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为什么不能合到一起?(续1) 2009-05-18 23:46
1、一个季度前,我提出过一个被认为“幼稚”的问题:日历、任务两个独立功能,为什么非得分开不能合并到一起? 2、其实是当时正在做一个类似设计,我认为:“分开,对于用户认知、产品维护都是一个问题”,就此和拍档们分析了很多,后来,我们作了“合并”的决定。 3、 如这个问题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个,今天在UCD书友会上我再 ... ...
-
杂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 融合模式和独立... 2009-05-18 23:44
移动互联网可以分为融合模式和独立模式。融合模式的特征是无线域和有线域紧密融合,不存在孤立的移动侧体验。独立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则是单在移动侧,以wap为主要场景提供完整独立的体验。 融合模式以欧美和日本的mixi为代表。在欧美的互联网服务中,我们只看到“一张互联网,两种终端”,没有wap。F ... ...
-
三网合一 2009-05-18 23:34
《21世纪经济报道》连载式专栏“后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的第六篇,报载标题是:三网合一的侏罗纪:各国加速催生恐龙级公司 ————————- 正文的分割线 ————————&mda ... ...
-
3G不等于移动互联网 2009-05-17 23:57
目前3G成了大家极度关注的话题,移动互联网也风生水起,很多人以为 目前3G成了大家极度关注的话题,移动互联网也风生水起,很多人以为3G就是移动互联网。我认为,3G是移动互联网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但3G不等于移动互联网。 一、3G不等于移动互联网 这里,有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我理解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手机互联网,GPRSEDGE3GWifi等是手机上网的通道, wap和www只 ... ...
-
另一种产品版本细分策略 2009-05-17 23:49
2009年春,网易企业邮局有些动作,截个图,很经典的销售策略,压根就没打算卖“标准版”,甚至让你觉得,买、卖的人是傻子…… 再说个经典的例子,大家可以用关键词搜“报告,电子版,纸介版,价格”,随便贴几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2009-2012年火力发电行业深度评估及市场调查研究发展分析报告》:纸 ... ...
-
直指人心的宜家 2009-05-17 23:17
很多人以为,宜家是瑞典公司,其实唯一的证据就是缔造者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生于瑞典。不过,我历来认为宜家不是瑞典公司,事实上,它就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Kamprad是一个算计到极致的人,为了享受低税政策,宜家从瑞典迁到了荷兰,最后又迁到了瑞士。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个抠门的老人就设计出了一种异常复杂和神秘的股权结构,今天的宜家集团的最终拥有者为荷兰慈善信托 ... ...
-
从QQ旋风看腾讯的品牌整合 2009-05-17 15:30
5月中旬,腾讯发布了QQ旋风2.0正式版,这符合腾讯软件长期beta的习惯,实际上,在2.0开始测试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惊喜。 我应该算是旋风的一个老用户了,在快车和迅雷两强统治的下载软件市场里,脱兔利用多协议抢得了一点市场,QQ把握住了他们广告整个软肋(QQ旋风没有迅雷和快车那样疯狂的广告,因为它没有盈利压力),推出了超级旋风,跟QQ拼音、QQ影音播放器、QQmusic等等软件,构成了一个 ... ...
-
当中国向世界展示设计主导而非科技研发主导的创... 2009-05-17 00:48
文 Richard Kelly(IDEO亚太区总裁) 对于我来说,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我到IDEO亚太区的上海办公室工作前,我去了北京,与奥运会不期而遇。我的两个儿子收看了电视转播的奥运开幕式, 他们被深深震撼了,而我则开始意识到,这是最为罕见的一种个人和全世界之间的联系。我们正在目击中国的决定性时刻,我们正在亲历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 奥运会期间,我开始和中国同事以及中国客户共事,这场盛 ... ...
-
从需求到产品转化中的理性与感性? 2009-05-17 00:44
从需求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主要有两大阶段的工作:需求的调查分析和产品的规划设计。在每一阶段的过程中都有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诸多争论,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 说到需求调查无非能做的就是查看行业报告、设计调查问卷、对比数据统计、约见特征用户等。我们本能的希望通过理性的客观存在让调查报告越详细越好。这些调 查当中既有关于项目背景、市场规模、投资 ... ...
-
毛主席语录 2009-05-17 00:18
今天看到老白的留言,不仅感慨,如今独立的blogger越来越少了,有自己思考的人就更少,再分到IT这块,都不够塞牙缝的。不过不要紧,毛主席语录里有这么一句: 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他在美国读的大学,正在考虑回国创业。聊起twitter,聊起各种我的奇怪的想法,他觉得很有趣,问我,你觉得你这些想法在中国,为什么会比twitter和blog更有用? ... ...
-
作为战略的体验 2009-05-16 15:50
读隽辰的译作《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第二章的一个小节《新奇的陷阱》很有意思。书中举的例子是某个银行在个人业务服务网站提供天气信息(这当然是业务领导的异想天开)。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你认为银行提供这个服务有价值麽? 答案是这是个糟糕的产品设计。尽管这东西看起来应该有价值,用户怎么能不需要天气预报呢? 是的,用户需要天气预报,但是银行业务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关系 ... ...
-
和日本风险投资家谈中日互联网 2009-05-15 13:01
上周五有幸拜访了著名日本风险投资CyberAgent在上海的办事处,和其国内负责人张先生聊起日本和中国互联网。张先生在日本已是很资深的风险投资人,来到中国已经三年多接触过几百个国内项目的他聊起中日互联网,非常有自己的见解。 关于CyberAgent CyberAgent在国内业界的知名度虽不及IDG,红杉等等,但短短几年也已投资了10个左右的项目,包括BlogBus,爱情公寓iPa ... ...
-
阅读器大众化已死 2009-05-15 11:53
趁着笔记本快没电这会,叨咕几句。 1,到目前为止,阅读器大众化的道路基本已经被证明不可行,阅读器会继续保持在一个小众市场上发挥它的作用,它依然是最高效的定向阅读工具。 2,google reader算是现在最成功的阅读器产品了,尽管它使用量也不小,但距离大众化依然很远。国内的鲜果算是后起之秀,年初向分享带动发展的转型,现在来看,也很难成功,只能说精神可嘉,太难了。 3,阅读 ... ...
-
草根暴盈者 - 28.com和它的孪生兄弟们 2009-05-14 23:00
草根暴盈者-28.com和它的孪生兄弟们 《创业家》 三家创业加盟联展网站和一百多位来自湖北的项目高手,建立起了一条灰色的招商产业链。这个组织严密效益惊人的产业链为何低调凶猛,它又是如何横行全国的 。 文|本刊记者 丁晓磊 “互联网广告领域,除了门户,只有我们真正挣到钱了。”董先生吐了一口烟圈,用带着浓重西北口音的普通话对《创业家》记者说。 董先 ... ...
-
中国化的肯德基 2009-05-14 22:50
肯德基中国,是全球肯德基的奇迹。在美国,快餐帝国是轮不到它的,在香港,我亲眼所见肯德基是如何得萎靡不振。但在中国大陆,据说业绩是全球肯德基的50%,我一点都不怀疑。 肯德基中国的崛起,是肯德基彻底中国化的结果。开玩笑的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人们一讲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入时,就喜欢用快餐文化举例。但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角逐上,我看到的并非是侵入,而是同化。事实上,数千年来 ... ...
-
一个Google足够了吗 2009-05-14 22:48
尝试翻译一篇文字,发现英语已经被丢了好多,汗呀。这个话题也是我最近在关注的问题。到底一个搜索引擎在用户市场上致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搜索后起之秀的机会在哪里?原文:http://deeperweb.com/research/internet-search-tool-for-web-search.php一个搜索工具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的,如果你是一个每天都Google的用户,单一的搜索引擎是不能满足你的 ... ...
-
两个方法论 2009-05-14 22:42
做事情都讲方法,否则就是傻干蛮干。面对某个市场,需要解决某个需求时,有两个方法论可供参考: 一、刨根问底。这个市场是否存在?是否足够大?是否已经饱和?变化的趋势怎样?什么样的服务或者产品能够有效转化为现金流?……很多专业人士把这个叫做可行性分析,但恕我直言,几乎所有项目的的可行性分析都建立在“可行”的前提下,那是糊弄VC的招数,别拿来糊弄 ... ...
-
日历与任务的区别,及Google日历整合任务 2009-05-14 14:02
我们常常会用日历和任务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日程,比较常用见的有Google Calendar,Outlook等。一直以来存在着讨论,就是日历和任务这两个东西区别是什么,他们究竟是应该放在一起还是分开。(鸦:为什么不能合到一起?) 日历(Calendar) 和任务(Task)虽然比较类似,但有着3个大的区别: 1. 日历和时间紧密相关的,任务和时间的关系较弱 日历一般是用来 ... ...
-
Gmail小记 2009-05-13 20:51
04年4月1日Gmail横空出世,将email的空间推到了G级别,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google就告诉人们“你再也不用删除邮件了,而你可以搜索找到你邮件中的任何内容,但我们会在里面投上一点广告”。对邮箱容量的质疑和隐私的担忧,显然没有阻挡gmail的扩张,当时还很新鲜的邀请模式,也创造了饥渴营销 ... ...
-
RSS真的死了么? 2009-05-12 23:04
Steve Gillmor说,RSS已经安静的死去。这样的观点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是现在看来感触更深。作为RSS应用的推崇者,最近几个月来我对RSS Feed的关注却越来越少。这其中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比如Feedburner被Google收购后不温不火,甚至是让人失望的表现让人越来越提不起兴趣;由于邮件列表和Twitter使用频率的增加,每天用在Google Reader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