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7th, 2008
导航设计是结构层面设计中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软件中,导航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是否能够流畅。面对较复杂的导航,我们第一反应是将其简化。所以在一些复杂的企业级管理软件中(如SAP、金蝶ERP、浪潮ERP等),提供用户直接通达某位置的快速入口;有些软件则提供收藏夹,让用户把常用的地址收藏;有些则从导航交互的方式上寻求解决办法。
1、在路径层面上提供辅助导航
提起辅助导航,我们会马上想到搜索框、快捷入口、收藏夹等等,之所以会马上想到这些,是因为这些形式让我们的使用更便捷。

图 1-1 SAP界面上的快速入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 | 21 Comments »
12月 28th, 2007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森林的边上住着一个贫穷的樵夫,他妻子和两个孩子与他相依为命。他的儿子名叫汉赛尔,女儿名叫格莱特。后来樵夫的妻子去世了,他又给孩子们娶了一个后母。后母计划把两个孩子带到森林的深处,然后趁他们睡着的时候跑掉。汉赛尔无意中知道了后母的计划,于是偷偷地把一块面包藏在了口袋里。在去森林的路上,汉赛尔悄悄地捏碎了他的面包,并不时地停下脚步,把碎面包屑撒在路上。后母顺利地趁孩子们睡着的时候溜掉了,汉赛尔和格莱特醒来已是一片漆黑。汉赛尔安慰他的妹妹说:“等月亮一出来,我们就看得见我撒在地上的面包屑了,它一定会指给我们回家的路。”但是当月亮升起来时,他们在地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面包屑了,原来它们都被那些在树林里、田野上飞来飞去的鸟儿一点点地啄食了。
这是《格林童话》中所描述的与面包屑有关的故事。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汉赛尔的面包屑开始悄悄地出现在某个网站的导航位置上,然后迅速地撒遍了全世界,变成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面包屑导航”。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 | 75 Comments »
12月 27th, 2007
和朋友讨论时,我提到过一个观点,所有框架层设计中,最核心的是导航设计。最近更看到有国外同行提出“80%的可用性是导航!”因为良好的导航可以保证用户找到任何信息。也就是说,提供到达的可能,远比如何到达的可用重要。
我习惯把导航分为一维、二维、多维来简单理解,一维对应线性结构,二维对应分层结构,多维对应无序结构。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其实都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应用,分别举例阐述设计意图:
- 最原始仅限于一二三级的,单对多树状应用就是“分层导航”,基本属于必要元素。
- 跟踪用户行为,记录的用户在网站的活动足迹就是“线性导航”,俗称面包屑。
- 管理系统的后台,在首页增加的类似跨分层结构的链接就是“无序导航”,俗称快捷方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产品评测和咨询 | 24 Comments »
12月 26th, 2007
很多网站为了某个活动、节日什么的,经常都会做一个专题页面。这些页面往往都和网站其他的页面不同,不用那些循规蹈矩的布局,有漂亮的大块图片、甚至是声色俱佳的Flash~ 这些页面,可能是从网站内部某个吸引人的地方,吸引你点入;也可能是某个软件的网站,从软件里链接出来的;也可能是和别的网站合作,从别处链接过来的……这样的页面的确都做得很吸引人,但也容易忽略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比如下图这个页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 | 16 Comments »
12月 20th, 2007
这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服务爆炸的时代。
一切都是因为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多,服务的增多,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怎样让用户在最快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导航的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带宽的持续增加,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我相信,导航的形式将会更加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带来的将不会是使用的复杂,而是更加地人性化。
下面是我觉得将来会比较流行的几种导航的方向。
借鉴传统软件工程的导航模式

google靠搜索起家,却剑指微软。微软靠一个操作系统的平台整合了计算机的软件行业,google则要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来整合所有的网络服务。
从上图可以看到,google的导航和XP的导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XP左下角的快速启动,和google左上角的导航,如出一辙。google除了用纯文本没有用图标之外,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 | 24 Comments »
12月 10th, 2007
本期开始开展书友会活动的城市又多了一个——上海,欢迎上海的朋友们 :)
北京地点:圆明园东门,左右间咖啡的院
南京地点:中山陵四方城石象路7号,南京中山陵国际青年旅馆(公交线路:9w、20w、游1、游2、游3到四方城下)
上海地点:上海市虹桥路591号 真锅咖啡上海虹桥店(靠近三/四号线虹桥路站,附近有836路、827路、76路、572路)
老时间:12月的第三个周日(12月16日),下午14点30分
老形式:简单话题(在书库右侧提前两周预告),闲散聚会,以书会友,费用自理
本期话题:(请参加的同学提前预习)
如何面对“改版”?
提醒:
1、因为上海地区为第一次,无法预计场地大小,请参加上海书友会的朋友通过邮件报名,发送邮件至:yangsu2004gz@gmail.com
2、北京联系人:白鸦,13701071151
3、南京联系人:JunChen,13913833651
4、上海联系人:杨溯,13926575879
5、前几期书友会借了书的朋友请记得周日前往书友会现场还书;(因非常特殊情况不能到达的请用快递还书,或写邮件具体说明)
6、12月份需要借书的朋友请在12月15日下午6点前发邮件至ucdchina@gmail.com。
南京书友会、上海书友会刚刚成立,书籍资源匮乏恳请大家多多支持。
关于UCDChina书友会详细信息以及如何捐赠、借阅请看这里。
Posted in 临时通知 | 11 Comments »
11月 30th, 2007
前段日子坐公交车上班,根据现实中对公交刷卡器使用场景的体会和观察,刷卡机的位置和样式让我思考了一阵子。下面咱们来看几个关于我和公交刷卡器的故事。
场景1–好疑惑呀!原来这个不是刷卡机!
北京公交基本都是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假设不这样,上车的人会把下车的人挤得下不来。某日我下班等车,随着涌动的人群,我从前门拥挤着上车,第一反应是刷卡,抬头见右手边有个盒子,想都没想就去刷,因为我只看到这样一个类似刷卡器的东西,刷了第一下,开始疑惑:咋了,没反应;又习惯性的刷第二下,还是没反应,索性不刷了,往里继续挤,楞一下神才发现,刷卡器在左边。这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笨!
人太多了,很多人都被挤得只有招架之力,那还有闲工夫环顾四周。这种场景下,有一多半人搞错了,这次不是因为刷卡器导致我犯错了,是因为那个让人误以为是刷卡器的盒子,我还是做公交车的老手呢,第一次还是被忽悠了一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 31 Comments »
11月 28th, 2007

我住的小区为了管理出入的车辆,在小区门口设置了障碍物,同时为了方便居住者出行,又给每个业主发放了一张停车证。这张纸放在前风档后面,就拥有了“自由”出入小区的权力。镇守大门的保安会检查每辆车的停车证,然后决定是否放行。那张纸不大,物业为了节省费用,也没有塑封,时间一长,纸就耷拉下来,以致于必须把车开到门口,负责保安的小伙子才能看到停车证。但是这似乎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来回几次以后,那个小伙子记住了我的车牌号,远远地看到我的车来了,就早早地把障碍物移到一边去了。
这让我回家的心情很愉快,偶尔还会特意摇下车窗跟他说声“谢谢”、“晚上好”之类的,他也报以友好的微笑。于是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产品评测和咨询 | 55 Comments »
11月 27th, 2007

我常这么觉得,设计师是这个世界上最敏感、也最具情感的一群人类。说这句话,并没有所谓优越感,就像我觉得程序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逻辑的一群人一样。
如果不小心碰倒一杯可乐,可乐洒了出来,把衣服弄脏了,(设计师)往往会去想,这个杯子怎么设计才能碰不倒呢?或者碰倒了可乐不会洒出来呢?或者有没有一种布料能够避免弄脏(不吸水只是常见的一种做法)?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用户体验团队 | 21 Comments »
11月 26th, 2007
国内网站真正流行并重视用户体验不超过两年,我相信大部分从业者的研究资历也仅限于此。区别在于,因功底和个体差异影响到的对新概念的理解突破,我的经历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
概念理解:用户体验 —— 以用户为中心 —— 交互设计 —— 信息架构
实践操作:目标 —— 流程 —— 方法 —— 交付物 —— 产品管理
2005年初,在Google搜索结果里链接到的UIGarden第一次看到“用户体验”,那会儿的真实感受,就是作为互联网用户的我们,终于有人关心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常上的那几个网站的设计师拎过来,海扁一顿。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osted in 用户体验团队 | 16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