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一个XP使用者眼中的Windows 7 2009-01-13 22:09
我本来想将这篇文章命名为“windows 7试用报告”,但我想我没有太多资格这样命名,因为我在大多数时间用的是XP,vista没有深入使用过。只知道vista的UAC很烦人。 根据统计,浏览可能吧的人里,使用XP的占了大多数,所以如果你打算以后直接从XP升级到win7的话,可以看看我的使用感受。 (注:默认情况下任务栏在底部,没有底部dock模拟) 一、安装与 ... ...
-
设计的小事:报价的指导原则 2008-12-25 22:45
近期虽然说金融危机,大家都说生意不好做,但是我发现近期找人做设计,做网站,做推广的企业还增多了。仔细考虑也是,经济好的时候不用包装,不用广告,不用设计,东西还是卖得好,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和产品更需要包装和宣传,更需要通过视觉上吸引消费者,现在大家花钱都很小心谨慎,恨不得一分掰成两分花,自然对于产品的各方面的品质要求都提高了 - 这还得有个前提,你的产品不能涨价。 自然,有些同行朋友最近和我沟通 ... ...
-
信息安全常见误区 2012-01-04 13:03
最近安全的话题突然就爆了,几个月前我在公司内组织的安全培训的内容完全得到了验证。而稍早发的关于md5撞库和社工扫描库的博文简直就成了未卜先知。(罪过,真不是故意的,纯属巧合)。考虑到这个话题还是蛮多人在问,微博发不开,特此将一些培训中的观点整理出来,分享一下。 1. 安全是技术人员的事情 错!太多著名互联网公司因为客服,市场人员的安全意识疏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安全意识必须是全员的,每一个接入 ... ...
-
模式与摸式 - 网络业的游戏规则之八 2009-05-11 21:18
商业模式大概是在网络业被用的最滥,含义最容易混淆的概念之一。其实何止网络业,如今只要和挣钱有关的事,人们用的最多的词之一就是商业模式。据报载,美国FBI人质谈判专家克伦南参与了许多与索马里海盗有关的案子,很熟悉海盗们的追求。他说:“他们不傻,他们懂生活。。。。。。劫船在海盗眼中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看,到底是21世纪了,连海盗这古老 ... ...
-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看法 2009-06-27 21:08
作为创新模式的代表,拍拍贷被邀请去参加第一财经的《头脑风暴》,主题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讨论。其实“拍拍贷”现在做的,算不上“中小企业”的范畴。我们更关心的是“人”,而非企业。要算的话,只能算是微型企业吧。 种种原因,我们还是没有参与。只在这里,分享一些我们对于“拍拍贷” ... ...
-
新媒体与渠道为王 2009-02-04 17:07
尽管到现在为止,依然很难给新媒体一个清晰的定义,但这并不阻碍我们进入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而社会化媒体发达的美国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从原有的“内容为王”进入“渠道为王”。 渠道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甚至要高于内容,这一点魏武挥已经论述过,我非常赞同,进而有兴趣来补充下这种趋势。当然,你也没必要较劲,这并不是说高品质的 ... ...
-
《影响力》:知性对比中的地摊实用 2008-11-12 15:17
《影响力》:知性对比中的地摊实用 人是一件奇怪的东西,同样的价格在不同的场景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影响力》这本书的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中,提到了知性对比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应用或者被应用。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有看过另外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三选一 ... ...
-
web标准路漫漫 2009-08-28 10:53
Web标准?Web标准!Web标准……或许它会浴火重生,或许它将灰飞烟灭。 Web标准这个概念进入国内整整五年,它的巨大魅力和对传统网页制作颠覆,吸引了一群致力于标准化应用的开发者,他们前赴后继、白手起家,通过翻译国外资料和实践总结,以民间的方式推广万维网标准化应用。 国内最早一批遵循Web标准的开发者已经先后进入各大门户的前端开发部门,然而《 ... ...
-
和巨人朋友聊盛大 2009-03-21 14:38
一个春日的午后,去了一趟巨人。巨人位于上海漕河泾的浦原开发区。对于一家上市时曾募集了7亿美金的公司来说,它的环境很简朴,跟位于张江浦东软件园的盛大办公环境很相似,区别在于盛大是个独院。据说完美大厦不久就落成,而我在无心中走访了百度和阿里得知,今年秋天,百度和阿里计划着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搬进自己的大楼。不过相对而言,我还是很喜欢盛大和巨人的这种田园风光,太阳晒过来,院子里树木葱茏。在公司外面的咖啡馆和 ... ...
-
与谢文唱和:互联网潜规则一箩筐 2009-03-30 02:21
今日正在阅读吴思的《潜规则》,看得触目惊心,是另外一种掰开历史重新建构的读史乐趣。所谓潜规则,并非什么玄妙的新东西,只是一种观察世界的不同角度而已——就像有心理预设的去阅读,原本熟悉的内容可能会呈现出新面貌。 读书之余也在想如果从潜规则的角度观察互联网会如何,凑巧的是今早看到谢文的一篇博文《致命的吸引力: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文章最后说“也许有哪位有心人针锋相对 ... ...
-
网络浏览:小标签,大学问 2009-01-15 12:36
上周我突然发现火狐试用版总是显示标签,这给我的周五随意研究带来了灵感。(事实上,虽然火狐的默认设定是多标签,但可以不使用这个功能。) 当我在Twitter指出这点时,大家的反应是惊讶的怀疑我竟然不想用多个标签浏览。难道我是仅剩的一个不爱用标签浏览的人吗?谁用的标签最多?我们问读者他们现在开着几个标签,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他们的上网习惯和上网观点的问题。   ... ...
-
经济寒流下的 Web 2.0 公司该怎么走? 2008-10-21 14:02
经济危机来临,越来越多的 Web 2.0 公司会死掉。大浪淘沙,现在能看出来哪些在裸泳了。国内的 Web 2.0 也一家家的面临严重的危机呢吧。 在这时候,个人的一些建议: 1)避免裁员 裁员只能让团队战斗力更为下降,军心涣散。尤其技术员工更是一个公司的宝贵财富,在非常日子里,团队抱团才能度过难关。 2) 开源节流 开源:多利用开源软件,少买商用软件 ... ...
-
信息流和SNS的下一步怎么走? 2009-03-30 15:42
信息流和SNS的下一步怎么走,这其实是个大命题。在这里,我其实更多的是想对“信息”这一维度提出一些疑问而已。 无论是信息流还是SNS(更偏向于network形式,而非networking形式),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筛选和过滤的需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network中,基本上用户可以获得较之前粗放式过滤状态(如门户分类等)下更精准更贴切自身的信息来源 ... ...
-
最优与可行 2009-07-26 00:29
我的老板是学运筹学的,曾经跟我提过运筹学的核心是什么,我回答了个寻找最优解,结果被否定了。 老板告诉我,运筹学的核心是可行,而不是最优。也就是说要把可行作为核心,先保证可行,然后再优化。 我不想讨论运筹学,因为我只知道点皮毛,完全没到可以讨论的水平,我只想说这其中的逻辑。可行,而后最优,是一种合理的做事方式。 公司在讨论新的业务方向,大方向已经确定,进入了讨论实施流程和时间表等细节问题上。这个时候 ... ...
-
不一样的互联网危机 2008-11-07 13:33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泡沫从顶峰到破灭的一年。“短短一年内,中国互联网就从狂热到剧冷,从热捧到抨击,从掌声到唾骂,从得意到失意,走完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全部历程。” 现在又有人,拿金融危机引发的互联网低潮,去跟2000年做对比?我的意见是:没有经历过98、99年互联网狂热、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人,是没有权利指责泡沫的。 这不是炫耀,是真正能体会到的&ldq ... ...
-
管理是什么 2009-03-11 14:57
其实不是特别想谈这个话题了,不过还是简单做一个培训内容的记录。管理的核心仍然是人,德鲁克也说过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管理定义是充分和发挥和运用组织提供的各种资源(人,环境,工具,方法)等来达成预定的目标。法约尔和德鲁克都有过管理五要素方面的说法。法约尔谈的管理五要素是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跟PDCA循环是一个道理;而德鲁克谈的五要素则是更强强调了目标管理和人。具体如下: ... ...
-
四类需求将引领博客生态环境走向真实世界 2008-10-18 12:56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 赵慧斌 随着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以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等为代表的Web 2.0服务模式使互联网的平台功能更加突出,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成为了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博客用户规模和活跃程度持续增长,博客世界的生态环境将发生怎样的改变?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赵慧斌认为,有四大突 ... ...
-
从诺基亚OVI看通信业变形记 2008-12-05 17:49
在Nokia World 2008上,当诺基亚高层众口一词,自称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时候,手里牢牢握着诺氏手机的人们似乎还有一点点震惊和迷茫,然而在座的媒体记者们却已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为诺基亚的移动互联网野心而微笑,更是为N97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OVI而微笑。 OVI是什么?你可以不知道OVI,却不会不知道手机导航服务、手机音乐服务、手机电邮服务、手机 ... ...
-
被弱化的思维 2009-02-28 07:39
前两天家里装了一个无线路由器,自己弄结果笔记本进不了自己的无线区域,女朋友说以前感觉我对电脑很懂,怎么现在这么笨,最后还是她看说明书慢慢搞定,结果是出在密码上。我印象中这种例子现在好像频频发生,不只针对电脑。我总结下来,现在感觉自己的思维被一种习惯左右,就是服务性功能的事例,我理所当然的,不想动脑子的,习惯性的,快速的对以理解,我甚至不想付出时间,付出学习成本。有关于Facebook,最近有了一篇 ... ...
-
大技术团队的危险性 2009-06-16 23:20
技术团队小的时候,似乎只有人手不够才是最大的问题。而随着队伍壮大之后,管理者会最终发现除了徒增更多的沟通交流成本之外似乎并没有带来额外的生产力。 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就好比那艘叫做 瓦沙 (refer 2) 的大船,看似将来可以横行海上,其实自身恰恰最为危险。 大野心 这是大技术团队中最容易发生的一个问题。兵强马壮,高手云集,那就造一艘大船!逐一制定看似切合实际而实际超出团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