之前赵晨发给了我大致的讨论提纲。咣当了好几下~
说实话,我是硬着头皮去的,因为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提纲上的每个讨论话题都可以著书立传。
不过,实际的讨论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学究。大概也是因为大家受了点我这种野里夜气的影响 :)

3、期间,赵晨介绍了IBM那边对于“可用性”、“UCD”、“用户体验”的定义:(大意)可用性是指标、用户体验是目标、UCD是思想和信仰
这句话值得不少人记住。
查看全文 »

创业公司是否需要全职设计师?

1、上篇文章说到创业公司可以没有固定的设计团队,引来了老冒更远的延伸:(大意)“创业公司别找全职设计师,好的少而且贵。应该找外包或顾问。应该所有人一起设计”。
也引来朋友私下给我写邮件:(大意)“这篇文章可能会误导一些创业公司真的把自己的设计团队砍掉,国内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不具备设计能力,如果真的没有专门设计师,一切会很糟。”

2、有必要总结一下我上文的观点:
1>设计是所有人的事情。
2>很多时候因为有了设计师,“其他人”就不再管设计的事情。于是“设计成了一个人的事情”。
3>因为创业公司很忙,于是演变成了“一个人的设计”,甚至“设计”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错误(需求理解的错误)。
4>所以,在创业公司搞一个专门的“设计部”往往效果是反面的。(这可能是中型公司PM和UE斗争的根源)
查看全文 »

创业公司没有固定设计团队,很好。

1、最近多次被不同的创业者问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现在只有两个设计,一个是互动设计,一个是美术设计;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最好需要多少人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
我的回答是:这样就挺好。不用在公司大张旗鼓的搞个“设计部”,往往搞一个团队并冠上“设计部”以后,你会发现你的产品设计反倒更糟糕了。最主要还是调动所有人一起来参与设计。再说,你们也没有那么多钱请凤毛麟角般的“好设计师”。

2、我每到一个新客户的公司,做设计的同事都对我说类似的话:“你终于来了,你不知道在我们公司这些产品的用户体验根本没法做,我们几个设计师每日每夜的苦干,还总是搞不起来…”
经过半天或者几个小时的了解以后,我常对他们说:“你们这样干不累才怪呢。干脆把‘设计部门’解散了,你们轻松而且体验可能会好起来。”

3、看了上面两条,估计有人该说我在胡扯了。
特别是一些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呆在大企业的朋友,特别是一些认为用户体验高于一切的朋友,特别是一些很棒的用户体验设计师。
查看全文 »

新功能(设计)如何上线?

1、完美利用Y、G、M三巨头之间的战争,把自己抬到百多亿身价,Facebook成了神,也成了阴魂不算的魍魉。
一夜之间多了两种神经病。一种,认定“做社区必须做成facebook这样的才有前途”,打死都要把自己的网站照着facebook的样子做。如同非得把自己的儿子整容成刘德华一样;另一种,认定所有别人做的和“用户”沾点边的东西都是在做SNS,都是在冲着facebook学或者去竞争的。草木皆兵,什么都离不开facebook。

2、15日Google Reader在其英文版本上给用户强行加入了好友分享功能
很快不只一个bloger站出来大呼:Google开始向社会化网络进军了!Google向facebook开战了!
我靠(原话),不就是在Reader上加了个分享给好友的功能吗,一个工具性产品加强互动性的一个功能升级而已!这就叫Google开始搞社会化网络了? 早呢,对于google来说互联网就是社区。
查看全文 »

如何设计广告的用户体验?


周六。据闻北服美女甚多,于是应邀去做了一个关于UED的讲座。人不多,讲的很乱,但大家听的很认真,欣慰。讲完之后回答了很多关于社区、搜索、设计的提问,印象最深的是这个问题:如何设计广告的用户体验。
我的回答:

1、广告在国内的现状很可怕,基本上已经完全被赋予了“垃圾”冠名。
究其根源:大多数人都在想办法如何把广告更大力度“推”给用户,而没有先去想“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广告”。
查看全文 »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