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05 12:57 下午
此文用来正式回复大辉同学的疑问。
.
1、结论:固定宽度只适合功能型网站,不适合希望用户认真阅读的浏览型网站。UCD大社区是浏览型网站,它的定位是“知识库”,希望你停留在这里认真浏览和阅读。
2、大屏幕不是用来显示更宽文字内容的,大屏幕下必然会面临鼠标长途奔袭的问题。建议用大屏幕的人: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在大屏幕下阅读的时候,养成缩小窗口的习惯。共勉 :)
3、希望用户认真阅读的网站,主要内容区域的宽度必须固定,不能过长,否则会伤害到阅读者的眼睛,而且不适合阅读的流畅性。固定宽度在650左右最合适。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索相关报告,为什么是650左右。(和Junchen聊这个问题,总结到:严格来说这个宽度不能用像素描述。应该是拿着尺子到显示器上量的毫米宽度才基本够严谨。当然,只说宽度也不行,还有眼睛离显示器的距离、文字大小、字体等因素作为前提)
4、一个页面只有一个主要内容区域,其他所有都是辅助内容,能隐藏就隐藏,能忽视就忽视。在用户浏览的时候,辅助内容不要紧挨着主要内容。那样会干扰阅读,侧面影响内容摄取的质量。特别是当辅助内容不能很少的时候。
5、浏览型网站尽量别用三栏,三栏太难设计,一个合理的页面不需要一下子摆出来那么多内容。
6、所以:对于浏览型网站,在大屏幕下,浏览区域和辅助区域需要有分隔。 即使因为不用固定宽度会带来视觉上的不协调。
7、虽然屏幕越来越大,对于一些网站来说1024的宽度不一定会是主流,但至少需要向下兼容这个宽度,把他们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群考虑。
8、宽度问题其实是一个蛮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屏幕越来越大,尺寸越来越多样的时候,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凸显。
但如果纠结于“不要有空白”、“功能和内容不能分开”,没有任何意义。有些可用性原则,没有挑战余地。就好像公共场所的门必须向外打开一样。
9、对于这个问题,设计者应该为用户考虑更有益的方式。而不是听用户说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方式。因为:大多数嗓门大的用户,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最有益。
0、为了保证更好的阅读体验,UCD大社区的设计者们正在考虑:是否不再录入那些阅读体验很差的网站的文章,或者将这些文章的默认链接改为我们的快照页面(点大社区文章标题前的“望远镜”ICON就是快照页面)。欢迎大家说出你的看法
UCD社区现在还有很多不足。欢迎大家提出更多意见。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内容质量等问题。
.
关闭评论。有深度的讨论请往这个话题
类别:UCD | 1 条评论 |
09/04/03 3:12 下午
以下是给《Letting Go of the Words》中文版的序言:
…
人们来访问一个网站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某种需求,无论浏览、交友、购物、查找信息,抑或更多方方面面的需求。想满足这些需求,得依赖于网站本身在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内容。
用户只关心对他们有用的内容,有了这些内容他们才会关注并留下,从而为网站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没有“发现”这些内容,他们会悄悄的离开,正如他们悄悄的来。某种程度上网站只是内容的一个承载体,而需求解决的过程就是内容和使用者之间交互的过程。
用户是谁?他们为了什么来这里?他们需要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最合适?围绕着“内容”,网站设计者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从网站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对于要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网站从业者们都在不停的分析、探索。任何一个网站,从开始策划就要做很多关于“需要哪些内容”的 分析工作。而且,几乎所有的网站设计者都很关注内容产生的过程。从直接复制传统媒体的内容,到各种由用户产生内容的产品模式,这些内容产生过程的改进,也 正是让内容本身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大家还在不断的改进更加科学准确的技术算法,试图分析出用户对内容更深层次的喜好,为他们提供更加准 确有效的内容。
在关注内容本身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内容最终如何呈现出来。很多网站忽略了内容呈现的技巧,只是单纯的让“人和机器在对话”。这样过于冰冷、很不友好,导致用户对于内容的获取不准确、不完整,甚至出现了偏差。
比如,当我们带着购物的需求访问一个网站的时,首先看到的经常是这个网站自己的公司新闻,真正的购物信息反倒躲在了后面;购物过程中,看到了不计其数的无 法理解的 “专业术语”;付款过程中,又不得不被各种不厌其烦的安全警告、促销广告,和早已看过千百遍的长篇大论的使用说明所干扰。
近年来,国内的网站设计同行们,一直在积极的讨论着“网站内容如何设计 ”、“撰写出来的内容如何更能打动用户情感”,等和网站内容相关的话题 (http://ucdchina.com/topic/12)。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着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关于“网站内容设计和撰写”的知识。
大概一年前, 当《Letting Go of the Words》这本书的英文版发行时,我和朋友说:“国内也应该有人写一本这样的书,或者翻译它”。很幸运,在一个月前,经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位同事介绍,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朋友将这本书的中文译稿,放到了我的书桌上,请我写一篇评论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很符合我对于内容设计的定义,范围较广且内容细腻。它从用户分析开始,介绍“网站设计者应该如何分析用户需求”、“如何规划和整理内容之间的 关系 ”,然后重点描述了“如何更好的展现这些内容”、“内容撰写的方法”、“内容撰写和展现过程中的一些细致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为网站制定内容的规 范”。这其中所讲到的方法和道理,对于所有环节的网站设计者,都很值得学习和参考。
白鸦,uicom.net/blog
类别:UCD | 35 条评论 |
09/03/31 1:14 下午
经济不景气了,天朝商人很自然的想起了那个可以去忽悠的“农村市场”,突然间“家电下乡”、“互联网下乡”成了火辣辣的流行词汇。
虽然我从骨子里鄙视“家电下乡”这件事,这些在城市里卖不出去的次级产品拿去赚农民兄弟的血汗钱,有点丧良心。但从商业角度分析,农村市场到底有没有? 值得关注。这些天,特意和在老家镇子里做生意的发小们聊了很多这些事情。
基本上,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家电下乡”的市场是有的,一些类似“电动自行车”、“假名牌运动鞋”、“席梦思床垫”的市场也会不小。主要原因是:城里的打工者回到了农村,带回了和村里人相比更多的“钱”和“消费欲望”。 “城里的打工者”这个群体是全国范围的,所以市场也是全国范围的,最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来自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尤甚。
但,我们也一致认为这个市场不会太久。短暂半年,长则一年。
Jack说:“世界经济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2008年8月前,危机还没来时是最黑暗的。… 有人问我,经济什么时候会好,我说是下半年,因为到下半年时你已经适应了”。这句话放在眼前农村市场来看,同样准确。因为:城里的打工者回到农村后,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式回归。和村里人一样省吃俭用、和村里人一样穿便宜球鞋、补旧衣服、看21寸以下的电视、用旧风扇、骑旧自行车…
所以,如果想做这个生意的人,请抓紧。淘宝如果想搞二级城市的市场,现在也是最好机会,这个机会在半年或者一年后就会小很多。人多,钱虽少总量却够大,速来。(不要给我说整个社会会进步,农民会富起来的屁话。在这里不需要这种发展观,发展观是永远都存在的。)
“互联网下乡”这件事,得分开来看。如果像Robin.li说的“利用互联网将村里的物产销售到城里”,这绝对是一个好事。如果说利用互联网让农民兄弟更好的购买到农机产 品,这是个馊主意,基本上农民兄弟也不太可能上网干这个。目前国内互联网这种氛围,在市级以下的地方先去利用互联网的手段的人,往往反倒是得先被那些居心 不良者。当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奶粉充斥的时候,互联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却成了危害社会的重要手段。
发小说:“互联网下乡”是一个契机,对农村发展有好处。但在这个寒冬里出来的这么个契机,抢钱的味道太重。说不定会成为某些商人和某些乡镇干部勾结起来赚钱的大好机会 …
类别:互联网, 电子商务 | 29 条评论 |
09/03/29 3:45 下午
1、以用户为中心是不是就等于要听用户的话?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不在这里赘述。结论:以用户为中心是指“为用户着想,从用户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别非一定要听用户的话。那些所谓的“用户习惯”只是在这里需要克服的问题,而非要供奉起来的“限制”。
2、 这两个产品对于两个企业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改版背后应该都有着很多很多的原因。这也许是一个战略的变化,也许是一个筛选用户的过程(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用户需要让他们自己离开),也许只是优化,也许为着某种新服务的上线准备… 无论怎样,作为外人,单从UI设计上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和读懂,也无从批判改的好不好。
3、站方像是房东,用户像是住户。突然改了房子,住户会不适应,越拿这里当家的住户反应会越大。事实上改版的过程就像一个与用户沟通的过程,过于直接和突兀的沟通,往往是不好的。
4、 当群体很大、产品设计风格持续很久以后。突然间天翻地覆的改版,是件需要唐突的事情,得逐步慎重着来。无论是“体验版”还是“逐步进化版”,无论是“全部设计逐步释放”还是“逐步设计慢慢迁移”,手段可以不一样过程却一定是必要的。
贴吧的UI从N年前都有改的想法,现在的设计限制了很多产品的发展和想象力,已经几乎不改不行了。但同样不能指望一次到位。无论你设计再好,在这里都没有好的设计,只有用户不适用的“坏设计”。
5、扎克和Robin表达的意思其实基本一样,只是被媒体炒作和片面放大了,结果变成了两个针对性的意见。
扎克说的是“大多数创新企业不应该被用户意见左右”,Robin说的是“用户意见当然要听,只要不一味的听”。这其实是一个美国的锐气互联网天才,和一个中国的成熟商人,对于一句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6、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和意见,角度不同。扎克和阿北是一类CEO(豆瓣每次改版都会遭到很多意见,阿北似乎每次都很坚决。facebook最近的折腾也像极了一年前的douban屡次改版),他们经过数据分析和深思熟虑的认为对用户有价值的改版,哪怕遭到反对也要去坚定不移的做,除非后面真的遇到极大问题(扎克也已经准备再改了)。Robin这次的决策,更多像是CEO在稳妥的挽回下属改版前没有做预热的失误,或是一个公关行为。
7、国内大多数CEO都不了解自己产品设计的细节,产品设计上的决策由CEO做,并不合适。老板只需要把握大原则,具体设计需要交给具体产品负责人。就算要对设计做决策,至少也需要和产品设计者进行了解之后,再做。
8、贴吧这次改的新UI,我个人感觉蛮好。变化不大,风格依旧,扩展性也不错。可惜了 …
百度贴吧Q2结束前会再来一次改版,但不会再如此突兀的突然改掉。
类别:UCD | 22 条评论 |
09/03/28 7:50 下午
这里说的是“火狐”,不是“Firefox”;是“谋智网络”,不是Mozilla。
8个月前,当得知Firefox要进中国,Mozilla中国的负责人是技术出身的宫力博士时,对“火狐”在中国的前景充满了期望。
大洋彼岸的Mozilla这两年来,但没有停止考虑如何对用户更有价值、如何成为用户的“忠实助手”。而天朝这边的火狐,这半年多来却没有做过一件让铁杆用户欣慰的事情。最多印象的,反倒是那个披张人造猪皮就说自己是吃人野猪的“火狐中国版”;还有哪那个哭着喊着让张朝阳宠幸,想跟奥运沾边的“搜狐奥运火狐浏览器”;还有那句宫力博士为了讨好百度说出的:“火狐一定不会要淘宝”。宫力博士这半年来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业绩”的同时,也一次次撒尿冲澡般的假干净。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几天的火狐竟然在“谁是我的竞争对手”上纠缠不休。宫力博士在外部传言“火狐不与IE直接竞争 称Google才是最大对手”之后,迫不及待的站出来高喊“微软才是火狐主要对手”(视频)。 并从微软当年如何50万买下IE,到现在如何吃垄断官司赔了13亿美金,到IE8如何的花哨无用,再到IE8跟腾讯、sina等公司的合作如何是如何没有 意义,等方面将IE的列祖列宗都拽了出来,拔了个干干净净。这种行为,像极了持续N年高喊“我竞争对手是腾讯”的51.com,技术出身的宫力博士在言语上、姿态上都像极了哪个舞台上的庞升东。
实在不理解,火狐如此纠缠谁是竞争对手有什么意义,你又不是那个高度需要炒作的51,你的产品又不是那种解决低端需求的东西。实在不理解,念念不忘 Firefox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什么意义,你全球市场占有率是超过了 20%,可你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够可怜的5%吗? 实在不理解,火狐在中国搞这么些姿态性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关键是你的用户用不用,就算你的用户想用,是不是用的了?!实在不理解,着急吹自己在移动领域如何多的建树有什么意义,傍上了诺基亚就牛屄了?你知道要安装学习使用你的浏览器,对用户来说是多么高的成本吗?你能像UCWEB一样搞成带内容的 hao123?诺基亚真会把你当亲儿子待? …
说宫力博士像极了庞升东,其实是有点高抬了宫力博士。51在过去的两三年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了解中国用户,了解这个市场。而火狐似乎只知道纠缠姿态,展示业绩,像极了天朝的政客。
对 W3C支持不好、中国还有一大半网站在火狐下无法完整使用,都是人家网站的责任,跟你没关系?在中国这个竞争和发展极快的互联网世界,支持火狐就等于拖慢自己产品研发的速度。很多网站为了迅速走向市场,不得不减少对火狐用户的考虑,他们不是不想支持火狐,是没有精力和能力支持,在商业和体验的权衡时不得不放弃火狐用户的体验。
说“火狐一定不会要淘宝”,根本就是没经过大脑。中国绝大部分网购者都用不了火狐,你很有面子?淘宝的用户在付款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走网银,就算淘宝支持你,人家网银依然不支持你,还是无法交易。招行在目前的技术前提下如果要支持你,就得多付出很多的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如果不支持你,他的用户可以费劲的跳去IE,虽然不爽但也不得不用。我是招行,我也不会支持你。
在火狐中国市场占有率没有超过20%之前,坐在家里摆姿态浮夸业绩,等别人支持,人家是不会上门的。这个时候老老实实的充满诚意的走出去,手把手教人家如何支持你如何用你,才是关键。放下架子,少吹牛屄,多搞搞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把开发者社区搞起来降低研发的学习成本、走到网站中去和他们谈,教他们用,才是关键。苹果可以跑来帮助支付宝开发MAC版本,你就不能去帮助招行支持Firefox?搞定招行比你去搞N次采访秀,更有意义。
你一个卖保险套的,人家用着不合适,你非得说是因为使用者生殖器尺寸不够,岂不笑话?就算人家的伙伴能这么说,你也不能这么说吧。网站不支持你,不是人家网站的错。窃以为,这是宫力博士和他的谋智网络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摆正的心态。
还有,Firefox现在的速度让我感觉明显低于safari和Chrome,我一直用Firefox现在已经开始同时在用safari,还不得不经常切换到IE。 我爱Firefox,但我更爱给我提供更高效率和速度的工具。
类别:互联网 | 53 条评论 |
09/03/25 1:39 上午
Doug Bowman,Google的Visual Design Leader离职了,一封带有感情色彩的离职信惹发了大家不少的讨论。甚至还有人用不同语气翻译了这封辞职信。
Keso说:很可能,Doug Bowman加入Google原本就是个错误,他应该去Apple。Google就是工程师主导的文化,相信技术,相信数据。而Apple则是以设计来统领技术的公司,用技术去实现不可能的设计。各有各的道。
似乎大家都认为设计师就应该去Apple、工程师就应该去Google,那样的企业文化才适合作设计/研发,才不会埋没自己。但我不这么看,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主角、配角,不可能每个角色都是主角,Google的主角是工程师、Apple的主角是设计师、Sina的主角是编辑。
但,Google同样需要设计师的角色,设计师在Google设计师一样有自己的价值空间;Apple同样需要工程师,工程师在Apple一样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最近在招聘过程中,我遇到很多让人不敢接受的设计师。他们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充满了抱怨和不平,认为前公司对于设计的认可不够,说自己没有发挥的余地,要转岗。这样的设计师能力一般都不弱,但却让人不敢接受。在招聘记录里我如是写到:如果尝试了,失败了,再尝试,再失败,这个时候再说放弃,说明他至少是一个合格的设计者。但如果在没有进行尝试的情况下,就去妥协,最终放弃,这样的设计者同样不适合这个公司。
Doug Bowman是位值得尊重的设计者,至少他在那样一个被自己认为很不舒服的空气里,干了三年,打造了团队,建立了规范。也许这三年没有他没能改变Google对于视觉设计的认可程度,但至少他努力了,并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就算选择了离开,文字间Doug Bowman依然对于设计依然充满了热情,对于设计的价值依然充满了信任。
无论在企业文化中设计是主角还是配角,所有的设计师都得去面对他,先做好自己的主角。只有自己认可了设计的价值,别人才有可能认可。如何在这个文化氛围下,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大家共同的课题和挑战,也是设计的根本价值所在。
我们的目标并非一定要去作那个主角,而是如何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企业、为用户。
类别:UCD, 互联网 | 4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