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个人知识管理之我见 2010-05-25 07:48
5月份UCD书友会的话题是设计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点不一样,在设计师这个群体中大家也有所侧重,而且随着职业的发展,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个人所追寻的知识也会慢慢转变。我相信白鸦现在翻看他以前写的博文,对比他现在所关注的、所学习的知识,这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知识就像阶梯,帮助我们拾级而上,到达心中所渴求的高度。是的,我们终将成为那个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 ... ...
-
5月UCD书友会-中兴通讯篇 2010-05-24 18:06
周六,深圳UCD书友会与ZTE中兴通讯合办的活动圆满结束,光耀、steven、许光都做了精彩的分享、感谢他们的专业,同时感谢王建和王婷的组织联系工作。steven同时兼任了现场的摄影师,相当辛苦了。 这次来了不少人,不过可能由于场地座位,很多坐在后面的朋友都显得较内向,讨论不够激烈。希望下次大家多多改善、畅所欲言。 关于知识管理的部分光耀同学和steven说了自己的经验和工作方式, ... ...
-
手机应用在旅游业的五大市场机会 2010-05-24 10:54
手机行程管理和分享技术已吸引了不少的眼球和投资。这一领域还有哪五个最值得开拓和利用的市场机会? 哪些黑马最终会突围而出?创新型新企业在手机旅游应用程序的淘金潮中的机会在哪里? 这是连续三篇关于移动旅游科技文章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这一领域中的相关企业及其业务;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旅行者在出发前有哪些市场机会;而这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手机旅游应用程序在目的地版块,或 ... ...
-
30秒钟评价一个网页 2010-05-24 10:15
当你已经做好准备要开发一个网站时,你一定希望你开发出的网站能给用户最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准确快速的评价一个网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但这种艺术或科学是可以很快学会的。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技巧能帮助你在30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对你的网页进行评价,帮你拨开云雾,看清你的网页上那些部分的设计是好的,那些部分不够好。 注意你的视线的第一落点–打开网站,但在网站没有完全加载完成前 ... ...
-
个人知识管理经验 2010-05-20 09:37
标题应该加个前提限制——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但写出来很怪,所以读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以下内容少数在UCD书友会上聊过,回来考虑了几天,分享的同时也算自我总结。《设计网事》第九章专门讲知识积累,并且结合职业生涯谈了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翻。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需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 ... ...
-
知识管理不只是工具的简单使用 2010-05-18 22:25
出乎我的意料,今天来了25个同学,虽然地方很难找,但大家热情不减,大汉淋漓找到了会场,真不容易。原来就在珠江宾馆斜对面,参照物没有列出来,找死人啊。 现场讨论很激烈,时间还有点不够用,从思维方式谈到方法、最终到工具的使用,我们走了一个圈。还让米兜show了一下他的ipad,首先来看看其它地区的同学的一些观点: 1、千鸟:误把常识当知识; 2、白鸦:知识不是文档和经验; 3、月光: ... ...
-
误把常识当知识 2010-05-17 11:45
作为圈外人士,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误把常识当知识”,以为别人有多高的壁垒,人云亦云、盲目崇拜等。作为圈内人士,很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误把常识当知 识”,以为自己有多高的壁垒,... 5月话题讲到的设计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涉及面太 广,谈到了太多我反思过无数次的问题,有机会慢慢写。讲到积累时,大家的看法有点分歧。归根结底,还是对“是常识 ... ...
-
知识不是文档和经验 2010-05-17 09:48
本期“UCD书友会”的话题是:设计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上图是讨论时我总结的观点。 1、单纯的文档和资料信息、单纯的经验和经历,没有价值。 2、工作学习过程中会沉淀很多”信息”。总结其中的一些”工具和方法”,来促进日后的”行动效率”,才有意义。 3、各种各样的” ... ...
-
西行设计见闻录 2010-05-17 09:45
去年曾写过日本设计见闻录(上)(下),这两天终于有时间拾掇拾掇照片,逼迫自己整理成这个西行设计见闻录。相比起来也没啥结构,就是巴黎、雅典和以色列的一些鸡零狗碎,也不好意思冠上“欧洲”之名了。 机场往往会给游客留下关于某个国家的第一印象。而在体验过莫斯科机场的落后与运营混乱后(那些大妈大婶大叔人其实也都挺nice,就是工作完全没谱,以人肉为主),对于到这个国 ... ...
-
我的信息获取和分享和整理 2010-05-16 19:30
目前我使用的工具主要是Google Reader 和windows live mesh,目的是快速获取业界资讯和文档同步。 一、我的Google Reader Feeds 我的Google Reader 使用专业进行分类,如交互设计、前端工程、产品设计、花花世界等,利于团队内的分享和更大范围的传播。 上图看一下我的Google Reader Feed的管理 ... ...
-
绝大多数人会在支付步骤离开:解决方法! 2010-05-13 01:09
题目的缩写就是“支付步骤会拦住绝大多数用户,一般依靠增加人力和物流成本去缓解”。这篇的目的是换个角度写点解决思路。 当被问及,电子商务如何解决支付问题,回答大致是这样的: 1、普通的:大概是多做几个银行的网银功能吧 2、支付这行的:选取第三方支付提供商(顺便说一句,上海有n多,金融中心不是吹的。要识别出做这行的很容易,就是聊天吹水的时候喜欢拿银联 ... ...
-
小议如何进行网站的重构策划 2010-05-12 09:23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因为最近这两三年来,笔者亲身经历了若干网站的重构策划,经历了几个项目的网站重构,在重构过程中不 断的研究,不断探索,走了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笔者也由一个草根互联网人,并凭借着学生时代积累的个人站长基础,转型成为了一名职业互联网 人。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个人的一定心得,相信对于其它的从业者来说,也可能 ... ...
-
谷歌是如何进行改版的? 2010-05-11 22:36
第8次 改版 每天都有2.68亿人使用谷歌来搜索信息。每当用户输入搜索请求后,谷歌的软件便会给出最相关的链接。虽然后台运算非常复杂,但整 个查询过程却非常简单,也难怪用户会忽略很多流程。那么究竟是哪些人会去关注其中的各个元素呢? 虽然在地图、图书、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 等领域都进行了尝试,但谷歌的帝国依旧建立在搜索之上。在该公司2009年237亿美元的收入中,有 97%来自广告。尽 ... ...
-
《设计网事》后记 2010-05-10 21:32
三年多前,我的老板告诉了他一位同事看我博客的感觉“文字惊为天人,但作品好像不那么回事。”当时我特别不服气,妈的,产品做成那个样子又不是“设计”上的责任,凭什么出问题就让“设计师”来全部担当。一年后我看了本书,其中有段话让我感觉很爽,作者叫李宗吾。从此我努力的写啊写,我想实践而成的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总得有一块拿得出手吧。 ... ...
-
《设计网事》的设计 2010-05-10 21:32
首先得承认,在设计角度推敲这本书并不是很好,某些方面甚至问题很大。但为了将来做的更好,并分享经验给更多同行,还是有必要做个深入的记录和剖析。之前给本书寄予的希望很高,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做出版物,心情和投入可以理解。但事实上能做到70%,我认为已经很不错,我们做互联网产品差不多也这个分数,做到永远没有想到的好。 前言里夸下了海口“八年积累,三年原创;一年整理,半年总结。&rdquo ... ...
-
防止图片外链,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010-05-07 14:40
有许多网站防止图片外链,比如百度贴吧,QQ空间,新浪博客等。如果在其他地方引用这些网站的图片,或通过RSS阅读器等去阅读,得到的将是类似下面的提示。 防止图片外链的原因动机一般如下: 1. 隐私的考虑。 在社交网站个人空间中有很多个人照片、图片等信息。这些东西本身是私密的,如果能被轻易外链,将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2. 流量压力。 图片外链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流量,甚至让中小网站不堪 ... ...
-
为什么这样设计 Google 搜索的新界面和... 2010-05-07 13:40
Google当然想提供更强大更好的搜索服务,所以他们在测试了长达半年之后,终于全面“变脸”了。这次变化的目的主要是要实现更强的技术、更快的结果,突出简洁性、趣味性和古怪精灵的个性化体验。Google的设计师要将一个数百万人已经熟悉的东西重新设计一番,这自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增加灵活性的常用方法就是在页面左侧加入一串链接,也就是左侧导航,Googl ... ...
-
原有的产品功能转型后该如何告知老用户? 2010-05-05 21:17
产品越来越多,各个产品中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但盲目增加产品功能而忽略了产品间的整合,等意识到产品过于“庞大”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很多冗余的功 能,甚至不同产品间的功能居然存在竞争关系,同样的需求被不同的功能“满足”,这时不得不忍痛割爱,整合、砍功能、转型、简化… 可是,一个已经上线很久的产品,积攒了大量的老用户,如果他们下次登陆 ... ...
-
Apple设计的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 2010-05-04 09:44
说到Apple的产品,相信大家脑袋上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些关键词:”简洁,精致,高端,酷…“。很多人还没有使用Apple产品,就已经被它的产品设计所吸引了,这就是Apple的设计魅力。 Apple的工业设计一直都是走在业界的最前端。 它的产品设计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ID公社 曾指出Apple的设计可以分为” ... ...
-
“好友”是单向还是双向关系? 2010-05-02 22:16
keso说: “豆瓣的“朋友”关系,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经常有人要求加我为好友,一来我根本不认识这人,二来他在豆瓣上也没提供多少让我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对于这种 加 好友请求,我通常会拒绝。但这种请求挺多,总得一一去看过才决定是否拒绝,很是无趣。” 豆瓣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好友”,而在于谁都可 以对keso发起&ld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