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分类“电子商务”的存档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

下乡这点事

经济不景气了,天朝商人很自然的想起了那个可以去忽悠的“农村市场”,突然间“家电下乡”、“互联网下乡”成了火辣辣的流行词汇。

虽然我从骨子里鄙视“家电下乡”这件事,这些在城市里卖不出去的次级产品拿去赚农民兄弟的血汗钱,有点丧良心。但从商业角度分析,农村市场到底有没有? 值得关注。这些天,特意和在老家镇子里做生意的发小们聊了很多这些事情。

基本上,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家电下乡”的市场是有的,一些类似“电动自行车”、“假名牌运动鞋”、“席梦思床垫”的市场也会不小。主要原因是:城里的打工者回到了农村,带回了和村里人相比更多的“钱”和“消费欲望”。 “城里的打工者”这个群体是全国范围的,所以市场也是全国范围的,最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来自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尤甚。

但,我们也一致认为这个市场不会太久。短暂半年,长则一年。

Jack说:“世界经济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2008年8月前,危机还没来时是最黑暗的。… 有人问我,经济什么时候会好,我说是下半年,因为到下半年时你已经适应了”。这句话放在眼前农村市场来看,同样准确。因为:城里的打工者回到农村后,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式回归。和村里人一样省吃俭用、和村里人一样穿便宜球鞋、补旧衣服、看21寸以下的电视、用旧风扇、骑旧自行车…

所以,如果想做这个生意的人,请抓紧。淘宝如果想搞二级城市的市场,现在也是最好机会,这个机会在半年或者一年后就会小很多。人多,钱虽少总量却够大,速来。(不要给我说整个社会会进步,农民会富起来的屁话。在这里不需要这种发展观,发展观是永远都存在的。)

“互联网下乡”这件事,得分开来看。如果像Robin.li说的“利用互联网将村里的物产销售到城里”,这绝对是一个好事。如果说利用互联网让农民兄弟更好的购买到农机产 品,这是个馊主意,基本上农民兄弟也不太可能上网干这个。目前国内互联网这种氛围,在市级以下的地方先去利用互联网的手段的人,往往反倒是得先被那些居心 不良者。当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奶粉充斥的时候,互联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却成了危害社会的重要手段。

发小说:“互联网下乡”是一个契机,对农村发展有好处。但在这个寒冬里出来的这么个契机,抢钱的味道太重。说不定会成为某些商人和某些乡镇干部勾结起来赚钱的大好机会 …

无题

刚刚,我经历了从业8年来最崩溃最想去撞墙的一个半小时。内心里充斥着愤怒、自责、纠结、郁闷…

我,作为支付宝的体验规划师,在支付宝网站折腾了一个半小时,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始终没能把钱付出去。 而且每个出错都极其的怪异:
情况一:“余额”混乱。界面上面写着“应付总价:280”,中间写着“帐户余额970,不够支付此次交易”,下面写着“你的帐户中没有余额,请选择网上银行或者支付宝卡通付款”。()
情况二:证书无法读取。我刚刚重新申请并安装了数字证书,系统却说我不能读取本机的证书。
情况三:交易不安全。万般无奈之下,我选择了网关支付(网银),可系统依然提示“本次支付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为了避免你的损失,禁止本次支付”。(
情况四:用卡通付,支付密码输入后页面死活停止不动。
情况五:…

最后,万念俱灰之时,我竟然在MAC下用正在内测的Safari控件,意外的付款成功!

这一个半小时的经历对我内心的影响,实在无法用言语描述。这个影响绝对要远远强于任何领导、政委找我谈心的效果。

明天,去请合适的人找一下IT部门的同事,麻烦他们不要再给公司的任何电脑预装支付相关软件和控件。我们应该让所有的支付宝人都尝试和普通用户完全一样的遭遇,没有网银、没有证书、只有IE6、系统版本不是最新、没有…

现在,停止一切“抱怨”,立即开始加班。为了让自己不再想去撞墙,为了让别人不再遭遇同样崩溃的一个半小时 …

你喜欢什么样的咖啡吧?

某高人曾指点我:得给老婆找事情做,让她忙起来。她要是没事情做,你就该忙了。

老婆来杭州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前几天她拉了个做天使投资的美女,要一起开咖啡吧。我当然双手赞成,出谋划策,不遗余力的帮忙,两周之内找到了地点:西湖区,文二西路世纪联华超市西门,向北300米,通普路高技路西南角。

此地一层166平,二层100平(中间留空),现在是一个很有感觉的画廊,马上就要搬去西湖边。除了电脑、书、部分画搬走,人、家具、电器、画都会留下入股,下周画廊就正式成为待装修的咖啡吧了。

咖啡吧一定是互联网和科技为主题,商务休闲风格。咖啡不一定最好喝,美女一定很多。东西不一定最好吃,网速一定全杭州咖啡吧中最快。位置不一定最好,互联网氛围一定全杭州最好。经营:咖啡、茶、酒、饮料、简餐;主题聚会和会务、新闻发布、广告、公关咨询。

虽然装修方案已经大致确定,正在找装修公司。不过,我们还是想在方案正式确定之前,听听真正客户的意见,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或优化。
门口什么样的灯箱会吸引你过去?你喜欢什么样的氛围?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椅子?多高的吧台?墙上放什么样的画? Wii、Xbox、PS3放在什么区域?免费上网的24寸Imac放在什么区域?看球是用大电视还是用高清投影?会议室需要什么样的桌子和椅子?3米宽7米高的书架你们会不会爬梯子上去找书 … ??你不喜欢什么

周六,下午3点到6点。我会带几个业内的朋友去看看,包括从北京、南京、上海三个地方同时过来出差的几个兄弟。
诚邀杭州有时间的兄弟们过来一起聊聊,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

没有礼物。但,有啤酒、鲜花、饮料、朋友、美女在等着你。

广告时间:
如果想冠名这个咖啡吧,或者想赞助免费上网的电脑、投影仪、电视、座椅、包间装修等任何物品请联系白鸦(whitecrow.zhu@gmail.com)
想入股,请关注后续报道。

做新产品?悠着点

看lifesinger的《由Kimi找茬想到的》,我想到的:

1、 我不同意将“合并付款”定调在“很多卖家都需要”。
这个“很多”在卖家里面大概是“几乎所有”,我问旺旺上100个卖家,至少有90个会说需要。但这个“很多”在使用次数上很少。当100次操中有一次需要,系统却没有“提供”,他就一直记着这个不爽。
然后,需要的人需要的时候嗓门太大,不需要的时候或不需要的人闷不吭声,导致我们觉得他们“很需要”。

2、类似这种情况,无论定性还是定量数据都很难确定“该不该做”、“重不重要”、“会不会碍很多用户的眼”。往往靠的是经验。
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要冒着“在不需要的时候很碍眼,或者没人用”的风险去作它,那就宁愿暂时不做,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即便是一定要做,那么在呈现上也不能太跳。类似这种全局来看并不重要的功能应该是:不需要的时候“注意不到”,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找到”,而不是摆出来展示着让人分神。

3、 但,每个做产品设计的人往往都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你要让他的内容在界面上“注意不到”,他肯定不答应;你要说他不能站在大局考虑,他肯定跟你来劲;你要找用户来专门问(测试的时候“专门问”多半是难得到有效结果的),用户多半会说“太不明显”,结果你更惨(因为那是“用户说的”)!
以往,在“是不是可以‘注意不到’”上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会问三个问题:
* 多少用户会用到?超过30%?;
* 多少时候会用到?超过30%?;
* 摆出来可以增加多少“收入”?

4、结论:对于合并付款这个功能,我认为:产品初期可以不做,产品成熟后让用户“能够顺利找到”即可。
淘宝上“购物车”,如果因为新的“购物车”让一次只购买一件物品的人麻烦了,那么这个购物车基本上就是失败的。

5、其实“合并付款”这种东西只是小事,就算放着碍眼、做出来没人用,也没什么大不了。怕就怕一个公司经常搞些没人用、放着碍眼、耗费资源和成本、跟企业文化和特性不符的”产品”,那才叫一个劳民伤财。

6、上周五杭州5G第一场正式评论,去参观拜访了星客网。 保持北京5G的风格,我没客气,拍了一砖:
“现在这个企业的大方向还没想清楚在尝试,网站开张一个多月,就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社区”手段都搞上了,空间、群组、关联、BBS、游戏,同时还有资 讯。个个产品都阴森般的冷。如果下半年发现还运作不起来,是不是还得做twitter、聚合、… ,我不相信这样的社区能搞好”。
创业公司最关键的是合作,最怕的是做更多新产品。要做成一个事情关键是自己把握核心点,找准一两个做透打穿,然后让别人来做辅助点。雪中送炭,只能自己;锦上添花,交给别人。

7、有位技术牛人跟我说:“国外二三十人一个公司搞定的网站,到了国内得上百人。基本上有一半精力浪费在管理上”。
我倒觉得:管理上浪费的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浪费在做没用的“新产品”上。老产品一堆烂摊子,却不停的去做新产品,要不是思路出现问题,要不就是“功绩”闹的。

8、 今天公司在市场上换个策略,发现现有产品难运作或者缺一些环节,不想着改进现有产品或者去找合作,盲目的搞几个新产品配合“新策略”。明天换了策略,继续 搞新产品…… 一年下来,收获没多少,多了七八个没人用、运营不起来的产品,效果不好也就没人管。最后有爹生没娘养的,耗着各种资源。

9、不管老产品已经乱成一团糟,一门心思想着做各种新产品。如同边跑步边撒尿,尿没撒好,步也跑不起来。最后必定搞的一身骚。

贪守米缸者,饿死灶台

1、用户有三种:活跃用户、沉睡用户、外部用户。

2、据不完全统计,外部用户8亿,沉睡用户1.2亿,活跃用户1千万。

3、就算不去管活跃用户,或者只是轻轻的招呼,他们也迟早会被覆盖。这个周期短则一月,长则半年。 只要有把握做到“活跃用户不走掉”或者“想走也走不了”。
使劲去给所有的活跃用户吆喝,可以立即见到“成效”。但,吆喝的同时也会给没有需求的活跃用户造成危害。而且吆喝越多,吆喝的声音和效果将越小,吆喝的机会也越少。这样下去,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相当于慢性自杀。
如果严格按照“机会成本”计算,获取一个活跃用户的使用,整体收益可能是负数。比如,强行获得10一个活跃用户的使用,可能会造成1个活跃用户的流失。
所以,按照半年周期计算,吆喝到1个活跃用户,等于获取-0.1个用户。

5、沉睡用户已经沉睡,吆喝回来1个,收益1个。叫回来10个沉睡用户,他们还可能带回来1个外部用户。
整体计算,吆喝回来10个沉睡用户,可能等于获取12个用户(为不是11个,见下条)。
所以,吆喝到1个沉睡用户,至少等于获取1.2个用户。

6、外部用户不是你的,更有可能变成竞争对手的。 你不吆喝来,如果变成竞争对手的,竞争对手多了1个你少了1个,前后一算等于2个。单个业务来看,竞争不是输就是赢。
如果再按照10个用户可以自发带来1个新用户计算,吆喝到1个潜在用户,至少等于获取2.1个用户。

7、本文为回答某问题。我的答案是:新服务上线,抓沉睡用户和外部用户更重要。
但,沉睡用户不容易唤醒,外部用户更难吆喝进来。服务不行,醒了进来了,也会继续沉睡。
所以,具体建议:先在活跃用户里小声传播,测试和培养产品;产品相对成熟后,唤醒沉睡用户并大声向外部用户吆喝。

8、但,一心抓活跃用户的人,多于把心思放在沉睡用户或外部用户的人。
关键在于,是否有把握做到:“活跃用户不会走掉”或者“想走也走不了”;是否有信心:“不去管活跃用户,他们最多半年也会自发去用”。
最关键在于,是否很急于把活跃用户的自然使用变成自己的“业绩”。

9、市场爆发过程中。嗜得增量者,吃饱百家饭;贪守米缸者,饿死灶台。

期望值是可以商量的

这是为了跟keso的《继续跟白鸦抬杠:真正的需求》抬杠。虽然他所说的其实根本和我的观点没有冲突,是很好的补充。

事实上keso说“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菜”,一定是基于“需求”而产生的。
任何一个产品价值的基础在于“有没有用?”,而不是怎么用。没有需求,或者需求搞错了,做什么菜都白搭,这是基础。就算福特没有“内燃机”这盘菜,只要他能确定“更快”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并从中发现其对用户的价值。他依然可以搞出另 外某种工具,需求会满足,期望可能有所降低,但产品依然会有价值。

但,如果不去了解真正的需求,只一味的盯住“内燃机”这件事,搞出来什么不靠谱的东西,天知道。这样的错误,乔布斯在搞“牛顿”的时候就犯过一次。很多纯技术研究者依然在犯…

当然,需求和期望包括keso所说的“用户愿意付出多少钱”等。
比如,在支付宝,我的产品经理只需要告诉我:“这些货物,200公斤,2两内从杭州到北京, 客户预算大概在50块,用火车运送”。我拿到信息后会还先过滤掉“用火车运”,因为这是“功能”,对我没太大价值,其他的信息才是真正的需求和期望。然后,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设计,如何满足需求,超越期望,获得利润,甚至是引导新的需求引发更多预算 …  这就是我,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规划者所做的事情,除了产品设计还要考虑成本、定价、利润。

keso另外一个关于音乐的例子,其实正好是一个反例。
如果可以确定:“消费者购买音乐,他实际购买的不是歌曲,而是娱乐,是休闲”,那我就一点也不会晕,答案很肯定:“卖歌曲只会是功能/方式之一,但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满足娱乐”。
一家专门制造音乐产品的公司,转型做“游戏机”、“聊天室”显然跨度太大,“卖歌曲”、“彩铃”就相对合适些。 如果没有搞清楚“卖歌曲”的目的是娱乐,而去打什么“文化牌”,无论再清楚自己的能力,一样没戏。

我的思考轨迹很简单:有什么可做?(需求、期望) 》 能做什么?(我的实力) 》 什么更合适(各种环境)? 》做什么?(功能)

原因很简单:期望值是可以商量的。
如果能力不够,但需求很迫切价值很大,那就换个方式减低期望来满足需求。 就好像史玉柱卖脑白金一样,可能期望是“面子”和“保健”两个,但他搞不出来真正的保健品,那就用褪黑素加自来水,只满足“面子”,一样可以搞定问题,赚 到钱。虽然没有给用户带去更多的真正的价值 …

《Design IT. (5),有什么可做?》,会详细说这个思路。

.
ps:继续关闭评论。

说说有啊的“购物车”

这是针对洪宅男的:《百度有啊能做到,为什么淘宝不能》

1、基本上我每周都要网购一两件东西。以前全部是淘宝,最近一直换着ID在有啊上买东西,刚刚又用新ID买了架飞机和4个红酒杯。
整体来说,有啊在产品的细节设计上,优于淘宝;百付宝在产品的细节设计上,优于支付宝。没办法,百度是走在阿里后面的,你掉进的坑,人家都能看到避开;你走过的平路,人家照淌;你的工作流程也比人家复杂。

2、 虽然产品设计是整体体验的核心,而且是长期的支柱。但,产品设计不等于体验的全部,特别是在一些内容型网站市场竞争的前期,它甚至只是体验中很小的一部分。用户对于“有用”(是不是真的很方便,很便宜、质量好)、“能用”(是不是真的有很多选择、是不是什么方式购买都可以)的要求,首先强于对“是不是好 用”的要求。
于是,从整个购物体验来讲,淘宝要明显优于有啊。从产品运营上来讲淘宝已经走了很远,有啊尚未开始上路。从对未来购物形态的理解以及产品设计的大定位上,有啊还显得有些外行。

3、言归正传。
没错,从理论上来讲、从业务逻辑来讲、从高级用户的需求(这里包括某些产品设计师,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设计师)来讲,“购物车”是一个很好的功能,甚至是很必须的功能。它能解决,你每件商品都不得不必须进行一次完整购物流程的麻烦,这个麻烦的成本对于高级用户来说往往从心里会认为很高。(因为它是那种被用户认知为“本能可以省略”的成本)

4、事实上,现有的“合并支付”功能就已经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购物车”中最核心的需求。
但,毋庸置疑,“购物车”这种以前只在B2C网站上出现的功能,在C2C网站迟早都要出现。淘宝商城现在有“购物车”,我相信淘宝迟早要把购物车搞到C2C里。

5、但,在中国,所谓“购物体验”有两块非常重要:逛、砍。
逛,在很热闹很玲琅满目甚至嘈杂凌乱的环境中到处看;砍,特别是在中国这批以“贪便宜”为主特征的C2C购物群中,“能不能砍价”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需求。
普通的C2C购物者对于“逛”、“砍”的需求,甚至超过了“购”本身。他们不是来“采购”的,而是来“逛了砍,砍了逛,最后才购”的。

6、所以,“购物车”推的没错,也很有必要。但,不能指望用“购物车”取代,或者在产品设计的表现上超过“逛、砍”两个功能。
“购物车”更多适用于“采购者”,对于大部分C2C的“逛购”者来说,一件一件的看,一件一件的砍价,才叫爽。 这个体验不能缺失。拿河南话讲,这种行为叫“闲磨”,闲磨是一种乐趣。

“购物车”给卖家省了些事情,但不会受多大数买家欢迎。 说白了,它是一个高级功能,而非一个主要功能。可以有,但不能被突出被强调,这一点百度做的太过了,有点走歪。如果淘宝做,建议别太突出。

7、最后,“订单聚合”、“购物车”、“运费模板”这三个概念造的太假了。
卖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马上说“吹牛逼,其实嘛儿都不是”;新手买家一看再看,三看依然不懂,说“瞎胡闹”;老买家已经很熟悉怎么解决问题了。 PR稿,还是应该通俗一点。

8、上次跟一帮淘宝大卖家们喝茶,他们反倒蛮着急。有人说:李明远还不如把淘宝上几十个牛逼的皇冠卖家搞到百度去上班,或者兼职。一个月每人发几万块钱,半年下来,立马脱胎换骨。现在这样摸不到门路,卖家们其实蛮着急,他们想看到竞争,越竞争他们越高兴。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勿转载。

« 较旧文章 较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