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营销变革(四) 2009-03-02 06:04
体验性品牌的塑造 以互动、参与为主诉求的Web2.0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浪潮,它只是体验经济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而互联网天然的无边界、低成本的传播效应则进一步放大了体验经济的效用。自媒体热潮的出现也正体现了原来作为单一角色的消费者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而更愿意与品牌实现互动、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之中。 媒体碎片化与体验行销 体验经济的特征是企业由原来的为消费者提供货品、制造商品的商业模式发展到为消费 ... ...
-
5大社会化购物(social shoppin... 2010-11-24 23:01
2010年见证了“社会化购物”服务的兴起。社会化购物依赖于社交网络、外包和智能手机扫描器。下面是2010年内5个主要的社会化购物类型。 网络自会对购物产生冲击,无论是dot.com还是Boo.cpm,还是如今的Amazon和eBay。那么2010年又诞生了哪些购物方式呢? 每日一购(Daily Deals) Groupon是2010年最成功的交易商之 ... ...
-
网游的长尾时代 2009-03-26 22:35
2007年以前,中国网络游戏是大作的天下,无论盛大的《传奇》、网易的《西游》、九城的《魔兽》、巨人的《征途》都是如此,“大作”有多大?大到足以送一个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很多雄心勃勃的网游行业后来者的梦想都是找到一款这样的大作,但,这是网游行业的常态吗?恐怕并非如此。 就像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里所说的, ... ...
-
谢文:四个大佬的互联网十年 2009-10-16 19:41
这是我跟谢文的一个访谈,最后整理成谢文口述体,作为“腾讯水凶猛”的一个背景,也让我们真正看一下,什么菜式互联网真正的凶猛。十年后,“跳出画面”看马化腾、马云、陈天桥、李彦宏,他们有相似的特质:坚持,应用创新,商务创新,了解本土。他们有着共同的软肋:CEO十年没有变过。 —————&m ... ...
-
新浪的朋友能否成为大朋友? 2009-06-24 00:49
相对于资讯类网站把内容作为一种快消品,社区网站中的内容则更像是口香糖,网络社区的重点应该是关系,而SNS网站的重点应该是交互——用户之间的互动。 网络社区可以看作是一群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访问者之间的聚合,2个陌生人可能因为同时喜欢某一个明星而出现在一个粉丝群里;可能因为都住在某个小区而浪迹在小区的论坛中;可能因 ... ...
-
和日本风险投资家谈中日互联网 2009-05-15 13:01
上周五有幸拜访了著名日本风险投资CyberAgent在上海的办事处,和其国内负责人张先生聊起日本和中国互联网。张先生在日本已是很资深的风险投资人,来到中国已经三年多接触过几百个国内项目的他聊起中日互联网,非常有自己的见解。 关于CyberAgent CyberAgent在国内业界的知名度虽不及IDG,红杉等等,但短短几年也已投资了10个左右的项目,包括BlogBus,爱情公寓iPa ... ...
-
中国专业APP公司难有前途 2008-12-10 14:08
还记得在今年早些时候帮客俱乐部组织的国内第一次开放平台的讨论的时候,国内还少有人关注这块,也基本没有做过APP的,不想几个月过去,国内也出现了几家专业的APP开发公司,公司人数也达到了1-20人。 还有很多独立的APP开发者。不过这个群体不大,算下来也就是1-200人的样子,一个屋子就装下了。我一直是深信开放的未来,也认为开放是改变格局的一条重要的路径。不过仔细的从商业的角度思量,在中国为 ... ...
-
抢占终端 2009-02-10 17:24
终端,正在成为隐藏在互联网竞争背后的另外一场战争。 目前参战的企业已经众多,手机巨头诺基亚很早已经宣布进军互联网;苹果借播放MP3、视频的iPod切入手机iPhone;谷歌通过推出开放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达到占领手机桌面的目的;上网本的大行其道;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在充分质疑中依然获得了满堂彩。下一次参战的企业就是微软。 寻找这些企业的共同点,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寻求一种内容与终 ... ...
-
付搜索引擎2块钱和每次搜索的收入 2009-02-15 14:32
在上一帖“搜索有多重要?”里,有个调查有点意思:如果象征性地每月收费2美元,会有超过一半(52%)的人愿意付给Google。如果也有一半的中国网络用户愿意每月付给百度2块钱,情况会怎样?粗略地描绘: 向用户收费 vs. 卖广告 Google向用户收费的收入:在美国市场占有率62.8%,美国网络用户2.2亿人,那么Google在美国大约有1.4亿用户。若一半人每月付 ... ...
-
产品设计的模糊前期 2009-08-25 20:30
产品开发的模糊前期是整个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始于项目总的目标和思想。 我们可以把新产品的开发比作是攀岩运动,是的,他们一样富有挑战性和令人精神振奋。攀登的过程虽然会事先计划,但团队成员同样必须有能力去应付攀登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那些把产品开发当作攀岩运动的产品团队都 ... ...
-
杰夫·贝佐斯在 Disruptive by ... 2009-06-16 23:31
【摘译自:radar.oreilly.com ,作者:Tim O'Reilly,原文链接】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话还是很有引用价值的,本周《连线》杂志在纽约举行的 Disruptive by Design(设计颠覆创新)大会上,我一边听着史蒂夫·利维(Steve Levy) 对贝佐斯进行的采访,一边飞快地记着笔记。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会话: ... ...
-
设计完善及闲聊Palm Pre 2009-07-15 00:06
最后一个谜语 讲完了“设计验证”,这次则是讨论Palm如何改进已有产品。按照惯例,还是先看一个谜语: 谜语4:如何改进完美(how to improve perfection)? 这次的谜语没有图片。完美是一种抽象的状态,所以你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理解。 一个悖论:已经完美了为何还要改进? Palm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按照&ldqu ... ...
-
没有杀手级营销 只有杀手级产品 2009-04-04 08:56
阅读各式各样的营销案例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满纸(屏)都是杀手级营销。之前我与销售人员聊,实际上作为销售人员什么都不怕,就怕产品不好。这个“不好”是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却从另一个角度解构了营销。 营销就象做一篇文章,是文章就有必然的卖点,但这并不 ... ...
-
谁影响了中国互联网? 2009-01-22 17:21
与其说是GOOGLE影响了中国 不如说是他们影响了李彦宏,让他影响了中国。 回过头来研究Google的历史,为什么Google能成为今天的Google,而不是其他某公司?其实,在Google之前,搜索引擎就已经存在,是因为Google有比别人有更好的算法吗?不,答案也许是——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在 ... ...
-
阿拉丁+方舟 = 寂寞 2009-08-17 21:16
1、阿拉丁是用来打通“暗网”的。百度开放接口让数据拥有者提供信息。 这些信息当然包括:国美、沃尔玛、家乐福等,更或者已经包括pconline、nike官网等。 2、方舟是用来按照标准化统一组织商品信息库的。 方舟可以组织的当然只是标准化商品,但标准化商品的范围可能会不断扩大。非标准化的商品在后面应该也会被这样的方式逐渐影响。 3、方舟可以包含的信息至少有:详 ... ...
-
网络视频的空头支票 2009-09-26 20:50
优酷网站存在盗版是不争的事实,但大量的用户访问,证明了市场对这项服务的需求。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基于盗版为主的版权产业链各方如何平衡利益,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对优酷这样的播出平台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在于以时间换空间。希望版权拥有者能够与视频网站达成一定的默契,在网络用户付费不成熟的中国当今市场,对盗版稍加以默许,共同把市场做大,以图未来。 但是影视作品的特性决定了这条& ... ...
-
[读书笔记]二十二条商规-partII 2009-07-18 16:03
第七条 阶梯定律 产品都非生来就是平等的。 潜在顾客在做购买决策时总会对各种品牌进行排序。对于每一个品类,顾客的心智中都会形成一个有选购顺序的阶梯。每个品牌占有一层阶梯。 人们大脑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选择。潜在顾客用他们自己的心智阶梯来决定哪些信息值得接受,哪些信息应该拒绝。通常人们只接受与自己认知相一致的新信息,其他的都会被置之不理。你的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会形成怎样的一个产品阶梯?这取决于你的 ... ...
-
有舍才有得——对比去哪儿、酷讯、黑豆子 2009-12-30 20:31
去哪儿、酷讯、黑豆子,都是旅游行业的垂直搜索引擎。 旅游行业的垂直搜索引擎,在国外已经被证明能够在行业中分一杯羹。其存在的价值在于能为用户提供多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比较。这个价值有两个逻辑前提:有多供应商、多供应商之间有价格差异。 去哪儿、酷讯以这个价值为着力点,乘着国内旅游行业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的东风,迅速做大。去哪儿、酷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酒店比价、机 ... ...
-
为什么是技术而不是别的 2009-10-26 19:07
今天看到keso写“东拉西扯:从香港看中国互联网”。我看别人的文章,很少有完全同意别人意见的时候,一来是中文IT界独立的思想和声音太少,比大熊猫还少;二来是我一直坚持的质疑态度,无论是谁,只要他的意见值得我思考,那么必然要过质疑这关。 keso在文中最后提到“投资者关心中国互联网,其实只是关心营销手段,关心业务形态,关心市场地位,很少有投资者真正关心互联 ... ...
-
上网本的冲击:小笔记本的大时刻(一) 2009-02-27 10:45
【本文原载:Wired ,作者:Clive Thompson ,原文在此】 Mary Lou Jepsen 并没有打算发明一种叫上网本(netbook)的电脑,然后让电脑行业朝着颠倒的方向发展。她只不过是想创造一种超级便宜的笔记本电脑。2005 年,作为 LCD 液晶显示屏技术的先驱,Jepsen 接手了一项负责领导和研发一款新的机器,也就是后来被称为“One Laptop p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