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用户习惯那点事 2010-01-26 21:57
最开始接触SNS的时候,我以为“首页”就是我的“个人首页”,于是我把我的“首页”地址链接发给好友,告诉他们来围观我的SNS个人主页。可是,后来发现这个“首页”点过去他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信息,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这个时候我才知道, ... ...
-
一小碗比一大盘赚的更多 2009-06-24 22:52
公司附近有个二级的商场,和很多这样的商场一样它的底层是大食堂。食堂的铺面被各个租户承包,出售各类的小吃,在附近上班的人大多都会在这里解决午饭问题。 里面有2个毗邻的摊位,都是卖快餐的。左边一家使用传统的手法,将所有做好的菜和饭以大盆盛装都摆放在玻璃柜台的后面,然后用餐盘按照顾 ... ...
-
从Social Media海量数据中寻找专家... 2009-09-04 09:58
郑昀 20090901 从海量信息中寻找专家,发掘或放大他们的影响力,在Blog 时代甚至BBS 时代,就有不少努力。当然,那时基本靠人或编辑。中国的编辑们最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罗列一堆的专家或写手作为导航入口。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如果你逐个名字点击过去,要么久已不更新,要么已经变成了XX营销的软文集散地,要么还在更新但味同嚼蜡。 在Social 时代,由于传播更为迅速范 ... ...
-
杭州5G 之 19楼 2009-07-15 00:12
上周杭州5G的嘉宾单位是19楼。19楼的代表是他们的产品、设计、运营负责人,和一位斑竹。整体而言大家聊的还是比较深入,前半场围绕19楼的运营方向和地域性,后半场围绕着他们具体的产品设计疑问。 备忘一下我的主要发言观点: 1、19楼如果想从战略上走出杭州,首先需要准确认识到自己在“地方性”、“媒体”、“社区”,三 ... ...
-
诺基亚与手机换壳时代的终结 2009-10-22 21:27
曾几何时,手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没有摩尔定律,只有磨蹭定律。 所谓磨蹭,手机厂商像现在的汽车厂商一样,将各种功能有选择的、分阶段的拼装组合提供给消费者,甚至只对配置和功能做些小调整(拍摄像素做一点提高、屏幕分辨率有一点变化),然后对尺寸和外观加以变化,就以新款名义再推向市场,在汽车市场,消费者称这种行为——“拉皮”,在手机市场,这种行 ... ...
-
英雄连ONLINE交易BUG聊产品设计 2009-04-23 22:56
前段时间盛大的 英雄连ONLINE 封测,搞了个帐号,玩了一段时间。最近游戏里出现了一些利用交易BUG诈骗的事情,纷纷扰扰。联想到平时的工作,有一些想法,借此聊一聊做网络产品应该关注什么。 先看看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吧。 这是一个即时战略游戏,玩家角色可以购买或合成各种 ... ...
-
广告与载体的关系(直接、关联、精准) 2009-06-30 10:23
广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大概分为这么三种: 直接的广告,就是说直接出现在媒体上的广告,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最为松散的,比如Banner,大牌;你很难说清楚所访问的媒介,与广告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存在。 关联的广告,就是依托某种关系,而建立的广告推送,广告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一 ... ...
-
唠叨下:有用没用? 2009-10-11 12:56
判断一个互联网应用是否能持久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有用没有,能否给用户带来价值?对于社交网络产品而言,这一点变得更加重要。根本上讲,社交网络更偏向于用户工具。 Facebook之初,源自大学生之间的社交分享。随后,Facebook进入成年人市场,依旧火爆,在于其成为成年人维系和发展社交关系的重要工具。服务上,Facebook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图片分享网站等。 所以,Facebook能够在 ... ...
-
天翼,全业务不等于全端 2008-12-29 18:40
整整一个星期,都在感受“天翼”的营销攻势,几乎所有的舆论阵地都被“互联网手机”这个诱人的概念所占领。最初的狂热过去后,析儿终于有时间停下片刻,冷静观察一下这个电信市场横空出世的挑战者。 别的不说,想忽悠两个故事。(析儿制造,仅供参考。) 第一个故事是卖别墅的。 我有个同学,毕业以后到了家房地产公司,专卖高档别墅。 ... ...
-
一点点有关产品的小故事 (一) 2009-02-26 01:23
曾经在sohu的开放平台上做过一些小的widget,其实这些widget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是最近在看站点访问量时,还是想应该把这段记录下来。故事虽然很小,甚至都不能算是产品,但是过程也许多少还能给人一些启发吧。 去年的上半年,对产品设计很多的思考来自于观察普通用户的行为,但苦于不能验证这些用户的感觉是否到位。s ... ...
-
三言二拍:畅游的非典型IPO 2009-04-03 00:19
搜狐旗下的游戏公司畅游(Nasdaq: CYOU)终于轰轰烈烈地上市了。考虑到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考虑到投资者不知哪里是底的悲观心态,考虑到半年来没有一家企业敢尝试到纳斯达克上市,考虑到9年前搜狐在纳斯达克崩盘期间流血上市,我得说,畅游上市,勇气可嘉。 发行价16美元,开盘价22.06美元。到此为止,畅游比它的母公司干得漂亮。 但是,让畅游去提振低迷的市场信心,去鼓励更多的企业到纳 ... ...
-
提醒的价值 2009-03-27 16:36
好像除了哪吒,我没看过哪个网络公司把自己的定位明确为“提醒服务提供商”,“提醒”当然会是有价值的,但价值在于所提醒的信息,而不是“提醒”这个服务本身,“提醒”作为一种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即时到达受众的能力,一个即时广播信息的渠道(当然,肯定需要精确性)。哪吒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它所能提供信息的价值 ... ...
-
BBC未来媒体技术创意总监访谈 2009-06-30 16:20
原文:Interview with the BBC's Future Media Technology Creative Director 作者:Giles Colborne 译者:耿人杰 引言:移动设备界面设计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在这一领域没有案例,更没有所谓的成功标准。通过了解国外领先媒体在未来媒体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些努力的方向。另外,文章也搞所我们移动设备设计和web设 ... ...
-
中国网民真的没有付费习惯么? 2009-07-05 20:50
经常听人说起“因为中国网民没有付费习惯”,或者“中国的白领没有付费习惯”之类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gowers老弟最近写了两篇文章《网络视频必须走向收费》和《关于付费习惯》。对于其中大部分有关收费的观点我是赞同的,除了我并不认为网络视频“必须”收费。 在此补充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愿意不愿 ... ...
-
淘宝秒杀,一场赤裸裸的流量交易 2009-10-18 21:11
1.秒杀的诱因是流量,流量的目的是交易,所以秒杀是一场赤果果的流量交易,淘宝用它的流量唤起了广大买家的热情,进而“强X”了卖家 2.秒杀的起点是价格,大多数商家都是亏本拉客,痛并再痛的“拉一个,试一个”,至于最后会不会成为回头客,和秒杀无关,要继续转化 3.秒杀的回点是钓 ... ...
-
阿里旺旺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2009-06-08 21:39
因为工作需要,阿里旺旺是电脑里面必须安装的软件,哪怕现在用Mac也是,多以就要折腾虚拟机等等。今天原来的5.7版本的旺旺弹出来说旺旺升级了,去淘宝上一看有2009Beta,下载了,安装了,安装好后,忽然发现,旺旺界面上出来一个新的东东: 你会留在旺旺上面打牌吗? 没错,它支持全球最流行的扑克赌博游戏:德克萨斯扑克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旺旺开始向QQ靠拢吗 ... ...
-
东拉西扯:从香港看中国互联网 2009-10-26 20:05
应瑞士银行(UBS)之邀,本月20号、21号两天,我在香港向UBS的客户讲述我眼中的中国互联网。连续十几场会议,从一个大厦到另一个大厦,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最多的一天连续8场会议,精疲力尽之余,也充分感受到了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的热切关注。 仅仅六七年前,所谓中国互联网概念股,还是资本市场的孤儿,少人关心少人问,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中国概念分析师。那时候也确实不存在中国概念,除了三个老 ... ...
-
用户在哪里----一读CNNIC报告 2009-02-05 09:59
年前CNNIC发表了2008年 的全国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的报告。虽然是每半年一次的例行公事,但对做互联网的人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想把公司做对做大做好的认真人来说,读读还是可以促进思 考的。和美国相比,国内非常缺乏权威,系统,深入的数据和分析,就连一些上市公司的报表也是烂断朝报,很难让人看清楚全景,更不用说前景了。相对而言,CNNIC的 报告虽然也不算多高明,但毕竟是权威机构,而且连续十 ... ...
-
在中国购买正版数字音乐的成本误解(附调查) 2009-02-26 10:11
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数字音乐报告2009》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产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相对于2007年而言,2008年的数字音乐收入预期增长了25%达到了37亿美元(2007年估算收入为29亿美元);而数字音乐收占整个音乐产业由2007年的15%增长到了20%。数字音乐时代近在眼前。 而今天我既不想讨论2008年整个数字音乐的发展状况,更不想就中国数字音乐的盗版 ... ...
-
感悟与杂谈 2009-03-29 13:14
最近听有人在说,一个产品的核心价值通常是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的。——我觉得这个想法有点糟糕。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产品上线后原本的期望没有达到,或之前就没有考虑清楚核心价值,这么一个“实验型”产品就做出来了。没有实现期望原因有很多,个人觉得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团队的不成熟。 事后用户一次次的教育我们,这些和这些我不需要、这些和这些对我帮助不大。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