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网址导航 - 书友会 - 邮件组

× 关闭
我有建议/意见

主要内容

  • 人机交互面临巨大挑战:日趋复杂的交互设备关系...    2008-12-16 17:23

    原文: Grand Challenge for HCI: Growing Ecologies of Interactive Artifacts 作者:Erik Stolterman 翻译:UCD翻译小组,Torry 校对:UCD翻译小组,Angela,Roc, Jarod 在Pew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在我们意料之中的数据:人们在设 ... ...

  • 基于生活形态的用户分群研究    2009-12-30 20:29

    生活形态(Life-Style)的概念源自社会学与心理学,六十年代即有学者正式引用到市场营销领域,并运用其心理影射与多维度等特质,着力解释人口统计变量所无法解释的行为,描绘出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性层面,是细分市场、深挖客户价值的利器。因此,在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当下,购物网站如何把握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视角,并深入研究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消费观念,同时,借用生活形态深入分析网购用 ... ...

  • 可用性测试与A/B测试结合使用    2011-12-02 09:04

      By Shanshan Ma  翻译:fries418   传统的可用性测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甄别条件,发布招募邮件,安排测试日程,撰写测试脚本,实施测试,综合研究中的发现,建议设计方案。大规模的可用性测试可能耗时数月,是对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巨大投资。   可用性专家经常遭遇的挑战之一,就是通过量化的结果展示可用性测试的价值 ... ...

  • 用户需求之一:本能驱动    2008-08-12 01:26

    用户需求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能驱动;2、习惯使然;3、专业要求。我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分别举例说明。今天先说本能驱动。 人 最大的本能是性,这是物种繁衍后代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其他诸如吃喝拉撒的本能,都围绕“性”展开。和其他动物不同,人的性没有周期限制,而且花样翻新。 由此,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人类对性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放大了获取源和可能性, ... ...

  • 言行不一    2011-06-24 10:18

    大家是否对用户问卷的结果有过困惑。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我们无法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态度结果去准确地预测用户如果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当 Sony 引入 Boom Box 概念的时候,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组成焦点小组来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或黄色。经过这一组潜在购买者的讨论之后,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这次会议以后,组织者对小组 ... ...

  • 小议用户推荐    2011-11-09 10:30

    关注到‘用户推荐’的契机是现在某购物站点的‘猜你喜欢’,虽然是换了皮的推荐,但真的某一天开始高准确度地猜中了我的心头好。我猜是我大量操作,坚持不屑地使用该产品,给数据库留下了足够的蛛丝马迹,这才被一箭命中,让程序看穿了喜好。 某日开会,业务与设计在争执‘推荐’模块内容,到底由业务推?还是按照用户喜好来推?换句话说到底是 ... ...

  • 如何衡量网页设计的有效性    2011-02-26 18:09

    考虑所有因素之后,网站设计的质量只能能过它给网站带来的结果来定量的衡量。常言道,结果说明了一切。作为一名有四年以上经验,并且定期的与一位设计师并肩工作的网页分析师,我学到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数据指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本文从网页分析的角度来考查网页设计。我们将围绕网页设计师应该如何使用指标和工具来衡量网页设计的影响力和有效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访客的参与阶段 任何时候,网站访客都处于以下几个 ... ...

  • 人文关怀下的设计细节    2010-12-15 08:48

        引言:人文关怀在体验日上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可是回看国内诸多网站,能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的又有几个呢?腾讯带来的这一个议题,真的值得我们深思......或许设计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        弱势群体网络使用情况的现状:   &nbs ... ...

  • 如何区分可用性问题的优先级    2009-10-26 19:38

    【译者:耿人杰 原文:How to prioritise usebility problems 作者:David Travis】 通常一个可用性测试能反馈超过100个可用性问题。那么如何将所有这些问题分级,使得开发团队能开始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以我的经验,通过3个问题我们就能有效地为所有问题的优先级分成:低、中、高、关键。 用消防龙头喝水 进行一个可用性测试通常被比喻成用 ... ...

  • 如何有效辨别座谈会中的“两两认识”现象    2009-08-14 11:04

    每组座谈会的人数通常是8个人,因此为了保证每组会参加人员有尽可能广泛的代表性,座谈会的常规操作规范是同一组会里不允许有两两认识的人参加。   但由于邀约容易,实际执行时也往往有两两认识的情况出现。如何有效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电话甄别时,应该注意提防以下情况: ü    & ... ...

  • 有关泡妞的用户研究方案 2008-09-11 09:27

      有关泡妞的用户研究方案                               ... ...

  • 把用户当傻瓜,不是改善产品可用性的救命稻草 2008-12-09 09:12

    全胜说“把用户当傻瓜”的意思,是“把网站所有的用户当作初级用户来看待”。在这一点理解上并不存在分歧,之所以写上一篇文章展开讨论,也是因为不认同以此观点作为设计思想。 先讨论一下用户划分,全胜在文章中提到“按网龄分,有网虫、中级用户、初级用户”,个人认为,网龄不能作为划分中级用户、初级用户的条件。 中级用户、初级 ... ...

  • 向上营销、交叉营销与关联推荐    2011-12-28 22:33

    我们会发现很多网站都具备了内容推荐的功能,不仅是像B2C电子商务类的卓越的图书推荐,也包括兴趣类网站像豆瓣的豆瓣猜等。这类功能无疑在帮助用户发现需求,促进商品购买和服务应用方面起到了显著性的效果。那么这类的推荐是怎么得到的呢?其实跟网站数据分析不无相关,我们可以来简单看一下它的原理和实现。 关联推荐在营销上被分为两类: 向上营销(Up Marketing):根据既有客户过去的消费喜 ... ...

  • Lemonade Stand - 一个简单便...    2012-03-02 13:54

    从事用户研究多年以来,被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用户研究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如何为产品设计带来更可靠的价值?等等” 而“苹果公司根本就不需要做用户调研”这句话又经常被媒体和大众提起。事实上,苹果公司之所以成功地引导和激发用户的渴望,正是建立在他们使用独特的方法进行深度用户研究并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的基础上。 很多传统 ... ...

  • 可用性测试的权衡之道(二)    2011-10-21 10:38

    继续讨论可用性测试中各种原则的灵活运用和注意事项。 五.发现问题:真的 VS 假的 判断发现问题的真假,初看上去似乎不是个困难。多数或全部参与者都遇到的问题毫无疑问是明显的可用性问题。或许有人会建议,根据参与者中发现该问题的人数比例来判断:比例高是真问题,比例低是假问题。前半句话可以接受,后半句话则有待商榷。 虽然可用性测试是相对严谨的用户研究方法,但是其对无关变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和 ... ...

  • 网店的服务,看评价及回复    2009-06-12 14:19

    最近忙,每晚工作到很晚,天天分析淘宝,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博客了。 做电子商务,我一直相信服务制胜,就算你的商品不好,产品存在少许问题,用心与顾客沟通好,还是会感化顾客,甚至能与顾客交上朋友,让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动,从而给网店好的印象及评价。 下面是我摘选最近几天回复顾客的评价: 还好,尺寸合适 [解释]谢谢亲给5分好评,亲长得真有型,真MAN~~~当然合适啦~~~ [2009 ... ...

  • 产品用户体验质量的模糊评价(2)——层次分析法    2011-10-09 19:35

    通常在产品可用性测试之后,我们能收集到诸多的定量数据,比如:任务正确率、求助次数、任务完成时间和用户主观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并能通过任务完成中的观察和测试之后与参加者的交流获得一些定性数据(如可用性问题和优点),进而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获知被测产品的总体可用性状况。但是由于这些度量指标具有不同的属性,对其所进行的简单统计分析就不足以形成对产品可用性的一个可衡量的标准。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

  • 把实验设计的思想引入用研    2011-11-03 10:12

    用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来指导或者解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研究设计,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准确、可信。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验设计,一种是准实验设计。当然,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这两个名字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准实验设计的控制条件没有真实验设计那么严格。 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研究人的心 ... ...

  • 中国用户没有F扫描习惯    2008-10-30 16:20

    UCD翻译小组最近拿到一份颇有份量的可用性测试报告──《Chinese Search Engine Engagement》,对中美用户的搜索习惯做了有趣的分析。 “用户不一定非要读列表,而是会扫视列表,同时利用语意映像和信息线索,抓住一些特别的关键词。反过来说,用户也倾向于依据这些关键词,进行相关性的判断。” 这意味着,页面上契合用户期望的关键词, ... ...

  • 拍脑袋出来的用户体验    2009-08-05 09:17

    用户体验似乎已经是一个被用滥的词汇了——我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这个名词,反正这人挺有才的;关于用户体验也有很多很多的书籍,比如说什么《用户体验的要素》、《提升用户体验》之类的,我没有看过这些书,就连这些名字也都是印象中的,我也不想谈什么理论上的东西,只是在这里写写自己的一点观察。     我想问题的根源应该在Nielson和Co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