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让数据站住脚-浅谈用户研究中的信度与效度 2010-09-02 09:02
在用户研究工作中,如何让自己的数据和结论更有说服力,是很重要的问题。最近将自己积累的用研信度和效度的笔记整理一下,罗列在文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的质量取决于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主要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也就是说结论和数据是否反映了用户最真实稳定的想法。用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环境、时间、当时当地的情绪影响,而作出并不真实的想法,即会有随机误 ... ...
-
情绪版(Mood board)操作流程的新思考 2011-12-15 09:10
情绪版这种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它诞生于上世纪的非信息时代,通常参与者被要求从日常的报刊杂志中挑选出符合“某种心情意境或关键词”的图片,把图片减下来,然后粘贴在一起。但时代在变,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google、百度各种图片搜索引擎的 ... ...
-
爱你,我就评论你 2010-11-09 11:10
尽管消费者在网上写了负面评价,但是这表明他对你怀有感情和期待。 网易科技专稿 佐丹奴网上商城的总经理侯彤最近问我,“V+的客户与众不同,他们很挑剔,写的评论也很长,你知道原因是什么?” 其实佐丹奴在V+的生意很不错,上个月的销售额100多万,超过了淘宝商城的旗舰店。今年佐丹奴也陆续进了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当当等B2C平台,目前V+和京东商城的销售额在所有平台 ... ...
-
中国移动设备用户体验调研报告 2010-09-03 21:41
本文的目的:向不了解中国移动市场却感兴趣的开发者们介绍市场状况。 —— 翻译原文来自Nokia Forum 中国消费者多数为手机的重度使用者。例如:手机的娱乐和上网功能被广泛使用。比起西方用户依旧停留在仅使用接听和短信功能阶段,中国用户更喜欢玩转和使用最新的设备功能。 中国正在加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移动文化。无论是手机硬件设备,服务和使用方式 ... ...
-
UE实践笔记:KJ法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 2010-06-07 15:54
去年偶尔看到一篇将KJ法在UX界应用的文章,于是在后续两个项目中尝试使用了一下。下面结合两个实例,介绍这种好记又好用的方法。一. KJ法简介KJ法又名亲和图法,是日本人类学家川喜田二郎所发明。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中(所谓实地调研或人种志调研)会收集到大量相对零散的事实,如何对这些定性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类、识别规律,从而建立假说或发展理论 呢?KJ法最原始的核心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也正因此,它 ... ...
-
引导用户的笨办法 2010-03-20 11:37
以前啊,有段时间,自从我们在用户信息中显示IP所在城市后,跟帖中就充满了地域攻击。广东人/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混战一团,甚至本省城市也频繁内斗。我觉得这很要命,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城市而被别人辱骂,就会减少大量有见地的发言,而粗鲁攻击的人却不在乎,依然赤膊踊跃,劣币驱逐良币。相对于观点不合的吵闹来说,地域攻击更粗暴,更简单,鼓励了恶的行为,是社区大忌。然而我的想法并未得到内部支持,不少人很奇怪地看 ... ...
-
用户分类浅谈 2009-09-22 21:39
说到网络产品,离不开的话题就是用户,就像传统行业的消费者。人是复杂的,网民的用户行为更加复杂,用户和用户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每个用户都不一样。一款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往往并没有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而是准确定位了某一类用户并且很好地满足了那类用户的需求。到底定位哪一类用户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所以就需要用户分类。 不分类不好定位, 好的用户分类让我知道了我在追求哪些人,满足哪些人,影响哪些人。但 ... ...
-
浅谈用研与竞品分析方法之理论基础 2009-08-29 17:31
人类学是关于人的研究;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社会人类学还可以理解成“文化翻译”(the translation culture),即理解陌生人群的那些貌似奇异的风俗。《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而什么是田野 ... ...
-
创建定性用户画像 2011-12-19 16:07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目标用户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冲突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个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 为了让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能够抛开个人喜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Alan Cooper提出了Persona这一概念。“赢在用户”这本书将其翻译为“人物角色”,在腾讯我们习惯了使用“ ... ...
-
Google眼球跟踪研究 2009-02-07 13:59
原文作者:readwriteweb原文链接:What Are You Looking At? Google Details Results of Eye Tracking Study -译者:pestwave Google今天公布了自己的眼球跟踪研究报告。 大部分内容都在意料之中。但是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比如Google是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搜索结果的。 ... ...
-
交互设计学习笔记之《如何进行用户研究》 2009-06-23 16:05
如何进行用户研究 1.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指的是和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交谈之前,产品设计人员可以事先准备一个问题列表。 用户访谈可以是一对一的谈话,也可以是一对多,即以座谈会的方式同时邀请多个用户来讨论。用户访谈的优点在于:由于可以接触到最终用户,因此设计人员有机会获取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用户的经理或软件采购人员所希望的功能。它的缺点则包括:由于需要面对面的接触,对于调查人员和用户来说都 ... ...
-
用户研究需要全面且综合的了解及分析 2008-07-26 07:28
1、是否对用户有用是一切产品的基础,理智的设计过程是先从了解用户开始的。可用性是有环境基础的,高跟鞋在舞会的时候可用在打网球的时候不可用,对女人可用对男人不可用;只有深入了解用户和使用环境才能把确定是否有用,并把有用变成易用。2、了解用户和环境的手段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数据分析”。在IT行业中早期大家叫它”数据库营销”,沃尔玛有个”啤 ... ...
-
用户为何流失—流失用户研究方法及流程 2011-02-24 23:53
大量的用户流失给我们的产品带来极大的挑战,用户为什么流失?流失之后去哪儿了?怎么挽留现有用户?怎么“召回”已流失用户?本文以“手机QQ音乐播放器流失用户研究”为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先把相关术语搞清楚 有些术语团队内部之前会有定义,没有错误的话,只需要理解和延用即可。有些术语团队第一次接触,需要先 ... ...
-
互联网用户研究人员的知识体系 2012-01-11 16:34
问:为什么想做用户研究? 答:对用户研究感兴趣. 问:用户研究常用的方法你知道那些? 答:我不是学相关专业的,不是特别了解 问:你有看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么? 答:没有 问:(汗~!)…… 来面试用户研究的有些同学非常有意思,对于用户研究的了解,多半是看了一些讲座或者博文,脑袋一热就来面试了,甚至还没弄清楚一些基础知 ... ...
-
谈谈眼动研究的一些作用 2009-11-23 20:52
在与国内互联网用户研究同行交流时,常常会被问到“腾讯很早就拥有眼动仪了,那是不是经常用到它?”、“眼动研究的结果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等之类的一些问题。他们询问这些问题时基本都是出于好奇、感兴趣而发问的,毕竟相对来说,眼动研究方法在国内互联网用户研究领域还不像可用性测试等方法那样普及。今天在这里想谈谈眼动研究方法在腾讯用户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作用 ... ...
-
我要如何了解“她” 2008-07-26 07:43
上回我们讨论UE在团队中的作用,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户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如果用户的要求没被满足,良好的体验自然也无从说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呢? 大家都知道可用性测试、调查问卷之类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途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利弊,如果逐一分析的话,恐怕至少要分成三本书来写。现在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用户的需求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呢? ... ...
-
如何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2009-08-13 11:47
今天有点空隙,将这几天跟客户沟通的一点感觉结合以前的经验总结一下。 简单归纳一下,客户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对自己需求模糊的客户 这类的客户已经很少,以前多是广告公司的客户。现在也不时有遇到,多是因为见的是经办人,而不是直接的负责人。所以对需求一知半解。 另外,也有些直接的负责人只知道自己想 ... ...
-
人物角色设定指南 2010-06-01 22:00
开展用户研究能找到一些令人惊异的有深度的需求……但是,如何把这些发现传达给你团队的其他人呢?这就是用户角 色可以介入的地方,有效的使用人物角色,可以传达用户研究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结果贯穿于设计开发周期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要有人物角色?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开展用户研 究。通过这些你可以研究你的用户——他们的行为 ... ...
-
用户研究方法—用户测试法 2009-01-07 12:58
“这是什么啊,用不明白,体验太差了!”、“在哪里登录?找不到啊!”、“谁知道这是个按钮可以点啊,像个图片!”在产品体验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那样有关产品体验的声音。而主动并客观地去发现这些问题(可用性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用户研究方法之一——用户测试法。 什么是用户测试?通俗地讲 ... ...
-
好设计怎样发现问题? 2009-07-25 01:21
好设计首先要明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分析“用什么解决”,然后设计“具体怎么解决”,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思考“这个解决办法是不是可以更好”。与我之前经常重复的三部曲不谋而合:1) 谁是用户? 2) 他们有什么问题? 3) 我们怎么解决? 设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好的设计是准确的发现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