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如何了解“她”
星期六, 3月 31st, 2007
上回我们讨论UE在团队中的作用,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户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如果用户的要求没被满足,良好的体验自然也无从说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呢?
大家都知道可用性测试、调查问卷之类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途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利弊,如果逐一分析的话,恐怕至少要分成三本书来写。现在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用户的需求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呢?
上回我们讨论UE在团队中的作用,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户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如果用户的要求没被满足,良好的体验自然也无从说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呢?
大家都知道可用性测试、调查问卷之类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途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利弊,如果逐一分析的话,恐怕至少要分成三本书来写。现在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用户的需求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呢?
首先并不是只有在开发阶段才进行用户研究,用户研究应该贯穿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可用性测试应该伴随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阶段,用户研究有不同的重点和方法。
如何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是否主动参与分为显式与隐式两种挖掘模式,因为显式的动静比较大,有很大局限性,所以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以及提高用户接受度,一般都采用隐式。
用户的日常交互行为会产生四类关键数据:鼠标移动轨迹、链接点击分布、页面浏览流、页面停留时间。通过用户的行为能反映用户的观点,同时利用访问的网页次序可以找出网页之间的隐性关系。
放下对这个标题的疑惑,我们先来理解一下用户体验设计在团队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性”
记得看过一句类似这样的文字:”好的设计是让用户体会不到设计的存在”; 用户体验设计也应该不例外, 无论对用户或在团队合作中, 用户体验设计表现出的应该更多的是低调,这里有两层意思:
小型团队有着大公司、大团队不可比拟的优势,沟通成本降低、效率大幅提高,并且往往小型团队的设计师能更早、更完整的参与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去。
小型团队,能者多劳,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管理者(往往是创始人)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管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家长式管理的方法,在创业初期比较有效。所以小型团队的管理者往往会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但是所谓家长式管理绝不能套用到程序和设计上来。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君非吾,焉知呼!
首先,简单阐述下一个较完整的UED团队都能做那些事情 –
可用性工程师:产品前期的用户研究、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环境分析,产品设计过程和后期的用户调研、易用性测试和评估等等;
数据分析师: 统计和调查数据挖掘、可行性及策略分析等;(国内现在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特别是在UED方面深入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往往是”可用性工程师”在作着这样的工作)
信息架构:产品架构设计、界面结构设计等;(往往很多地方都是交互设计师和PM分担做这部分工作,在大部分产品设计过程不规范的企业中 PM或开发工程师在作着这样的事情)
交互设计师:流程设计、各类界面交互方式设计及应用展现规范等;(这里有简单描述)
视觉设计:(不只是”美化”那么简单,这里还会包括很多品牌气质塑造已经引导用户使用情感的东西)
内容优化:优化信息传达方式,充分表现给用户完整的品牌气质,准确展现给用户在不同情景中的角色感;
界面制作:制作高保真原型,提供低成本的完整的可演示的成果展示,制作标准化的界面及应用规范等;
创意思考和文化分析: (我也在学习和挖掘中,有兴趣的人可以搜索一下相关资料)
我认为视觉设计师应该是UE的受益者,而不是倡议者,这是针对职位本身定位而言,所以我其实只提到了事情的其中一面,那么另一面就是:谁应该是UE的倡议者呢?
我看到有人针对我之前的《视觉设计师扛起UE大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我非常认可“⋯⋯如果一定要把大家都扣上大而泛的UE帽子,搅成一锅浆糊的话,那么恐怕只会让很多优秀的人找不到位置,而让很多六艺不精的人混到位置。” 《建筑设计和装潢设计:UE需要更本分》,由此看来,位置似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关于位置,也就是团队内部分工,已经被讨论得沸沸扬扬了,大家各执一词,也没有一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