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UCDChina筹建翻译小组

星期四, 10月 9th, 2008

UCDChina预组建”UCD翻译小组”,现征募志愿者加入本小组。为打通东西方UCD理论方法渠道,尽快缩短国内外产品从业人员的差异,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目前只从国外设计师的博客文章中挑选适合国内环境的内容来翻译,不打算翻译书籍。

报名联系:angela.fan@msn.com

翻译小组规则:

1. 小组成员自愿加入、自愿退出;
2. 小组成员可向Group推荐值得翻译的文章;
3. 小组成员可自愿翻译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4. 翻译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内,由UCD大社区收录;
5. 如没有自己的博客,可直接提交到UCD大社区;
6. 大约每月每人1~2篇文章,每篇文章需要你牺牲大约1~2个小时的私人时间。

我们能为你提供以下支持:

1. UCD大社区优先录入,话题/分类优先推荐;
2. 享受各种UCDChina团队成员的待遇;

你需要:

1. 对UCD方法和流程、互联网产品市场、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有一定了解,有相关工作经历更好;
2. 有一定的英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翻译和阅读不是一个难度级别哦);
3. 自我约束力较强,对质量要求高,认真负责;
4. 有毅力,能坚持。

附,UCD翻译小组所有成果:http://ucdchina.com/topic/59

设计的价值

星期一, 6月 23rd, 2008

我们要做的这个东西,“商业上是否能得到回报?”、“技术上是否能实现?”

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一个产品基本上就具备了可实施的条件。事实上,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在回答了以上两个疑问之后付诸实施的,也许有的一开始只考虑技术是否能实现,但接下来很快就会想商业上如何得到回报。反之亦然。

但是渐渐的有人发现,仅仅解决“商业”和“技术”问题,并不能让用户买账。用户选择使用哪个产品,似乎过于随意、主观、毫无规律可循,这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有一个模型似乎很合理地解释了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三要素。

这个由Doblin Group公司的Keeley提出的“技术可能性、商业可行性、设计期望性”的三品质模型,第一次把“设计”有意识地引入到影响产品成功的因素之中。Larry Keeley认为,一个高技术的商业产品,这三个因素同时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三个基础中的某项显著的弱于其他,那这个产品不太可能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more…)

设计规范的理想

星期五, 5月 30th, 2008

撰写和执行设计规范,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往往一个项目做到可以抽象出规范的时候,也是这个项目正在全力冲刺的时候,要不要抽出2到5天的宝贵工作时间,来写一堆貌似多余的文字,这是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可以总结成:“什么时候写规范?”。

规范之所以让人觉得多余,最重要的原因是认真阅读并执行规范的人实在是太、太、太少了,大部分的规范要么就成了电脑里永不被打开的文件,要么就成了书架上落满灰尘的纸,这可以总结成第二个问题:“如何执行规范?

不过我们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搞清楚,“在理想状态下,规范有什么用处?” (more…)

你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星期五, 3月 28th, 2008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突然问我:“怎么删掉iPod里存的歌曲啊?”据我所知,他买了iPod已经有半年多了,所以这时候冒出这样的问题让我很惊讶:“难道半年了你都没有删过歌吗?”他毫不为奇地说:“我刚刚才想要删歌,以前一直用得好好的。”

终其一生,有些用户可能永远用不到一些产品的功能,也永远不知道有这些功能的存在。这样的用户,我们称为新手用户──或许称为“新手状态”更准确。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对产品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规则甚至是运作原理都了然于胸的用户,这些用户闭着眼睛也知道点了“下一步”会弹出什么样的对话窗,有什么办法让能系统自动处理事情。这样的用户,我们称为专家用户──嗯,我还是倾向于称其为一种状态:“专家状态”。

那么,在新手和专家之间,还有一种状态,它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表现就是,用户对自己经常用的功能很熟悉,但不一定了解规则;知道还有哪些功能,但如果不是需要的话,基本上想不起要用它们。同时,明明知道有更便捷的方法,仍然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这种状态,称为“中间状态”。 (more…)

论“面包屑”的倒掉

星期五, 12月 28th, 2007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森林的边上住着一个贫穷的樵夫,他妻子和两个孩子与他相依为命。他的儿子名叫汉赛尔,女儿名叫格莱特。后来樵夫的妻子去世了,他又给孩子们娶了一个后母。后母计划把两个孩子带到森林的深处,然后趁他们睡着的时候跑掉。汉赛尔无意中知道了后母的计划,于是偷偷地把一块面包藏在了口袋里。在去森林的路上,汉赛尔悄悄地捏碎了他的面包,并不时地停下脚步,把碎面包屑撒在路上。后母顺利地趁孩子们睡着的时候溜掉了,汉赛尔和格莱特醒来已是一片漆黑。汉赛尔安慰他的妹妹说:“等月亮一出来,我们就看得见我撒在地上的面包屑了,它一定会指给我们回家的路。”但是当月亮升起来时,他们在地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面包屑了,原来它们都被那些在树林里、田野上飞来飞去的鸟儿一点点地啄食了。

这是《格林童话》中所描述的与面包屑有关的故事。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汉赛尔的面包屑开始悄悄地出现在某个网站的导航位置上,然后迅速地撒遍了全世界,变成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面包屑导航”。 (more…)

记不住车牌的保安

星期三, 11月 28th, 2007

w020061221353302196147.jpg

我住的小区为了管理出入的车辆,在小区门口设置了障碍物,同时为了方便居住者出行,又给每个业主发放了一张停车证。这张纸放在前风档后面,就拥有了“自由”出入小区的权力。镇守大门的保安会检查每辆车的停车证,然后决定是否放行。那张纸不大,物业为了节省费用,也没有塑封,时间一长,纸就耷拉下来,以致于必须把车开到门口,负责保安的小伙子才能看到停车证。但是这似乎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来回几次以后,那个小伙子记住了我的车牌号,远远地看到我的车来了,就早早地把障碍物移到一边去了。

这让我回家的心情很愉快,偶尔还会特意摇下车窗跟他说声“谢谢”、“晚上好”之类的,他也报以友好的微笑。于是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more…)

文字的减法

星期三, 10月 31st, 2007

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A. Norman将人类的行动分解成七个阶段:

1. 确定目标
2. 确定意图
3. 明确行动内容
4. 执行
5. 感知外部状况
6. 解释外部状况
7. 评估行动结果

这七个阶段发生在人类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时。 (more…)

新产品的第一次可用性测试

星期三, 9月 26th, 2007

当你梦想中的产品终于以一种可见可感受的形态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可松口气给自己放一个大假了呢?毕竟从用户调研到最终确定视觉方案,这条路跌跌撞撞走过来已经耗费了太多的心力。

但是且慢!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你现在所处的,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容易节外生枝的阶段——实施阶段,你现在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参与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你设计好的方向进行。所以你还是先拿凉水冲冲脸,接着进行下一步工作吧。

在真正进入实施之前,你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进行一次可用性测试,以了解用户对这个新产品的反应,同时发现一些你所忽略的、使用上的问题。

在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可交付的文档,现在是检验你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善的时候了。 (more…)

视觉设计:用理性说话(译)

星期四, 8月 30th, 2007

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参与了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并提交了一系列的视觉设计方案。在评审会上,每个人的眼光都转向坐在房间另一头的某位领导,“我不喜欢橙色。”这位领导突然抬起头来说,于是整个评审会突然就乱了章法,过了一会儿,你痛苦地发现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的,居然是“界面中的方块太死板了,能不能用圆形代替?”这类本不应该讨论的问题。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师,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但是为什么一群看起来头脑清楚的成年人总是无法在视觉评审会上保持同样的理性呢?答案很简单,由于缺乏对视觉方案产生的前因后果的了解,大部分与会者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直觉而不是客观分析来评估它们。

为什么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主观性呢?视觉传达,是一门很微妙的语言,甚至超过了文字语言。即使在最简单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语气和风格的丰富变化。就像有句话说的,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而这正是问题的起源。千言万语──尤其当它们都是不对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一场灾难。

(more…)

那些总是发生的小事(续)

星期四, 8月 2nd, 2007

上回说道一些在网站上常常能看到的现象,有人说“感觉有的要求太高了。”可是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所积累起来的。而且,产品对于设计人员来说,简直就等于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闺女,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再仔细都不为过吧?

一个设计良好的界面/产品是不会让用户感觉别扭的。界面永远是一个默默服务的角色,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用户忘掉自己。

一个产品设计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职业敏感度”,也就是本能地对“糟糕的设计”感到不爽,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好产品背后的故事。

基于以上两点,如果你以“用户”的身份去用一个产品后,没觉得任何不爽,那么你就应该换成“设计师”的身份去挖掘这个产品背后的设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另一些总是发生的小事,那些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产品的小事。 (more…)